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不悔便自言自语的把他的经历大致讲了,原来当年他从陈家离开后,拿着太岁爷送的几百元钱,一lu东来直奔北京。
那时虽然还没有改革开放,但这地儿是北京啊,藏龙卧虎的高人太多了,他一个贫苦小子出身,要做生意的胆子没有,要做生意的脑子也没有,在四九城里晃了个把月,不仅一分钱没挣着,反倒把身上的钱快花完了。
走投无lu之下,他突然想起自己在家时跟着村里人做过几年烧铜器的活,便来到潘家园给一个古玩师傅做伙计。
起chu他要求很简单,只要管吃就行,没想到做了几个月,他悟xing还挺高,不仅把铜铁器那tao东西给吃透,还跟着老师傅天天走街串巷收东西,又学了些其他掌眼的法子,偶尔能在市场里捡个漏,淘换点小钱。
他免费帮工一做便是三年,出师以后他靠之前存的钱,开了个自己的小店。
本以为从此走上正gui,哪里又料到几年后时代突变,越来越多的人到北京谋生,其中不乏全guo各地想借古玩发财的老江湖。
这些人一到潘家园跟猎犬般,听到哪家铺子里有好货,立即先后去那家铺子里说那东西这里不好、那有问题,三五次之后竟也有被唬住的店家将那原本价值不菲的古货,低价盘出去。而他们在低价收货的同时,又共同做局卖假货,那局做得天衣无缝。
海不悔曾经凭着自己毒辣的眼光,先后捡了几个大漏,在潘家园市场里颇有名声,店面也是越做越大,前厅后室的五六个伙计。
有天他在店里喝茶,来了位年纪轻轻的小ke人,怀里抱了卷古画,张嘴要卖70万。
海不悔以为yu到大便宜了,立即过眼,谁知一眼看出不对劲:那卷画是唐代阵家戴嵩的《牧牛图》,整幅画从纸张质地、画风笔力、印签落款全是真迹,但唯du画中牧童对面的牧牛眼中没有空无一物。
海不悔对《牧牛图》略知一二,这画辨别真假的手段之一便是看牧牛眼中有无牧童身影,有是真、无是假。
小ke手中的画显然不是真品,只能算是件上等赝品。于是海不悔将那小ke嘲讽一番,颇为得意。
本以为此事已了,他端起杯子喝茶之时,发现桌子上放着店nei伙计送来的一本名为《拍卖实记》的杂志,随手翻看。
没想到其中一条拍卖记录让他惊得差点把杯子摔到门外,杂志记载英guo某拍卖行曾公开拍卖过一幅《牧牛图》,与戴嵩所画一模一样,但其作者却更有市场,乃是宋代名家米芾所画。
话说宋朝名家米芾当年在友人家见到戴嵩的《牧牛图》后甚是喜欢,但友人不愿割爱,他遂以欣赏为由借回家中,临摹了一幅假画交还友人,自己把真画藏了。
可谁知友人一眼瞧出画中有假,讨要真画。米芾虽然画技一liu,却没有注意到牧牛眼中有牧童的影子,成了此画的唯一破绽。
这个故事有来历的,成语“巧取豪夺”一词就是由此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