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百九十七章 深查到底
    李进贤听到皇帝的质问,心中不免紧张了起来,一时之间,他还真的找不到好的借口。
    而他的那些亲朋故旧呢,心里也开始担忧起了李进贤的性命,毕竟这为位皇帝可是心狠手辣,不讲道理的啊。
    只要他开了这个口,少说得弄几个人去诏狱,不死也得去半条命啊。
    “臣是从户部得知的,自陛下上次下了圣旨追缴赋税后,便去户部翻阅了鱼鳞册和账簿,因此而推算出来的!”
    半晌过后,李进贤终于是想出了一个自认为可以过关的理由,企图能蒙混过关。
    可惜的是,此时的朱由校已经起了杀心了,不管他说什么,都得为他今天的话语买单。
    好好聊议和的事情不好,非得去打他钱粮的主意,而且还是连他都没有捂热的那批钱粮。
    看来不管他怎么杀,这些人依然是贼心不死啊,那就只能在加大力度了。
    而李进贤的这一席话,又好巧不巧的,给了朱由校一个正当且让文官们无话可说的理由。
    “户部鱼鳞册和账簿是可以任人随意翻阅的嘛,大司农,你来给朕解释解释!”
    即使朱由校非常信重程国祥,但在这种情况下,心中还是会不悦的,鱼鳞册和账簿可是国家机密,如果随便一个官员都能去看,那还有什么秘密可言?
    “禀陛下,臣并不知此事,这些时日,臣一直在计算着今年国库的收支,与兵部和工部一直在核对钱粮之数!”
    “但此事罪责亦在臣,臣作为户部主官,甘愿请罪受罚,是臣驭下不严,才会出此严重纰漏,还望陛下降罪!”
    处于懵逼状态的程国祥,主动的站了出来,承担罪责,确实是有一部主官的心胸,朱由校也不由得消气了许多。
    这事确实不能全怪程国祥,他不可能天天都盯着鱼鳞册和账簿,可是事情已经发生了,朱由校还是象征性的处罚了他。
    “既然大司农主动坦白,请求降罪,朕就从轻发落吧,罚俸半年,以儆效尤,如还有诸如此类事情发生,朕就不会像今天这样了,还望大司农多多慎重!”
    程国祥当即跪拜在地上谢恩道:
    “臣谢陛下天恩开情,臣回去之后,就立刻着手调查此事,必然找出罪魁祸首!”
    虽然朝廷已经被多次整顿,剔除了许多的害群之马,可是朱由校知道,现在的朝廷依然是个筛子。
    朱由校虽然严厉的打击了东林党,可此时大明朝的问题,东林党根本不是全部祸害。
    东林党不过是文官集团当中最为可恨的,那些原三党的官员,以及新组成的帝党集团内部,依然存在着不少贪腐成性,吃里扒外的毒瘤。
    “不必了,今日朝会文武百官都在,户部有此重大漏洞,朕今日就一并解决了吧!”
    “李进贤,朕给你一次机会,只要你如实招来,朕可以从轻发落,留你性命,可要是冥顽不灵,朕就夷灭你三族!”
    “当然了,如果有人坦白自首,朕同样会从宽的,希望那些心存侥幸之人,能够识时务!”
    朱由校此时的皇权集中,已经是仅次于两祖和宪宗皇帝了,即使是宣宗和武宗也不及。
    权力的膨胀,已经不允许,也没有必要让他像从前一样,还要安个什么罪名,亦或得到什么人的支持
    皇帝的威胁,好像并没有什么效果,在等待了一会之后,皇极殿内依然鸦雀无声。
    作为当事人的李进贤,只是俯首跪拜在地上,除了身体微微抖动之外,也没有开口的意思。
    朱由校靠在龙椅背上,微闭着双眼,沉声喊道:
    “杨寰!”
    “臣在!”
    代替许显纯站立在丹陛前的杨寰,当即大声应道。
    当朱由校叫出这个名字的时候,大臣们就已心知肚明,李进贤凶多吉少了,这条小命,已经被阎王爷锁去了。
    “此事,就交由锦衣卫来查细了,务必要给朕查个水落石出,清清楚楚,不管是谁,只要证据确凿,你可不用禀报朕,直接拿人下狱!”
    “臣谨遵陛下圣命!”
    在接了皇帝的谕令后,杨寰当即招呼自己的缇骑们进殿,把一头冷汗的李进贤直接给拖了出去。
    而朱由校呢,此时也显然没有再议下去的闲心了,到底议和不议和,他早就拿定了主意。
    因此今日的重心,对于他来说,根本就不是议和不议和的问题,在李进贤被拖出去后不久,朱由校就宣布朝会结束。
    “今日之议,就到此结束吧,朕与内阁的几位大臣,和六部主官再行商议!”
    不等朝臣们反应疑问,王朝辅快刀斩乱麻的,用他那尖锐的嗓子大声喊道:
    “皇帝陛下退朝!”
    这一波操作下来,让得这些人面面相觑,他们无法理解,陛下怎么就如此草率的宣布了退朝,这可是关乎国家百姓的生死大事啊。
    可惜朱由校已经懒得搭理他们了,在御林军和锦衣卫的护卫下,快步走出了皇极殿,头都不回。
    他之所以要开朝会,是想要看看,如今朝堂上的这些大臣们,对待建奴的态度究竟是怎么样的。
    那些主战派的官员,到底够不够坚定自己的意志和想法。
    而那些提出议和的呢,已经是入了朱由校的黑名单了,等时机到了,自然是清算他们的时候。
    这些人中,大多是收受了边镇将官,亦或建奴大额贿赂的,典型的吃里扒外,这样的猪狗,留在朝堂上作何用呢?
    当然了,主和的官员也并不全是收人钱财为人办事,其中也有一些老成持重的官员,认为朝廷实在是无力发动大规模战争,才劝谏他不要急功近利等等。
    其中以礼部侍郎钱龙锡,在这方面最为积极和主动,言语道理也是极为求实的。
    朱由校一看到他,就想起了袁崇焕,在历史上,这个钱龙锡可是极力举荐袁崇焕前往辽东边镇总督兵事的。
    袁崇焕能上任蓟辽督师,独掌大权,除了他的忽悠太成功以外,和钱龙锡和孙承宗等一干人支持,也是精密相关的。
    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就是在这一年,侯恂就会利用关系和职权,把这个爱吹牛的大忽悠,从福建调入顺天吧。
    就是不知道,那所谓五年平辽的奏疏,还会不会出现在世间,又是否会出现在他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