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分卷阅读384
    帝师 作者:来自远方

    分卷阅读384

    爷?”

    “半个时辰后,让廉儿来见我。”

    “是。”

    马长史应诺,目送杨瓒转身离去,头顶似笼罩一层黑气,再看校场,不禁怀疑,天未大亮,伯爷就策马出府,莫不是为躲杨御史?

    摇摇头,一定是他想多了。

    长安伯府内,杨瓒独坐厢房,计划就人生目标,择业标准,同侄子进行一番恳谈。

    宫城之中,午朝之上,御史给事中争相出列,弹劾庆平侯世子闹市纵马,理当严惩。

    朱厚照咬着玉米烙,觉得味道不错,无视耳边嗡嗡之声,吩咐张永,分给三位阁老。

    午朝在西角门,区别奉天殿,可以不要过分“严肃”。

    滔滔不绝的御史,目睹此景,话噎在嗓子眼,差点呛到。

    陛下不拘小节,早朝午朝明目张胆吃东西,三位阁老定不会如此,必当规劝陛下,规劝……吃了?!

    见三人拿起玉米烙,几口用完,还点了点头,评价味道不错,不只御史,六部尚书差点摔成一团。

    “此物乃是番粮,双屿卫献上,朕交佥都御使杨瓒试种。今蓟州丰收,推算亩产高于谷麦。”

    朱厚照表示,朕不是带歪阁老,这么做,大有引申含义!

    说话时,刘瑾退出殿外,引数名小黄门,提着食盒,将切成方状,恰好一口分量的玉米烙,分给两班文武。

    上言的御史给事中同样有份。

    群臣捧着玉米烙,仰望天子,满脸空白。

    朱厚照笑道:“诸位爱卿都尝一尝。”

    刘瑾行过殿中,两眼放出冷光,谁敢不给陛下面子,西厂见!

    最终,英国公带头,武将率先完成任务。

    文臣稍慢一步,有不喜甜食者,闭着眼睛吞下肚。下一秒,突然“咦”了一声,咂咂嘴,很想再吃一块。

    刘公公嘿嘿冷笑,还想要?没了!

    “诸卿以为此粮如何,可种否?”

    话音落下,朱厚照探出手,从食盒取出一棒煮玉米,当着群臣,大口吃起来。

    玉米的清香,很快飘散殿中。

    顾世子闹事策马,再无人计较。左右文武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番粮之上。

    想起不久前分下的甘薯,集体双眼发亮。

    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明船队

    先有甘薯,后有玉米,两种番粮的出现,实在令人振奋。

    下田可种,均可高产。

    满朝文武仿佛能够预见,自宣宗之后,始终困扰国朝的水旱天灾,民生艰困,军饷不足,盗匪四起等问题,终于有了解决途径。

    只不过,没有亲眼见证两种作物的实际产量,单从皇庄记录,以及蓟州呈献的簿册中推断,到底不够直观,缺少底气。

    甘薯且罢,经皇庄种植,仓库中的数量,运粮官员都曾见过。

    没去过皇庄,顺天府中也有实物。

    玉米远在蓟州,依奏疏所言,种子分散种植,每个农人仅得十几二十株,亩产全靠推算,与实际定有出入。

    这种情况下,变数委实不小。贸然取信,存在风险。

    杨瓒请于皇庄试种,首要目的,是为培育良种。其次,即为给众人一个直观印象。甘薯、玉米皆可丰产。

    无需上田,中田、下田都能栽种。

    比起推算,产量只多不少。

    不会误农时,也不会竹篮打水一场空,大可放宽心。

    如果能寻到土豆,哪怕是土地贫瘠的府州,缺粮问题也能缓解。

    然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在此之前,朝廷需立下法度,制定规则,先常识种植。再以赈济方式,将番粮下发民间。以此让百姓树立信心,这些舶来的番粮可以种植,亦能饱腹。

    “众卿以为如何?”

    啃完玉米,朱厚照拭过嘴角。

    昨日,杨瓒的一番开导,对他而言,无异于醍醐灌顶。

    思索一夜,少年天子豁然开朗。

    登基之初,他便立下志向,欲做不世明君,垂统万民。更要仿效太宗皇帝,饮马草原,驱逐恶邻,扬威海外,令四夷臣服,八方来朝。

    未着手,只凭想象,他以为很简单。

    天子施政,最大的阻碍就是朝臣。只要压服群臣,犟过阁老,便能随意而行,达成所愿。

    但事与愿违。

    随时间过去,渐渐熟知民情军政,愈发了解泱泱国朝,内忧不息,外患难平,民军百姓生活艰困,盛世之下,存在诸多问题,朱厚照的思想,蓦然发生转变。

    历史上,朱厚照有过类似经历,生出同样担心,却无力对抗,更挣不出桎梏,无法找到出路。

    憋闷之下,只能用偷跑出京的方法,调兵遣将,临阵御敌,保土卫疆,将鞑靼驱逐漠北,几十年不敢大举犯边。

    这样的功绩,留在史书上,仅是“杀敌一人”,“顽劣不堪”的记载。

    现如今,姓杨名瓒的蝴蝶振动翅膀,桎梏开始松动。

    年轻的皇帝,终于能活动开手脚,处理政务的方式,对群臣的态度,随之发生改变。

    刘公公遭几顿狠抽,奸宦之路遇阻,转而向贪官法发力,终究没能成为立皇帝。

    没有八虎横行,戴铣没有廷杖染血,玉阶前殒命,韩文等朝臣没有因上言罢官。

    王守仁也没有触怒刘瑾,贬谪龙场驿。

    相反,阴差阳错,因南下剿匪,王参议竟同刘公公结下另类“友情”。

    刘健谢迁没有怒天子不争,愤而乞致仕。

    李东阳没有独留朝中,陷入四面楚歌,被学生断师生情谊。

    江浙海贼被剿,倭贼只能小打小闹,难成大势。

    北疆鞑靼被逐,蓟州一场大战,别部成为历史。阿尔秃厮部掀起内讧,鞑靼各部陷入混战。

    兀良哈瓦剌趁机举兵,伯颜小王子内忧外患,连战数场,实力大为削减。最后,竟如丧家之犬,被迫向漠北迁徙。

    只不过,想要在漠北安家,先要甩掉兀良哈追兵,后要绕开瓦剌截堵,最后,还要揍飞想趁机占便宜的乌斯藏。

    至此,正德朝时期,困扰朝廷的诸多问题,已被解决半数。余下,便是小冰河期加剧,因气候变化导致的地震洪水,粮食绝收,饥民遍地。

    历史上,明朝的灭亡,天灾是重要原因之一。

    若不是朝廷没钱,崇祯帝不会下令地方裁员。

    没被裁员,失去生活来源,李闯王自会安居本职,兢兢业业,在基层公务员的岗位上打拼。

    养家糊口就够费神,压根没时间扯旗造反。

    不是李闯王打入顺天,野猪皮的子孙,还要继续在关外渔猎。华夏传承几千年的文明,也不会被野蛮的“主子”“奴才”打断。

    天灾是一则,人祸更不能忽略。

    杨瓒闪动翅膀,不只影响朱厚照,满朝文武也被潜移默化。

    分卷阅读3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