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94章 出海去辽东?也就军师能想的出来!(求订阅!)
    第94章 出海去辽东?也就军师能想的出来!(求订阅!)
    徐州,下邳。
    刘备得胜而归的同时,也收到了徐璆成功劝退郭贡的消息。
    而更令刘备感到惊喜的是,徐璆不仅劝退了郭贡,还让他心甘情愿成了自己的藩属。
    这样一来老刘在豫州的势力,进一步得到扩展。
    刘备对这个结果又惊又喜:
    “孟玉公竟能有此作为,子扬见识果然广博。”
    刘晔见到自己的计策立马见效,心里也感到高兴。
    更欣喜刘备当初能够果断采纳他的计策,若不然纵是他算无遗策,又有何用呢?
    “晔此计不过是自己乃是淮扬人,对孟玉公了解多一些。”
    “若非明公果决有魄力,诚无今日之功也。”
    是啊,三路兵马同时出击。
    任谁在这个时候都得慌神。
    而郭贡这一路兵,就寄希望于徐璆一个人身上。
    这需要决策者下定多大的决心?
    刘备重赏刘晔,又问计李翊,该如何处理郭贡。
    是否要将他接进徐州来。
    李翊分析道:
    “郭贡毕竟是朝廷敕封的豫州刺史,现如今既情愿为我徐州藩属,何如将之留在梁国。”
    “将来若果真要用兵于豫州,也好有个引路人。”
    “况梁国毗邻兖州,也能挟制曹操。”
    “主公不妨取些钱粮出来,送去梁国,施恩于郭贡,以收众心。”
    刘备对李翊是无条件信任的,当即欣然同意。
    正好回徐州时,途中袁谭遣人送来了之前承诺的钱粮。
    便命人清点好数目,将这些钱粮送去梁国。
    帮郭贡渡过难关。
    老袁家的底子确实深厚,经过清点。
    袁谭此次总共送来了两万斛粮食,八十万钱,五百套甲胄,十匹骏马。
    另有各种麻布绸缎合计四百余匹。
    刘备只留下少量物品,剩下的,全都差人送往梁国,聊表心意。
    待处理完郭贡之事后,刘备却不能闲着。
    “也不知广陵那边战事如何了……”
    “元龙他们是否顶住了张勋、桥蕤的攻势。”
    刘备忧心忡忡地说道。
    李翊出言安抚道:
    “主公宽心,没有消息便是好消息。”
    嗯……
    刘备颔首,子玉这话说的在理。
    倘若前边战事吃紧,陈登他们肯定会发来军报汇报战况。
    但从老刘北征青州,一直到回到徐州为止,一封广陵的军报都没有收到。
    说明直到目前为止,袁术还没有动兵。
    莫非是想等郭贡、袁谭出兵,与自己打得火热之时,再来趁乱搅局?
    那恐怕要让袁公路失望了。
    因为刘备已用雷霆之势,将这两路兵马迅速给平定掉了。
    “但袁术陈兵广陵已是事实,终不好放任不管。”
    “备想趁热打铁,一举拿下,将这一路兵马也给平定了。”
    “先生以为如何?”
    反正袁术是李翊规划方略中首要灭掉的目标。
    不管此次南下取得什么样的战果,只要能削弱袁术的实力,对刘备都是有利的。
    “淮南袁术兵精粮足,若要平定,非一日之功可成。”
    李翊有条不紊地分析道。
    事实上,对老刘而言,外患解决掉之后,安心种田发展就行了。
    袁术他会自己崩掉的。
    “不过放任袁术不管,也不利于徐州发展。”
    “出兵淮南,势在必行。”
    “在那之前,翊以为可先做几件事。”
    刘备问是哪几件。
    “第一,令牵子经抓紧时间训练新兵,并将军功爵制修订完成,推广至徐州全军。”
    “该当如此。”
    刘备颔首,军功爵制在徐州已经是半推行状态了。
    从实战效果来看,还不错。
    只是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第二,虽然我们已经与青州修好两地关系,也开始通商了。”
    “然则战马宝贵,不易取,还是须使人主动去购置战马为好。”
    骑兵远强于步兵,但组建骑兵的费用又异常昂贵。
    主要就是马贵,很多时候马匹都是有价无市,想买也买不着。
    但刘备不同,他有着麋竺、鲁肃两个金主爸爸。
    尤其麋竺还经营着精盐,在徐州也是家大业大,可以帮助刘备不断回血。
    既然不缺钱,那当然必须提前购置战马了。
    正好徐州多平原,等将来马多了,可以放在一起养。
    然后需要组建骑兵,上战场时,再挑选马匹。
    现在先把数量堆起来,甭管能不能跑,买够了再说。
    赵云、田豫、牵招那都是养马,训练骑兵的人才。
    老刘现在缺的不是人,是马!
    “燕赵多战马,只是此地纷乱,若冒然派遣商队去大量购置战马,恐易出事。”
    “若是买少了,来回折腾,却又费事。”
    刘备提出了自己的担忧。
    “此易事耳。”
    李翊对此早就已经提前规划好了。
    “辽东多战马,那里的马膘肥体壮。”
    “今何不使糜子仲组一商队,自东海渡船,走海路,前往辽东。”
    “重金找辽东太守公孙度购买马匹。”
    唔?
    还有这种操作?
    刘备暗叹,李翊哪来这么多天马行空的主意。
    每当他的思维困于常规时,李翊总是能够适时的打破。
    刘备方才只想着,循规蹈矩,从北方老老实实地买马。
    殊不知自徐州出发,走海路,不仅可以在辽东买到战马。
    甚至所费的时间也远比去北方买马要短。
    当然了,这也不能怪老刘。
    毕竟老刘常年生活在北地,整日与马打交道,很少走水路。
    更别说联想到要出海了。
    但水路是真的很方便。
    “东海、广陵多海民,可在本地招募有出海经验的水手。”
    “另外,太史慈将军海上绕袭青州时,带了不少士兵出海。”
    “可从这些军士之中,挑选水性好,天赋高的,一并带出海去。”
    海上旅途是漫长的,所以出海的人,必须能够适应海上长时间的颠簸。
    以及脏乱差的环境。
    “军师见识真是广博啊……”
    刘备对李翊赞不绝口。
    事实上,
    去辽东买战马并不啥新鲜事儿。
    孙十万就曾经苦于江南少马,便组织了一支庞大的商队,自扬州出海,去往辽东购买战马。
    这是孙十万的大手笔,足足组建了一支近万人的舰队。
    这种规模的海上舰队,在当时是划时代的存在,说是横行东亚也不为过。
    不过当时领队的东吴使团,出于防范考虑,没有全体登岸。
    只让张弥带了四百人去襄平找公孙渊买马。
    没想到公孙渊却打起了使团的主意,把这四百人全部杀死,谋财害命。然后又想把剩下的东吴使团骗上岸来,一网打尽。
    经过一番波折,东吴使团最后误打误撞,跑去了朝鲜,见到了当时的高句丽王。
    从此孙权便加强了与高句丽之间的联系。
    也是一段相当传奇的故事。
    “此次出海,路途遥远,往返少说也要半年。”
    “而辽东人对我徐州什么态度,尚未可知。”
    “备恐派出去的使团,有去无回。”
    刘备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公孙度自中平六年去往辽东之后,便几乎切断了与中原的联系。
    大有自立为王的意思。
    事实也确实如此,自诸侯讨董开始。
    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无一错版本!
    公孙度便意识到汉室衰微,群雄当道。
    索性自己在辽东割据为王。
    不仅派遣部下渡过渤海,进攻山东半岛,还自己设置了营州刺史。
    其野心已是昭然若揭。
    “公孙度起于辽东,一时人杰。”
    “我等可在商船中备好精盐,然后用精盐以物易物,换取辽东马匹。”
    “再另置一些绫罗绸缎,送去辽东,交好公孙度,使辽东与徐州建立联系。”
    “将来亦可互引为援。”
    李翊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购买战马是其次,与公孙度建立外交,结好同盟才是重点。
    先不管这个同盟在将来能不能起到作用,但只要能够稳定的交易马匹,那都是非常值得的。
    那公孙度会接受徐州抛来的橄榄枝吗?
    在李翊看来会的。
    因为公孙度不是公孙渊,他是一个非常有野心的人。
    正因为他有野心,所以才不屑于抢一支商船上的财物。
    从诸侯讨董,到群雄割据,中原各路诸侯打得火热。
    那此时的公孙度在干什么?
    答案是,在用铁腕手段,统治辽东。
    东伐高句丽,西击乌桓。
    压制鲜卑、扶余等部落,威行海外。
    不仅占据了整个辽东半岛,还深入朝鲜,获得了东北少数民族政权的支持。
    妥妥的东北王。
    他们整个公孙家族都不是善茬儿。
    公孙度的儿子公孙康在位时,面对高句丽的数次入侵。
    便直接攻下了高句丽的都城,迫使高句丽迁都投降。
    公孙家族在历代三国志游戏中,能力都属平庸。
    然则其家族三代,都有着不俗的实力。
    “那不知派往谁人去辽东出使为好?”
    在听完李翊的分析后,刘备也认为公孙度是一支潜力股,值得交往。
    “太史子义有出海经验,其亦是徐州诸将之中,最为熟悉辽东之人。”
    “可由他出使辽东,面见公孙度。”
    “备言徐州欲结秦晋之好。”
    之前说过,太史慈曾经凭借一己之力,帮助郡府压了州府一头。
    后来太史慈怎么样了?
    答案是,当时的青州官儿成了笑柄,想要报复太史慈。
    于是太史慈干脆出海,跑去辽东避祸了。
    不过这件事确实帮助太史慈名声大噪。
    而名声在那个时代几乎就是最好的职场简历,也不算太亏。
    “好罢,那只能再劳累子义,选个好日子出海。”
    刘备一捋胡须,“那第三件事呢?”
    “自然是船了。”
    李翊不假思索,“子敬从扬州购置回来的战船,虽然不少,但于大州而言,数量仍然捉襟见肘。”
    “至于募来的船匠,虽已是星夜兼程打造。”
    “但最快的一批船,恐怕也得等到明年才能下水。”
    “所以在下的意思是,不妨遣子敬再去往荆州购置一批战船。”
    “荆州刘景升,与主公同为汉皇宗亲,想必不会在战船上与主公交恶。”
    这倒也是……
    刘表在荆州有上千艘战船,卖自己几艘应该不成问题。
    先不论刘备与刘表是不是同宗。
    就单说自己堂堂一州方伯,只要两边没结怨,这点儿面子总还是要给的。
    之前是因为急着用船,所以去扬州买。
    现在有船能顶一段时间了,便可以去荆州买了。
    刘备忽然上下打量一眼李翊。
    李翊牵唇笑道:
    “主公这般看我作甚?”
    刘备摇了摇头,旋即微笑道:
    “备只是觉得,军师遣子敬去往荆州购置战船,不是单纯买船那么简单。”
    李翊闻言,反倒笑了:
    “原来主公也能洞察人心,料算人事了。”
    听到李翊的调侃,刘备也咧嘴大笑:
    “平日与李翊待在一起,耳濡目染,也该能读懂一些你的心思了。”
    “……不错。”
    李翊点了点头,取出两则文书来。
    “既然子敬要去往荆州,便顺道让他去荆州征辟两位人才。”
    “也好为主公再添一翼。”
    哦?
    去征辟人才么?
    刘备一捋胡须,又道:
    “备猜这两人并非荆州本地人士。”
    正是。
    李翊点头。
    道理也很简单,汉朝的人才几乎是被世家大族给垄断完了。
    而这些世家大族,几乎是谁控制了他们的家乡,他们便跟谁。
    很少有人,会抛家舍业的跟你去别的地方创业。
    所以刘备才敢断言说,鲁肃此去荆州征辟的人才,应该不是本地人士。
    “备愿闻其名。”
    一提人才,刘备顿时来劲了。
    “一位是巴郡临江人,姓甘名宁字兴霸。”
    “此人少有力气,轻侠杀人。”
    “步行则陈列车骑,水行则连接轻舟。”
    “侍从之人,披服锦绣,所过之处,光彩斐然。”
    “因其常用锦绣维系舟船,离开时,又要割断抛弃,故号为‘锦帆贼’。”
    “此人多与地方官员交往,如若隆重接待,便与之倾心相交,赴汤蹈火。”
    “如若礼节不周,便要纵容手下掳掠其赀财。”
    唔。
    不想还是一个性情中人。
    “之后,甘宁不再攻掠别人,转而去读了诸子百家,入了仕途。”
    “成了蜀地的郡丞。”
    文武双全么……
    刘备感叹,李翊举荐的人才,果然个个不凡。
    这甘宁一听就是个水战人才。
    只读了几年书,就马上能当上蜀郡官员,着实了不得。
    “那另一位呢?”刘备又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