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13章 他们何其相像
    第113章 他们何其相像
    这是一句了不得的话,它了不得在打碎了作家的尊严。
    刘芯武做好了许多事情,他被许多人赞叹,写文章他可以是“中国有希望的青年作家之首”——这是余切横空出世之前的事情;做编辑他可以是文质彬彬,耐心十足。
    他真的是一个大体上的好人,唯独在有关于余切的事情上,闹出了差错。一个一辈子的好人,忽然因为嫉妒,葬送了自己作为编辑的人生。
    他的作品仍然是有价值的,但从编辑的角度来看,余切越成功,刘芯武越可悲的被反衬出失败。原先在“青年联欢会”上的演讲中,刘芯武已经忽然明白了,余切写的小说就是出挑,是他自己蒙蔽了自己的直觉。
    而今天的直观对比,让他终于扛不住这种压力。
    央音的交响乐团,正在为余切而鼓掌。音乐人,夸赞写音乐的作家。
    然而,他不是个无心无感的纯恶人,他还有一些对文学的追求,这种痛苦和折磨,使得他快要窒息,他得不到空气了,只能选择离开来短暂逃避。
    受到王濛的教导,刘芯武也懂音乐,他还在试图创作音乐方面的小说,写了大半年,竟然不如余切这一天的发展。
    这是什么样的诛心?
    那颗要碎掉的什么东西,彻底的破裂了。
    交响乐团的乐手们,给几位作家鼓掌,欢送他们。
    胡坤甚至追到了大礼堂外,希望能得到余切的签名,他这种行为导致更多的人来模仿他,其他央音的学生听到了,这是那个写出了《未婚妻的信》、《大撒把》和一系列小说的余切,也来找余切要签名。
    因为余切的第一个单行本还没有出版,于是他们拿着各种杂志,以《十月》居多,但竟然还有拿着《人民文学》的人前来。
    “余切老师,给我签个名吧。”学生们说。
    “我也是学生呢。”余切一边儿签名,一边儿吐槽。
    这会儿的作家签名不单单是签个名字,如果郑重的话,还得有个祝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有志者,事竟成”之类的祝语。
    余切挑看得最顺的写了几条签名,就打道回府。
    我艹,怎么还有拿着《人民文学》来的?
    这一期还是有《班主任》的那一期?
    余切也呆住了,不是因为可怜别人,而是不想做太过,搞得别人以为他杀人诛心,虽然他确实想这么干。
    但是读者忍不了了:“签这吧。我好不容易才碰见你一次的……”
    这儿?
    这不好吧。
    王濛脸色铁青,余切做不得,但读者的心意却要他来做。
    读者又催促:“写在这,我今儿就带了这个,写这儿吧,我求你了。”
    “余切,签个名吧。”这话是王濛来说的,“你有一天也会发在《人民文学》的,现在签个名也不算什么。”
    虽然已经做出了这种决定,但听到王濛也这么讲,刘芯武还是心如死灰。
    余切的名字,写在了《人民文学》上。如同盖章落印,一锤定音。
    东四八条52号,《人民文学》编辑部。
    “我这段时间,禁止听音乐!”
    “这下出大事了!”王濛没想到听音乐会听出这种事情。他对刘芯武有种愧疚的感觉,刘芯武是他的小老弟,很多文学创作上有他的影子。
    做编辑,刘芯武自然已经做不下去了——余切永远不发《人民文学》都是因为出了个没水平的编辑。
    眼下他发掘了再多作者都没意义了,到处串门走巷,去沪市约稿啥的都没用……他的发掘是假的,他的努力是白费,因为做了一件顶坏的事情。
    这事儿随着余切越是出名,越让人发笑,最终会连累《人民文学》本身。
    哪怕王濛自己都会劝退刘芯武。
    但是,王濛还希望小老弟能以一个作家的身份去发光。“刘芯武,余切那种人是比较少的,但我们也能写我们自己的,不需要考虑别人的意见,文学不是一个人的文学。”
    刘芯武没啥想说的,他整个人都是恍惚的。
    得!
    被折腾晕了,小老弟啊小老弟,你为什么要来听音乐呢?
    倒开水,抽烟,谈心三件套之后,刘芯武开始能进行交流了。
    “王主编,以后我去哪?”刘芯武说。
    “你毕竟是从《人民文学》出来的,找个好下家也容易,你跟那个冯骥财一样,去《中国青年》吧。”
    如果王濛能知道余切住在啥地方的话,肯定会换个地方。因为这杂志出版社离余切家距离不远。
    但又能逃到哪里去?
    刘芯武接受了这样的安排,他趁着夜色回了自己家。他住在朝阳一个叫“垂杨柳”的地儿,公寓楼。楼底下有售卖零食的摊档,摆出大量的瓜形的关东,用竹签子穿进去拿来卖。
    “来一串关东,多少钱?”
    “三分钱一串。”
    买了一串,舔上了。
    刘芯武陷入到回忆当中:一般认为他是蓉城人,实际上八岁之前他在渝市生活。他父亲是海关的职员,家住在长江南岸,每天上班都要坐“海关划子”(一种小的机动船)摆渡。
    来燕京的时候,他和余切一样,乘坐摆渡船出的家乡。
    正因为像到这样的地步,才酿成了事事要比较的心思,最后酿成大祸。
    唉。
    吃完关东,竹签子还留着的,刘芯武却不想扔掉了。他忽然挥舞着竹签子,像余切之前在央音做的那样,只是他只能挥来自己看了。
    他哼着交响乐团演奏过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一边想“如果当时发掘出了余切岂不是他名满天下”,一边想“这篇小说的结尾,还有没有更不错的……一天当然比不过别人的功夫,一个月,半年呢?”
    随着想象出的时间更久,他忍不住痛哭一场。
    就算是一整年也写不出来,他并没有见过更多东西,没有那种思维。
    就这样,刘芯武选择了离开《人民文学》,比历史上提前了三年,所以王濛找不到下一个《人民文学》的接班人来做老大了,而三年后,余切正好毕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