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道同谋 作者:广渠门内
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小动作大规矩
权道同谋 作者:广渠门内
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小动作大规矩
“好!”大书记发了话,其他人当然得听。更何况,大书记说得有道理,低调一些,往往还可以再创新功,而总是高调,总有一天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再有一个,唐卡现在作为现场总负责人的身份,越来越得到这些正方常委们的认可,包括这几个甘心列入唐卡这个总指挥之下的副总指挥——董清明、李光耐,还有后来的简青纯。
要说这三位大佬,那可都是手握重权的人物,现在个个都愿意在他的协调下开展工作,除了他是王亦选大秘,手握尚方宝剑之外,更多地还是对他能力的认可。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是,你也得有这个胆子和能力才行。要是挑不起这个担子的重量,不用君动手,单是君旁边那些什么太监近臣的唾沫星子,就能把你给淹死。
唐卡受了将令,坚定地回答了一声:“是!”
董清明眨了眨眼睛,笑道:“唐总指挥,本来呢,我们几个副总指挥还想着大书记不去,就陪你这个总指挥去。可是大书记已经发了话了,我们几个得好好休息,明天还得干明天的活儿。所以,就只有辛苦你一个人,回去慰问一线将士了!”
“哦?”王亦选耳朵灵得很,一下就听出来老董的话外之音,“老董啊,我刚才说的可是一般情况,并不包含你们这三位副总指挥在内。你们三个,各有职责所系,军、警、纪检,都是重中之重。就说青纯吧,万年青那头开审,虽说有省市纪委联合调查小组的负责人老姜在牵头,但青纯是市纪委书记,代表咱们市委的意见,肯定要到场。老董和光耐也是这样,他万年青都知道搞军警联手,咱们就更得打造精锐军警联合之师了。得得得,既然老董都这么说了,那你们三位就跟着唐卡一块去吧,也算是代表我,去慰问一下今天辛苦到这个点儿还在奋战的将士们!对了,春秋,君平,你们那头的宣传战绩也拉着晚呢。这一头,辛苦你俩跑跑,慰问一下熬夜的同志们,都已经没日没夜地撸起袖子干了好几天了,也该喘口气了,好好休息,明日再战!”
“是!”周春秋、简青纯、程君平、董清明、李光耐答应一声,向外走去。
董清明拍了拍唐卡的肩膀:“你先盯好大书记,我和老简、光耐先走,咱们一会儿见!”
“好!”唐卡笑着应了一声。
却不曾想,王亦选这时竟然摆了摆手,说出一句:“不用啦!你们就一块儿走吧,有什么打算也好在路上议议!来来来,小唐,把东西给我!”
说完这句,王亦选竟然伸出手,去拿唐卡手里的文件。
“那怎么行!”别说是唐卡了,就连董清明等人也觉得不妥,伸过手去“争夺”文件。
哪有市委书记主动向秘书要求拿文件的,这不是彻底反了么?
别看这只是一件小事,但是在政治场上,坏了规矩,可就是大事!
当然了,这也充分说明王亦选比较“亲民”,没把拿文件这样的事情当作什么大事,就像习大动不动就帮夫人拿包,还经常自己在雨中打伞一样。
单从这一点上说,王亦选就比那位自以为高居官位的人强不少!
现如今这社会,真有这样的人,把“做官”当作天经地义的事情,一旦坐上这个“官位”,尾巴立刻翘到天上去,恨不能走路都像螃蟹那样,横行无忌,再看他的那些什么手下、同事,凡是官比他小的,都得像膜拜“神佛”那样供着他才行。
王亦选也算是一任清正之官,亲民之官。这位市委书记的想法“很简单”,不就是拿个文件而已嘛。虽然说自己贵为市委书记,但做这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别的不说,就说到了省委魏东亭书记的办公室,自己不也得自个儿拿文件么?总不能那时也带上唐卡,由他来代劳吧?明显不成啊!所以,既然见比自己大的省委书记时自己可以手抱文件,为什么自己最大时就非要让秘书来抱文件呢?
从另一点上说,王亦选也确实没把唐卡当作“下人”,由此可见二人的相互信任程度。
可是,有些事情要是“做”起来,往往不像“想”的这么简单。
为什么这么说?
做什么事情,都有自己的“道”。
比如王亦选认为可以自己拿文件,在很多人看来,这就是不可以!
甚至是万万不能!
为什么?
很简单,作为市委书记,去省委书记那儿是向上“拜望”,那当然得自己拿文件,如果这时还带着专门拿文件的秘书过去,那简直就是找死。
可是,如果回到市里,市委书记就是最大的官儿,不论去哪儿,都是向下“视察”,旁边跟着专门拿文件的秘书,那可是再正常不过。而且,所有人都会对这专门拿文件的秘书“高看一眼”,恨不能自己能拥有这个帮着市委书记拿文件的“权利”。
这也就是唐卡被人称之为整个西京市“二号首长”的原因所在!
这些东西虽然听上去恶俗,却是不折不扣的“官道”。谁要是破坏了这个“官道”,那就要吃苦头、栽跟斗,甚至吃不了兜着走。
因为,你可以节俭,可以亲民,却不能破坏根本的“规矩”。
历史可以说明一切。
远的不说,就说清朝的头几个皇帝,还是相对昌明的。到了道光时候,开始进入内外交困局面。不过,平心而论,道光皇帝还是比较节俭自律的。这位继承嘉庆皇帝之位的嫡长子,是个吝啬到要把一个铜板掰成两瓣花的主儿,看到龙袍上有个窟窿都不肯换新的,要求打个补丁补上。
这还真不是夸张,有那么一天,道光皇帝发现绸裤的膝盖上破了个小洞,就让内务府去缝补一下。
内务府接到这活儿,先是一愣,但是皇帝既然交待下来了,那怎么办,补呗!
补完了,道光皇帝穿上,看着感觉还行,就问花了多少钱?
结果,内务府回答:三千两白银!
道光听了之后,差点儿背过气去。
打这么一个小小的补丁,竟然比一件龙袍的价格还要贵?你们这些人,是把我当成三岁小孩儿么?
内务府这时不紧不慢地解释:“皇上的裤子是有花的湖绸,剪了几百匹绸才找到对应相配的图案,所以贵了,一般的补丁大概五两银子就够了。”
道光皇帝咬咬牙,好吧,我这窟窿破的不是地方,找那么多绸缎才找着相配的。姑且信你们这一次,不过,对于一般打个补丁是五两银子,这位皇帝可算是默默地记在心里了。
俗话说,上行下效。朝臣们看到龙椅上坐着一位打补丁的皇帝,知道皇帝这是在彰显节俭,于是纷纷扎破官服打上补丁。
道光皇帝不笨,知道大家在向自己靠拢。不过,他心里记着这补丁价格之事,可是从来没有放下过。
有一次,道光皇帝看到军机大臣曹文正朝服的膝盖上打着块醒目的补丁,就突然问他:“外面给破衣服打个补丁需要多少银子啊?”
曹文正一愣,下意识知道不对劲,急忙去看皇帝周围的太监,发现太监们都不怀好意地瞪着自己,暗叫不妙,不禁一阵阵的头皮发麻,但是皇帝等着要答案呢,曹文正只好往海了说:“外面打一个补丁需要三钱银子。”
要三钱银子,已经不少了,当时都可以买一整套普通衣服了。
曹文正是这么想的,已经说得够多了,怎么的也和内务府的太监们报给道光皇帝的“工价”差不多了吧。
谁曾想,道光皇帝听到这儿,禁不出发出一声惊叹:“哎呀呀!外面就是比皇宫里便宜,我打个补丁需要五两银子呢!”
五两银子,曹文正一下子就懵了。这帮内务府的太监们,还真是够黑啊。说三钱都多说了好几十倍了,他们就敢说五两,大出去好几百倍,真有他们的。
谁想,道光皇帝这时继续问道:“外面的鸡蛋多少钱一个啊?”
曹文正已是浑身冒虚汗,知道已经犯了大忌,这时要是再作回答,说不对数,那只能是死路一条,于是赶紧想了个“曲线救国”的迂回招数,答道:“臣从小有病,不能吃鸡蛋,所以不知道鸡蛋的价钱。”
至此,才算是险险给遮了过去。
那么,内务府给道光皇帝吃的鸡蛋一个到底值多少钱呢?
来看看他的爷爷,也就是乾隆时候的价格。
有一天早朝完毕,乾隆随口问了大臣汪由敦一句:“你天还没亮就赶着上朝,在家里吃过早点没有?”汪由敦回答说吃过。
乾隆问他吃了什么,汪由敦回答说:“我家里穷,每天早餐只吃四个鸡蛋。”
乾隆听了,大吃一惊说:“鸡蛋一个需要十两银子呢,四个就是四十两银子,我都不敢这么随便吃,你一顿早餐就吃四个鸡蛋,还敢说自己穷?”
汪由敦心中叫苦,长年行走于朝堂之上的他,顿时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只好应付说:“外面市上卖的鸡蛋都是破了壳的,动了气,是不能给皇上吃的,所以比较便宜,我买的就是这种鸡蛋,一个只要几文钱而已,和皇上所吃的鸡蛋,根本比不了。”
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小动作大规矩
-
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小动作大规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