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四八章 长汉人志气,灭满人威风?
    乱清 作者:青玉狮子

    第一四八章 长汉人志气,灭满人威风?

    定汉语为“通用语”,乃是最重大的国是,且涉及最敏感的满汉消长,绝非只搞掂慈禧一个人就可以了。事实上,上谕明发之前,关卓凡对相关人等,做了大量的沟通、说服的工作,最主要的近支亲贵,他都亲自一一拜访,“不惮繁钜”,将此议之来龙去脉,反复譬解,直至天花乱坠。

    近支亲贵中,最紧要的,自然是几位亲王。

    此时,地位最崇、年纪最大、资格最老的惠亲王绵愉已经过世,惇亲王奕誴被一撸到底,亲王爵的还剩下八位,他们是恭亲王奕?、睿亲王仁寿、肃亲王华丰、庄亲王奕仁、怡亲王载敦、郑亲王承志、礼亲王世铎、豫亲王本格。

    恭王不必说了,他本人就是定汉语为“通用语”的政策参与者之一。

    其余七位,年纪大、资格深的是睿亲王仁寿、肃亲王华丰、庄亲王奕仁三位。

    其中,肃亲王华丰在文宗手上得罪,早已失去了政治影响力,同时,年纪大了,身体骨儿也不好;庄亲王奕仁则生性恬淡,从不对重大国是发表意见。

    礼亲王世铎、豫亲王本格,都是二十出头,非常年轻,身上没什么像样的职分,也从来没办过什么像样的差使,在关卓凡面前,只有唯唯诺诺的份儿。

    怡亲王载敦、郑亲王承志年纪稍大一点,但他们俩情形仿佛:原来的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祺祥政变”后被恭王杀掉,慈禧和恭王要在这两族中,寻两个老实人来继承王爵,“铁帽子”就这样落到了载敦和承志的头上。

    罪余之家,夹着尾巴做人,载敦和承志两个,面对当年亲手抓捕肃顺、今日独掌国柄的轩郡王,就不仅是“唯唯诺诺”了,简直大气都不敢出一声。

    亲王之外。还有两位郡王也是重要的:醇郡王奕譞、钟郡王奕诒。

    这两位年纪都不大,奕譞和关卓凡同岁,生辰还晚着关卓凡几个月,兼之脑筋素来不算十分清楚。比较容易忽悠;奕诒则一向是“追随”关卓凡的,他的宣宗亲子身份,也叫关卓凡看高他一线,很乐意安排他做些体面差使,两人关系极佳。对于二十岁不到的奕诒来说,“三哥”说啥就是啥。

    所以,做肃亲王华丰以下的亲、郡王的“思想工作”,都没有花什么太大的气力。这班王爵,在这件事上,不见得个个赞成关卓凡,但就算不以为然,也不会公开、明确地表示反对。

    真正麻烦的,反而是关卓凡在八旗和宗室里的头号铁杆粉丝,睿亲王仁寿。

    仁寿此人。对汉人尤其是黄河以南的汉人,抱有莫名的成见,对洪杨军兴以来,汉人势力愈长,满人势力愈减,极为不满。他粉关卓凡,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认为关卓凡大长了八旗的脸,将满人的日薄西山的颓势,又挽了回来。

    在这种思维定式下。关卓凡办洋务、西法练兵、改革八旗,仁寿都予以一以贯之的信任、支持——怎么改都好,只要不损害到俺自己的利益就好。

    事实上,在关卓凡的改革中。政治上,严格保持近支亲贵和政治核心的距离;但在经济上,仁寿等近支亲贵的利益,不仅没有被损害,反而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加强。宗室同被“奉恩基金”的雨露,仁寿等少数最重要的近支亲贵。则进一步,可以从朝廷新办的“国有企业”中,分润红利。

    当然,这个“分润”,不是摆在台面上的,也不存在什么“定例”。数目多少,既要视乎“国有企业”的盈利情况,更取决于近支亲贵们的“表现”——支持还是不支持轩郡王的施政呢?

    近支亲贵中,仁寿支持关卓凡的调子是最高的,因此,除了从“国有企业”中拿红利之外,他还被钦派为即将开办的“宗室银行”的“总裁”。虽说,“总裁”只是一个崇衔,“宗室银行”的实权掌握在“总办”手里,但既为“总裁”,便可以名正言顺地支取一份可观的薪水;另外,年终花红,大约也是跑不掉的喽。

    本支三亲六戚,旗员包衣,私下底向仁寿抱怨关卓凡的旗务改革时,仁寿总是说:“那是为他们好!拿了三百两白花花的银子,自去寻一条活路,不比饿肚子强?不比‘逃旗’强?再者说了,朝廷也不是全然撒手不管了——还给种子,给农具,给耕牛,给耕地!”

    可是,定汉语为“通用语”,算怎么回事?这不是……长汉人的志气,灭满人的威风吗?这,从今往后,汉人的眼睛,还不得长到头顶上去?满人……还压得住汉人吗?

    *

    *

    “老睿,”关卓凡淡淡地笑着,“我晓得你有想头。嗯,这样好不好?要不然,咱们把这个‘通用语’,改成——满语,你看如何呀?”

    关卓凡进了王爵之后,和近支亲贵之间,彼此如何称呼,是一个麻烦事儿。

    如果他是正经宗室,彼此按辈分叫就是了。可是,关卓凡虽入玉牒,到底不姓爱新觉罗,他自己呢,也有意无意地和这个尊贵的姓氏保持着距离。对此,外界普遍认为,轩郡王“谦逊冲退,持盈自抑”。

    具体在称呼上,如果是同辈的,大致可以“哥哥弟弟”的叫,譬如,关卓凡称恭王“六哥”,钟王称关卓凡“三哥”。

    但是,醇王是一个例外。刚刚受爵的时候,醇王叫关卓凡“三哥”,关卓凡坚决表示“不敢当”——虽然他比醇王大了几个月。

    于是,关卓凡和醇王互称表字,醇王还是叫他“逸轩”,他则叫醇王“朴庵”。

    如果不同辈,辈份比关卓凡大的好办,他叫人家“某叔”、人家叫他“逸轩”就是了。

    辈份比关卓凡小的,如果年纪小过关卓凡的,他还可勉强接受“叔”的称呼,但若年纪大过关卓凡,他就绝对不肯自居为“叔”了——仁寿就属于这种情形,年纪比关卓凡大了一倍,辈份却比关卓凡矮了一辈。

    关卓凡坚决要求,仁寿还是叫他“逸轩”——至少在私下底要这样。

    仁寿没给自己取什么“表字”——他认为这是汉人的玩意儿。可是,仁寿年纪太大,关卓凡不肯直接叫他的名字,于是,别出心裁,拿他的封号出来,称他“老睿”,既亲切,也尊重。

    *未完待续。

    ...

    第一四八章 长汉人志气,灭满人威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