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16章教师职称评审争议
    朱炎说道:“没想到去年家里一楼电瓶车起火了,还好火不大,当时有人在家,马上自己把火灭了。”
    这一次,朱炎因为没有配备灭火器、群租房没有按规定进行整治以及楼道停放电瓶车没有及时整改,被行政拘留10天。
    “我总以为他们这次顶多又让我们整改,没想到来真的!”
    朱炎懊恼地说道,这是他第一次蹲“班房”,进来第一天他就问警官,他这样的情况,会不会对儿子们升职有影响?没想到警官说,早知今日,当初为什么不听劝?
    这一次培训,朱炎选了最后一排坐下来,“牢饭再好吃也没胃口吃,跟大家一起住,还强装笑脸,晚上躺在床上,就会睡不着,床太硬,还有人打呼噜,心里也不舒服,没有自由的感觉。”
    前两天,朱炎的老伴来看他,见面第一句话他就对老婆讲,赶紧花点钱去买灭火器,再找个房子做成厨房,烧饭一起烧,他们(出租户)不干,搬走得了,牢房的日子过不得!
    张峰在肯定了丽元区目前的做法后,要求公安、安监、消防按照既定部署,继续全力抓好出租房隐患整治工作,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坚决防止重大火灾事故发生。
    同时,张峰将丽元区的做法,向全市进行了推广。
    接下来,一份市长信箱里的来信,牵涉了他的许多精力,并由此引发了一场改革。
    一位名叫林岚的初中教师在来信中举报学校职称评选“黑幕”。
    在举报信中说道,她所在学校今年有5个晋升高级教师的名额,共有15人符合参评条件。
    在15人当中,她排名第3。
    没想到,在最后的投票环节,林岚居然被最终淘汰,而原先排名第13名的老师却成功晋升。
    林岚认为学校在职称评审过程中存在“黑幕”,希望市长能进行调查了解,还一线教师一个公道。
    张峰原先担任过教师,只是他担任的时间并不长,根本没有参评过中级职称,更不用说高级职称了。
    他不清楚林岚所说的“投票”是怎样的操作,但根据他原先的经验,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职的量化赋分,一般分为两部分。
    一个是业绩分。就是参评教师所有资历条件和荣誉证书按一定标准换算成分数。
    这个标准是固定的,一旦制定就没有太大的操作空间,为此大家对于这个分数比较认可。
    另一个是表决分。就是由全校教师和考评小组给各位参评教师打分。
    最后,业绩分和表决分相加,得出最后的总分并进行排名,评出上报人选。
    林岚所说的“投票”,应该就是表决打分。
    为此,张峰分析,女教师林岚被刷下,可能是两种情况:
    一是由于大家的业绩分比较接近,分差不大,而那位老师又“人缘”确实不好,所以得到的表决分偏低,票数较少,最终落选。
    二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确实存在猫腻,她被别人算计掉了。
    如果是这种情况,张峰知道还有两种可能。
    一是本来该教师的总分不低,有人通过暗箱操作,甚至以直接改分等形式,把她拿下,让别人上;
    另一种情况则比较隐蔽,是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对目标人一个打低分,另一个打高分,实现改变名次的目的。
    到底是林岚老师误会了,还是真的遭受到了不公平对待,张峰觉得一定要进行调查,给所有老师一个交待。
    同时,张峰觉得在当前的教师职称评审过程中的量化赋分操作,存在一定的瑕疵。
    一是业绩分中的科研成果和发表论文有否必要?
    二是有否必要教师的职评需要让所有教师来打分?
    张峰回想起自己当初工作的情况。
    由于张峰读的是全国重点师范大学的中文专业。学校领导想当然的认为他的文字表达能力不错,就把负责写课题方案和研究报告的任务交给他。
    在当时,包括现在,无论学校的师资条件如何,无论办学水平如何,无论办学历史长短,都要开展全国级、省级、市级、区级的教育教学类课题研究。
    有一些学校确确实实是结合自身优势和条件开展了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可大多数学校其实就是应付上面的考核或者是纯粹为了成果获奖,用于评职称,否则这么多年这么多学校研究下来,教育完全可以进行很可观的改变了。
    事实上,几十年来,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水平和教育方式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提升与改变。
    张峰刚参加工作,其实并不具备课题研究的能力。
    写课题方案与研究报告,是个苦差事,要认真考虑写什么内容、要查阅相关的资料,同时还要讲究措辞表达、文章结构,所以学校里绝大部分的老师都不愿意也没有什么能力来承担课题研究任务。
    张峰是新人,又是语文老师,他只能服从学校领导想当然的安排。
    他找出学校以前的课题方案进行参考,再根据目前的研究热点,花费几个晚上的时间,东拼西凑成一个研究方案。
    学校领导会找来一些专家,特别去找要想立项的对应层级的负责课题审批工作的专家来进行开题论证。
    学校想立市级课题,就会去找市教科所的专家;如果只是想立区级课题,就会去找区教科室的专家。
    这些专家聚集在学校的会议室,对着张峰写的课题研究方案评头论足一番,提出一些大同小异的意见或建议,最后拿着一笔课题指导费离开。
    张峰不经手财务,开始的时候,并不知道这些专家还有课题指导费可以拿,对于他们的指导还是心存感激的。
    开课题论证会时,每个专家、校长、分管教育教学的副校长面前都有一个文件袋,至于文件袋里面具体装了哪些材料,张峰不参与分发材料,当然不会知道。
    有一次学校召开课题论证会,其它材料都已经放入了文件袋,此时学校财务匆匆赶来找张峰,请求帮忙,于是张峰无意中发现了这个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