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28章 伐辽准备
    “只用三个月就打得方腊即将灭亡,朝廷兵马实在不容小觑。”
    “吾等接受招安,实是明智之举!”
    看着从江南传回的战报,吴用等人感叹道。先前还有一些头领对朱武接受招安有些不解,如今在见到朝廷势如破竹一般把方腊打得即将灭亡后,对朱武接受招安的良苦用心,终于理解起来。
    “高俅和十节度的兵马,和童贯率领的西军完全不能比。”
    “若是前年攻打梁山泊的是这十五万西军,梁山泊当时的八万人马,下场不会比现在的方腊好到哪里去。”
    “幸亏梁山泊接受招安,有时间扩充到二十万大军。”
    心中庆幸着这件事,梁山泊许多头领在想到方腊的下场后,仍旧不免惴惴。和征战多年西军相比,梁山泊兵马纵然久经训练,战力却未必比得上他们。即使以二十万对十五万,许多人仍不免有许多担心。
    就连朱武,在看到西军摧枯拉朽的表现后,对西军的战力,同样正视起来:
    “本以为西军在面对辽国时大败,战力未必多强,但是从征讨方腊来看,着实不能小觑。”
    “方腊准备多年,麾下头领的实力丝毫不逊于梁山泊。不如梁山泊的地方,大概是起事时间较短,士卒训练不及。”
    “这样一支人马,被西军三个月击败。西军如今的战力,实在不能小觑,。”
    被西军的表现所惊,再想到原书中宋江率梁山泊征讨方腊时,阵亡的头领多达五十九位,朱武对自己先前接受招安,更加庆幸起来。
    如果他一直不答应受招安,这十五万西军精锐,就要由梁山泊来承受。纵然用各种办法取胜,梁山泊也一定损失甚剧。
    如今由方腊承受这十五万西军的倾力一击,梁山泊在面对这些兵马时,就会更有准备。
    只是,想到这支西军在即将到来的伐辽中遭遇惨败,朱武对即将到来的伐辽,心中难免不安:
    “同样这支兵马,在征讨方腊时势如破竹,在伐辽时却接连遭遇惨败。”
    “先前我答应伐辽,是否太自大呢?”
    皱眉思索着这件事,朱武不知道是辽国太过强大,还是西军在征讨方腊后,战力开始下滑:
    “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
    “或许是西军征讨方腊后紧接着就去伐辽,疲惫之下遭遇惨败。”
    “亦或者是这些来自西北的苦哈哈被江南花花世界所迷,战力也就废了。”
    “西军北伐之时,不可能维持原有战力!”
    推测西军在征讨方腊后战力下降,朱武见到梁山泊许多头领被这十五万西军的战力所惊,甚至还有些惴惴不安后,不免用这些理由,安慰他们一二。
    就在这种情况下,邓元觉和方杰护送方金芝抵达青州、想要和梁山泊和亲的传来后,在梁山泊引起了激烈争论。
    一些人认为梁山泊已受招安,不应在朝廷势大时重新反叛。一些人则知道招安只是幌子,梁山泊和方腊的联系一直未断,认为应重新起兵,把方腊解救出来:
    “唇亡齿寒,唇齿相依。梁山泊虽受招安,却一直受朝廷猜忌。”
    “如果朝廷在平定方腊后命十五万西军挥师北上,梁山泊如何抵御?”
    “不如响应方腊重新起兵,在山东拖住朝廷兵力。甚至能趁机攻打东京,逼迫西军回援。”
    “只要把方腊解救出来,朝廷就不可能全力攻打梁山泊。双方相互呼应,让朝廷疲于奔命。”
    只是这个观点,并没有得到认同,许多人反唇相讥,认为这不可能实现:
    “梁山泊以前和朝廷征战时,曾多次邀请方腊起兵,此人不为所动,丝毫没有和梁山泊呼应的打算。”
    “如果梁山泊在这时起兵,把朝廷攻打方腊的兵力吸引过来。方腊以后在梁山泊和朝廷征战时,会在江南起兵吸引朝廷注意吗?”
    “所谓相互呼应,根本是无稽之谈!”
    争论许久,都没有统一意见。最终还是由朱武一锤定音,决定先拖着这件事,等待转机出现:
    “朝廷兵马势大,说不定再过一阵,就把方腊消灭了。”
    “如果梁山泊起兵后没能解救方腊,只是把朝廷兵力吸引过来,那么这件事情,对梁山泊就毫无益处了。”
    “不如观望一阵,看方腊能不能挡住官兵,唯有相持下来,梁山泊才能呼应。”
    命戴宗去江南打探消息,看方腊能撑多久。
    “这样的话,邓元觉、方杰、方金芝三人,应该如何接待?”宋江道。
    朱武沉吟一番,看到人群中的柴进,想起一件事来,道:
    “让李应在青州拖住他们,再请柴大官人前去,接待他们三个。”
    “只要在路上拖延一些时日,江南战局就会明朗。梁山泊是否起兵,那时就清晰了!”
    让柴进代替自己,去青州迎接三人。
    柴进领命而去,戴宗也前往江南,实时传递消息。
    就这样,直到四月底的时候,方腊被俘的消息传来,邓元觉一行人方才抵达梁山泊,请求双方和亲。
    听到梁山泊说方腊已被俘虏,邓元觉如何能够接受,当即就要回返,看消息是否准确。
    梁山泊众人阻拦不住,只得让他带一些人回返,方杰和方金芝留了下来,等待确切消息。
    “方腊已经被俘,梁山泊是否起兵,都无法解救他了。”
    “朝廷这次进兵,实在太快了些!”
    惊叹于朝廷这次进兵之快,先前还打算呼应方腊的头领,都是庆幸不已。如果按他们的想法起兵呼应,梁山泊除了会引来朝廷兵马打击外,就没有任何收获了。哪像现在这样,能够观望战局。
    “江南平定之后,朝廷就要北伐了。”
    “这次朝廷让梁山泊出兵,可就躲不过去了!”
    “必须早做准备,等待北伐到来!”
    知道朝廷招安梁山泊的目的,更知道虚靖天师促成招安就是让自己带一百零八天罡地煞北伐,朱武知道这件事绝对躲不过,让众人早做准备。
    对于北伐辽国,梁山泊众头领并不畏惧。甚至许多人在想到朝廷平定方腊的威势后,一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建功立业。
    只是,对于北伐时如何安排,梁山泊头领之中,再次有了争论。一些人认为应服从朝廷,一些人认为要维持独立,免得被人坑害:
    “梁山泊这次送出去的两万兵,被童贯毫不客气地消耗了,一点说法都没有。”
    “这次北伐燕云,朝廷的主将多半仍是童贯。此人本就和梁山泊有隙,如果在北伐时听从童贯指挥,一定损失甚剧。甚至在北伐的功劳,都会被人夺取。”
    “此次北伐之时,不可听从童贯!”
    对童贯毫无信任,更是对他毫不客气地消耗梁山泊派出去的两万兵心有余悸,梁山泊许多头领都认为朝廷如果任命童贯为主将,应该保持独立。
    对此极为赞同,朱武在对照原书中梁山泊伐辽的路线后,对保持独立的方法,同样有了盘算:
    “梁山泊攻打辽国,是从檀州、蓟州,再去攻打霸州、幽州。”
    “这条路线是由北向南,和童贯北伐的路线完全不同。”
    “虽不知原书中梁山泊兵马如何绕到澶州,如果想取得原书中的大胜,最好要遵照这条路线!”
    虽然对梁山泊如何绕到檀州有些不解,朱武却决定参考这条路线,安排如何进军。
    想到这里,朱武向众人道:
    “如果按朝廷安排从陆路进军,梁山泊多半要服从童贯指挥。”
    “想要获得独立,只有和童贯分兵、让他无从指挥。”
    “李俊这些年在青州早已探知到去辽国的海路,我决定从海路进军,让童贯无从指挥。”
    “只要打下蓟州、檀州,梁山泊就能从北向南,和朝廷从南边北上的兵马夹击,打下燕云之地。”
    指着进军路线,梁山泊许多头领,都是疑惑不已。不怪他们没有见识,实在是这样的跨海远征,梁山泊毫无先例。
    就连吴用,也向朱武谏道:
    “海上风高浪急,乘船跨海远征,实在太危险了。”
    “不如从河北北上,和朝廷兵马一起!”
    知道朝廷北伐会失败,朱武如何愿意和这些兵马一起,执意道:
    “和朝廷兵马一起北上,梁山泊就不免受到朝廷制约。”
    “不但有可能被夺了功劳,还可能在兵败之时,作为朝廷兵马的替死鬼。”
    “这次北上伐辽,绝不能和朝廷兵马一起!”
    说着,他又分析从这条路线进军的优势,向众人道:
    “梁山泊地处水泊,无论头领、士卒,对乘船都极为熟悉。即使海上的风浪更急,将士们却大多能适应下来。”
    “而且从海路进军,辽国毫无防备。等到朝廷兵马从南路北上,把辽国兵马吸引到南边后,梁山泊在北边的攻势,就会毫无阻碍。”
    “如此既能立功,又不受童贯指挥。只要立下功劳,谁都夺不过去!”
    说着这条路线的优势,吴用等人在惊愕后,逐渐认同起来。对于梁山泊来说,从海路进军的确最有优势,而且能维持兵马独立,不受童贯指挥。
    只是,对于跨海远征,许多人却仍有疑虑,认为应先行验证,免得出现问题。
    对于这点,朱武道:
    “李俊在青州早已探明航线,只要船只足够,跨海毫无问题。”
    “北伐辽国不是一时半会儿之事,可以让李俊继续打造船只,找出最佳航线。”
    “还可以让将士乘坐海船,先行适应一番。”
    认为这样做更稳妥,众人在朱武劝说下纷纷点头,宋江道:
    “这件事应该禀报宿太尉,请他在朝中说话,请求朝廷同意。”
    “朝廷前番在攻打梁山泊时就造了许多船只,如果跨海远征,一定会建造许多海船。”
    “船只足够的话,跨海会更方便!”
    对此极为满意,朱武道:
    “宋江兄弟负责和朝廷官员联络,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
    “争取让朝廷多拨下物资,为我们建造海船!”
    说着,他还想起了两个人,道:
    “梁山泊前番俘虏的叶春擅长打造船只,刘梦龙擅长指挥水军。”
    “这两人知道咱们的厉害,尽量让他们去青州负责这件事,免得有贪官污吏到来,反而坏了事情。”
    “而且他们是高俅的人,可以让高俅放心,在这件事上出力!”
    宋江闻言领命,又觉得派心腹去不放心,自己亲往东京,促成这件事情。
    听到梁山泊主动请缨北伐辽国,宿元景心中甚喜,上奏天子,即降圣旨:
    “制曰:舜有天下,举皋陶而四海咸服;汤有天下,举伊尹而万民俱安。朕自即位以来,任贤之心,夙夜靡怠。”
    “近得朱武等众,顺天护国,秉义全忠,如斯大才,未易轻任。敕加朱武为破辽兵马都先锋使,宋江为副先锋。其余军将,如夺头功,表申奏闻,量加官爵。”
    “就统所部军马,克日兴师,直抵巢穴,伐罪吊民,扫清边界。所过州府,另敕应付钱粮。如有随处官吏人等,不遵将令者,悉从便益处治。故兹制示,想宜知悉。
    宣和三年夏五月十五日。”
    宋江跪听诏敕,得知自己为副先锋,心中极为欢喜,拜谢宿太尉道:
    “某等众人,正欲如此与国家出力,立功立业,以为忠臣。今得太尉恩相力赐保奏,恩同父母。”
    “只是战船未曾齐备,有烦恩相题奏,乞降圣旨,宽限时日,打造海船、整顿器具枪刀甲马,便当尽忠报国。”
    宿太尉听罢大喜,回奏天子。天子因童贯仍在江南平定方腊余部,遂命高俅派刘梦龙、叶春等人,去青州打造船只,为梁山泊渡海远征做准备。
    同时,或许是因为梁山泊主动请缨,让朝廷去了许多疑心。或许是梁山泊距离东京太近,让朝廷感到不安。天子在允许梁山泊独立北伐后,还拨下许多粮草兵器,让梁山泊派兵前往青州,适应海上行船。
    朱武得到消息后,一边欢欢喜喜地接收粮草兵器,一边把梁山泊兵马分批送往青州,挑选合适人员,准备跨海远征。
    就这样准备了近一年,童贯终于扫清了方腊余部,被朝廷调遣北上,开始北伐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