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530新的雇佣对象
    尚文就在这个时候,还想继续说下去。但尉缭私底下拦住了尚文。
    李牧正在考虑如何接受秦国的援助。秦国的援助可没有那么简单。这是他的看法。
    “先生有什么看法?”尚文问道。会议暂时休息一下。尚文便问道尉缭刚才为什么拦住自己。
    “那李牧不知道顾及什么?但提及赵国的兵力。这非常的不妥。”尉缭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尚文点头认同。自己的计划针对的就是赵国的兵力展开的。如此明白的去干涉人家的兵力。这对赵国来说是一大忌讳。想到这里,尚文决定重新修改一下自己的一些方案。不再以对方的军事力量为主体。转而选择了另外一种途径。裁军。
    秦国常备军只保持了二十五万左右的规模。其余的人员全部被裁撤掉。尚文主动把秦军裁军的方案给李牧看。李牧不解。
    接着尚文提出了另外一份草案。那就是,赵国也裁军。而且,人数保持在二十到三十万左右。这样一来双方在军队中不再拥有多大的威胁。
    这份草案仅仅是以裁军为开头。被裁撤掉的军队人员将有赵国自己成立相关的组织机构编制人员参与秦国在边境的军事行动。赵国方面提供人,秦国方面提供武器装备和后勤补给。双方之间的商业运作,有私人来处理。
    李牧虽然犹豫,但意外的答应了。这个方案尊重了赵国人自己的想法。而且,人员控制在自己人手中。交流的层面在于私人关系上。而不是国家,政府,这样的一个层面上。
    这些还没有完。接下来就是关于秦国援助赵国的计划,首先,李牧提出了秦国关于长平战争屠杀赔款尽快的支付。尚文却拒绝掉。
    这么一大批钱,政府开支预算里没有。而且也无法开出来。尚文要把这个赔款项目拉长。尽可能的拉长。而且援助的目标都是赵国民间目标。比如,教育,医疗为什么等。尚文选择一次性付款的。赔款,是秦国主动要求的。而不是赵国主动要求的。秦国有很大的主动权。
    再拒绝掉大量的赔款项目之后。尚文把目标重新定格在如何恢复赵国经济基础上。赵国的情况已经濒临崩溃边缘。这是尚文从报纸上的认知。
    “我们两国首先要互派大使,修复被破坏掉的两国关系。秦国会在赵国各地设立临时性的领事馆。秦国将在那里为你们那些没有作奸犯科的人颁发通行证,然后,我们鼓励咸阳等各地的工厂主们到你们那里招人,他们进入秦国工厂做工。农忙的时候他们可以回来。”尚文说道。
    “你们付给我们报酬。”李牧说道。
    “这个自然,我们又劳工保护法,这样的法律条文,只要你们愿意签字。那么就有了法律效力。”尚文说道。
    李牧点头。
    “我知道,你非常的担心,你们这些赵人来到秦国之后不愿意回去。只要他不主动申请在秦国登记造册办理相关文件,他是无法成为秦国人的。”尚文解释道。李牧自然明白。
    接下来,完全成为,尚文的答疑解惑,李牧对文件的签署。
    由于涉及到大量的人力进入秦国境内工厂做工。而且,秦国开发的工厂项目主要是轻工业,重工业并没有全部开发。而且是重点限制单位。
    轻工业主要是皮革加工,纺织厂,等等。这些工厂主要招大量的女工。至于男人。则全部安排在了秦国的武装单位中。
    秦国武装人员装备精良。他们往往一千人可以对付对方上万人的直接进攻。装备精良的背后折射出秦国人的精贵。武装公司越来越难招收到合适的人手。因为,很多人发财之后要么回家买上上百亩地,要么就去自己干。反正在秦国很多地方缺人。这种风险很大的事情,秦人越来越不想干了。只有那些刚刚退役下来的老兵才会愿意干这个。
    也正是这个原因,才促使,秦国需要雇佣大量的新的武装人员。显然,赵国成为他们的首选目标。赵人作战勇敢,他们一点都不弱于秦人。而他们缺乏的是武器,精良的武器和源源不断的不及物资。这成为他们的软肋。最重要的是,他们很便宜。
    虽然他们也可以使用一些奴隶作为一些战斗补充,但他们依然不可信。这是民族上的巨大差异。而这些赵人和这些奴隶相比。两者有巨大的民族共性。这个共性是维持战斗信任感存在的纽带。信任非常的重要。
    这些赵人苦惯了。不像秦人,虽然秦人保持着不断的作战态势,但分化极为严重。一些人开始成为职业军人,而一些人则越来越远离战争。这是工业化带来的。也是经济发展的必要要求。即便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也必须经过这一环。这是无法选择的。
    早在一些秦人不断退出武装队伍的时候,秦人就开始雇佣一些从赵国来的赵人。他们非常的苦。经常吃不饱,一些人还附属于一些大地主。他们不堪打击逃到秦国来的。处于生计,他们加入了秦国武装队伍。因为干这行很容易发财。只要运气好。秦国人正在通过这种方式完成他们的资本原始积累。退出的人会买农场,或者做工,要么出资办工厂,要么就是开店。国家的赋税很低。对商业方面的管制非常的少。这是秦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秦人不断的退出,补充人员越来越少,使得武装人员陷入了困境。他们武器装备精良。但人员很少。猛虎难敌群狼。为了安全考虑。他们愿意招募一些六国人。其中,主要是赵国人。也正是反映的这个情况。才让尚文做出,要和赵国达成和解。然后雇佣大量的赵国人参加秦人自己的边境战斗。秦人愿意付给报酬,而赵人解决了就业,也得到报酬,得到了他们想得到的。双方很划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