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20章 余旋风来了(四)
    第120章 余旋风来了(四)
    一个叫宫崎骏的中年漫画家告诉余切:“我之前来过一次沪市美术制片厂,我感到很失望,因为我是奔着最‘初心’的作画来的,我热爱《大闹天官》这种动画。”
    “但沪美厂的领导却告诉我,他们正在为了赚钱而泯灭艺术,因为太失望,我再也不想来中国。”
    余切说:“你现在有什么想法?”
    宫崎骏道:“我发现不同时代,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在那个时代的黄金行业当中,真正现在要‘大闹天官’的人,反而是中国的作家们。”
    作家村上春树和余切交流了联系方式。他说他自己心底里有个“中国情结”,在一些作品中,他不自觉写了一些中国的文化意象,他阅读鲁迅的文章成长。
    “中国不是我想要去写,而刻意的想象,中国是我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记号。”
    余切问他:“那你为什么不学中文呢?”
    村上春树道:“因为中文太难了。”
    “如果你以后写的小说翻译到中国去,仅仅因为翻译者的语言风格,让你的小说完全偏离原意,你自己愿意吗?”
    “就算是你这么说,我也不会学中文的。”
    这个村上春树,怪不得年年被诺贝尔文学奖遛着玩儿,就他这个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态度,就很难成事儿啊。
    亚洲那些小众语言的诺贝尔奖当时是怎么得来的呢?
    肯定有作品受到欣赏的原因,也有翻译者极其出色的贡献。
    画漫画的手冢治虫,让余切给巴老带去一束,他说“这既是因为感激作家们的努力,也是因为我原先看过中国的美术长片《铁扇公主》,这部动画片深刻的影响到了我。”
    众所周知,手冢治虫是日本动漫界的“历史震撼者”,没有他,就没有日本动漫,也就是说没有《铁扇公主》,就没有日本的二次元和秋叶原。
    也就没有原神和鸣潮!
    另外,手冢治虫和宫崎骏两人关系已经决裂,所以他们是分开坐的。
    演员高仓健找上余切本人,问他“将来是否有机会作品影视化?我愿意无偿出演,表达我对中国人民的歉意。”
    余切说:“我们中国拍电影是有规矩的,虽然给的片酬不多,但还是会给。”
    “那就把钱捐给中日友好组织!”
    身处其中,余切的感情比较复杂。可以说演播厅里面的许多人受到感染,是真的相信将来会走向团结的。
    两边的翻译,都惺惺相惜,产生了友谊。
    观众们远远没有问够,他们还渴望和中国的作家再多接触,还想要知道更多消息。
    这其中有许多社会名流,但他们此刻表现得像是余切多年没见的老朋友。
    这可能是七八十年代才具备的现象,就像是来中国访问的指挥家小泽征尔一样,这个日本人从沪市北上,受到了领导层的热烈欢迎,放在以后简直难以想象。
    我们是朋友!
    访谈节目进入尾声,国谷裕子提及了一开始她想要问余切的问题:
    “余桑,你为什么在这种论战中不紧张?”因为我的十万万同胞在支持我?因为我的三千万海外同胞看着我?
    余切说了实话:“我在学校经常开会搞演讲,这对我来说不算什么大场面。”
    “如果你登上了nhk的晚间新闻呢?”
    “也不是什么大场面。”余切皱了皱眉头,没觉得有什么不一样。
    和人辩经这条路子,余切从来没有输过,再不济他还有开枪这个底牌。
    节目非常成功。
    电视直播的效应,是传统纸媒的传播度远远不能及的。
    中国作家团在东京刮起了“旋风”。
    《读卖新闻》形容“中国作家”:“正在尝试更为自信的接触,他们敢于表达自己,敢于持不同观点,敢于说不!”
    其中,尤其再次提到了青年作家“余切”,记者松永形容道:“‘余切’在中国,是一种数学符号的意思,代表三角形两条直边中,邻边和对边的比率……但我确实会想到很小的时候,当我遭受到同年级生的欺侮的时候,我会把三角尺取出来,用它上面的锐角对着外面……”
    “……我说,你敢来试试?我会戳瞎你的眼睛!”
    “这大概就是他勒令所有人道歉那样吧,要么事情就按照他那么来,要么就别录制下去。”
    《朝日新闻》是日本发行量第二的报纸,这家报社更加具有“左”的性质。该报社在六十年代,热情洋溢报道了日本学生团体,又对其中的领袖重信房子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度采访。
    在今年,这家报社成为全日本第一个放出“日本在二战中确切进行了图图”资料的报社,多年以后,倒过来被亚洲其他过来拿来状告日本政府。
    《朝日新闻》从侧面描述新闻:“住在神户的华裔作家陈舜臣一直以‘为人和善温厚,认真自制,从不妄自尊大’出名……他几乎从来不对人发脾气,但为了这一次文学会谈,他匆匆赶到东京,然后得知巴老并不能参加会谈……一度非常失望。”
    “然而,参加完会谈之后,他立刻说‘从创作《鸦片战争》等中国历史传记开始,我一直认为今天的人和汉唐时期的人差别过大’……”
    “但是我错了,这一颗心脏只是在等待契机重新复苏。”
    《每日新闻》是偏向“右”的媒体,他们肯定不报道中国作家们受到的欢迎,而是转而提到日本作家们,去到美国之后的毕恭毕敬:
    “日本人可以说不!我们不需要三岛由纪夫那种战争狂人,也不需要软弱女子,而是有策略的表达自己,日本人啊!难道已经不能再有骄傲了吗?”
    这场访谈,付余切62万日元,当场扣除税金12万,余切实际收到50万,按当时汇率约合人民币4万元。
    竟然比他写了一年半小说,攒下的钱还要多。
    做一个发达国家的文学家,竟然恐怖如斯啊!
    针对中国作家的采访邀请,如同雪纷纷而来,但主要是针对余切和巴老进行的。他们俩都会多国外语,其中巴老会俄语、日语、德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余切只会日、英、西三语。
    得知巴老身体抱恙之后,邀请则渐渐只针对余切一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