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88章 在全国,他们眼里的余切(一)
    第88章 在全国,他们眼里的余切(一)
    这篇文章道:全国同胞们,同志们,朋友们!港、澳、台三千万同胞们!海内外心系祖国的同胞们!
    老山战役已经成为我国自卫反击战进入相持阶段以来,最为迅速,最为重大的一场胜利,在您看到这一篇文章的同时,边防部队正在向八里河东山、者阴山挺进!我们即将迎来新的凯旋!
    这一场战役所取得的战略优势,足以将敌军牢牢防御在国门之外,不能也不敢再向我国的南大门靠近一步!
    在战斗最为激烈的211高地,战士们登上主峰,完全胜利后山呼万岁!此时,不知道有谁说出“我们在一起”的口号,他们手拉着手,数次重复了这一句话。
    这正是青年作家余切于去年夏天创作的一部小说《未婚妻的信》,该小说反映战士们面临绝境团结一心,力克来犯之敌的故事,作者向全国人民呼吁,请我们来关心前线的将士们!
    更传奇的是,他本人竟也亲上211高地北坡,击毙了前来作反动宣传的敌人!据同行的战地摄影师回忆说,余切精准命中胆小鼠辈,昂首阔步走回到指挥部中,参加了之后的作战宣誓大会……
    可谓是英雄胆壮英雄气,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我们必将胜利,我们一定胜利,因为我们有这样作家,我们有这样的军队,我们有这样的人民,我们永远在一起!
    ————
    这一篇报道,如同旋风一般传遍了整个大江南北,读起来令人心跳加速,后背发汗。
    有位领导看了报道后,立刻要求召开文艺界座谈会,他请来了朱牧之。
    “你了解这个余切吗?”
    “我正在了解……余切是燕大的高材生,写了不少小说。”
    “燕大,你不也是燕大的吗?”
    朱牧之笑道:“所以我正在通过他的老师和同学打听他,我认为这才是可靠消息。”
    “朱老弟,我已经查了他的身份,几代忠良,毫无疑问是经得起考验的家庭,现在却做了乡村教师,他本来最有伤痕可写……但是,从上午到现在,我跳着看了他好多篇小说,发现他和别人写的是不一样的!”
    “哪里不一样了?”
    “他没有那种死气沉沉,伤春悲秋的感觉,我并不懂文学,很多人都比我懂一些,去年有人在讲话中说‘主体论’,‘文学异化’——使我感到很莫名其妙,在我看来,他们的小说并没有什么出彩的,却急不可耐的谈起了让人难懂的东西!我才知道年轻人并不是这样的……”
    朱牧之道:“余切是个少年天才,他的老师和同学反映,他在许多方面都有才能……”
    “真是健儿,真是英雄!”
    朱牧之附和:“是啊!”
    这位领导呢,很少有失态的时候,并不轻易表达自己意见。去年他发觉有人谈些“莫名其妙”的东西时,也并没有立刻发作,而是在接下来才找机会进行反驳。
    但他现在已经表达态度了:“我们的文化事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作家呢?我认为从来不是选拔出来的,不是靠自吹自擂拉帮结派,而是从人民中走出来的——你看到211高地战士们手拉着手了吗?”
    “——我们在一起,我们在一起!”他说起来犹有激动,仿佛听到了当时的呐喊声,“我们所需要的,正是这样的作家,是人民选择了他。”
    “我个人希望,他能得到更大的发展。”
    朱牧之当然也这么希望了:“年轻人正是八九点钟的太阳,朝气蓬勃,自然没有那些死气沉沉。”
    ——————
    蓉城,马识途刚刚伺候完他所栽下的一株菩提,然后坐在书房里,面对着午后宽大的阳光开始写信。他写信给燕大的钱忠书。
    马识途家住在蓉城西北的一个老破小,连电梯都没有,很多人第一次来马识途的家里会大吃一惊,过于简朴了。
    但马识途对书桌面积比较在乎,对窗台的取光比较在乎,对他“弟子”的遭遇比较在乎——虽然余切还不知道这一点。
    去年,马识途在蓉城常住后,决心为自己找一些老了之后的乐趣,他不知道自己这个老家伙还能活多久,找来找去,他选择了养育一株菩提树。
    菩提在传统文化中,有觉悟和智慧的意思,菩提子有生生不息,新的开始的含义。
    马识途这个人性格乐观豁达,他觉得菩提树挺能表达他的志向。哪怕他死了,他的东西传下来了。
    马识途的女儿马万梅从老家回来问:“爸爸,朋友给你送来了万县的橘子,你要不要吃呢?”
    “我在写信,你莫慌给我吃。”
    “写给哪个的信哟?”
    “我一个老朋友的,他之前向我问,我是不是确实有个徒弟,我看他明显是喜欢别个,想要跟我抢哟……那当然是不可能的,不能让。”
    “爸爸,菩提树你养的怎么样子了?我来帮你不?”
    6=9+
    “你不要来,它正在自己长,有水有阳光就行了。”
    马识途思考后,提笔写道:“默存老兄,我原先在西南联大读书,你教书,我和你们‘苏省帮’关系最好,聊的最多。”
    “38年的时候,全国部分地区沦陷,园口黄河大堤被掘开,黄泛区房倒屋塌、饥民遍野……我是在那时加入了组织,但我还不晓得要做些什么?也不晓得,要面临些什么?”
    “41年,由于叛徒告密,我的老婆死了,我的第一个女儿失踪了,二十年后才找到……组织让我考西南联大去潜伏,我真的靠自己本事考进去了,我以为西南联大的人应该要为国家奔走相告,不要做亡国奴,但却有部分人对我看不惯……”
    “他们说,你为什么要去反驳别人?你和闻一多先生成了忘年交,你们整天到处搞演讲,你们是在闹事,标新立异……文学系的,就该好好读书写小说,别去搞东搞西的……我想,是啊,我这么惨了,已经不年轻了,我怎么还不长记性?”
    “万一我暴露了怎么办?万一我被打击报复怎么办?”
    “但我管不了我自己。我看到了钱穆先生写的《国史大纲》……知道他以为我们这个国家要完了,民族要完了,大家都来当亡国奴才写的这个,他希望我们以后的孩子们,当了日本人的奴隶后,还能看这些‘国史大纲’,知道我们原先是多么辉煌!”
    “后来日本人的飞机来轰炸了,师生们都吃不起饭,大家终于同仇敌忾,共度时艰。但幸运的是,我比一般的人觉悟的要更早。”
    “你说你很喜欢余切,问我是否收过这个弟子……我并未和闻一多先生拜过师,他没有徒弟,我没有师傅,我们亦师亦友,和余切也是这样,你不要来拆散我们之间的关系。”
    “如果余切不嫌弃我这个老乡文学水平不高,我也不是不能去假装一下……余切和我很像,我确实很欣赏他。有天他被几个人来逼问,为难,我想到了我在西南联大的时候,我们何其的相像呢?”
    “闻一多先生照顾了我;如今轮到了我来做闻一多。”
    此时,马识途已经接近写完这一封信。他想了想,跑去菩提树底下摘了几个菩提树的果实,想要用这个菩提树和果实之间的关系提醒钱忠书——他对余切不是一般的关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