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38章 耶律倍
    第138章 耶律倍
    明朝,洪武年间。
    “我怎么记得,这个耶律倍后来还活的好好的,直到被后唐那个谁……李从珂杀掉?”朱柏道,辽太宗继位后,应天皇太后和辽太宗都没有杀这个前任皇太子,这就很不同了。
    坦白讲,即使说耶律倍没有威胁到述律平和耶律德光的能力,但为了稳定,起码也会把他看管起来,甚至让他悄悄死掉才对。
    朱橚道:“辽太宗确实对这个兄长有过长期的监视来着,当时他还是东丹国国主吧。”
    汉朝,景帝后元年间。
    刘彻吐槽:“这耶律倍也是发现自己没有什么可能了……还挺有自知之明的。”这和他那个兄长就不同,不过,或许也是因为耶律倍年岁要大于刘荣,阅历和见识也要超过刘荣。
    刘启点头,对述律平的手腕充满欣赏——在皇帝死后,迅速掌控局面,又能够不优柔寡断,快刀斩乱麻,该杀的就杀,该决断的时候决断,何等优秀的头脑和心性!
    他顺手把这件事当做正面案例教育刘彻:“彻儿,你记住了吗?要做什么事情,就要像这位应天太后一样,该下手就立刻下手,不要犹豫怀疑;有了目标的话,只要可行,就坚决为目标行动,不要瞻前顾后然后错失良机了。”
    他说的内容,不只是日常朝堂,也包括大方向制定,还包括继承人的选择上。
    刘启自己废掉栗姬母子,其中一部分原因,不也正是因为栗姬既不能够做到仁慈大度的表面功夫,可又没有足够果决睿智的眼光和手段吗?
    不愿意照料其他皇子也就罢了,那就要有足够的手段和头脑来保证能够压制住这天下啊!王娡就比她要有脑子。
    刘彻点点头:“儿子明白,该决断的时候一定要决断,像天幕中这样杀掉大臣就是决断的手段。”述律平用这样的手段,加上她原本就具有的权威,掌控住了契丹,才推动耶律德光上位。而耶律德光从当时看,是一个有为皇子、不错的君王人选,从后来看,也是一个明主。
    至于耶律倍很惨、很倒霉?没有人在乎。他们都不是很在意刘荣惨不惨,何况与自己没有关系的耶律倍呢。
    对于一个执政者而言,心仪的、合适的继承人,当然要比其他人、包括自己儿子惨不惨重要的多。
    秦朝。
    有大臣感叹:“所以,这又是一个非正常登基的皇帝啊!”
    天幕讲到现在,还没有一个皇帝算是绝对正常的登基,不是有这样的问题,就是有那样的问题。
    【耶律德光登基后,自然要稳固自己的皇位。
    那想要做到这点,当然是要创下自己的功绩,提升自己的威望,让别人都不能威胁到自己。
    而除此之外,对于之前的竞争对手的处理也是关键。
    耶律倍曾经是名正言顺的皇太子,皇位第一继承人,耶律德光必须对他有所考虑。
    那么耶律倍呢,他除了皇太子这个身份和力量外,就一无所有了吗?
    并非如此,在耶律阿保机驾崩之前,他终于打下了渤海国,将国号改为东丹,任命耶律倍为人皇王和东丹国国主。并赐给他天子冠冕、服饰,建元甘露,设立左右丞相、次相和百官,让耶律倍即位执政,治理东丹国。】
    (都发现了嘛天幕上播放的皇帝大部分都是非正常登基继位的。)
    (自古无情帝王家!)
    汉朝初年。
    刘邦确实有些见到不同之物的惊讶与好奇:“既然立下了皇太子,为何要让皇太子在边疆地区登基执政?这和封国有什么不同?”
    虽然这个渤海国确实需要一位有地位、有能力的人来徐徐治理,从而消弭当地的反抗之情,让他们能够乖顺地归于朝廷统治之下——但,为什么会是皇太子?
    这要是按照中原的常见思路来看,分明是皇帝对于太子有了其他打算。
    随后,刘邦脸色有些古怪:特意提起这个渤海国国主的身份,不会是耶律倍转头接着当他的渤海国国主了吧?还回到了渤海国?耶律德光就这么让他走了?
    对于和自己可能构成政敌身份的人,游牧民族也不是这么个态度吧,他们的斗争同样激烈啊。就说他现在北面的匈奴,冒顿可是把有威胁的全干掉了。
    【对于耶律倍具有的这一身份,耶律德光并没有剥夺。
    但是,他却用另一个方法打击了东丹国的力量:迁徙。
    他把东丹国的东平郡升为辽朝南京(辽宁辽阳),将东丹国人强行迁徙过去。这时候是天显三年年底。直到天显五年初,基本迁徙完毕,就该把耶律倍迁过去居住了。而在真正过去之前,耶律倍还去拜谒了祖陵和太祖庙。
    当然,耶律倍的行动绝不舒心,耶律德光设置了大量卫士来时刻监视他的行为动静。
    到了新的东丹国的耶律倍,还命自己身边的官员王继远撰写了《建南京碑》,在西宫建造书楼,作《乐田园诗》。
    至此,耶律德光对于耶律倍的处置告一段落,除去剥夺了他的权柄外,日常生活并未受到限制,依旧可以享受作为“人皇王”的供养。】
    (耶律倍自古新造之国,一传而太子让,岂易得哉?辽之义宗,可谓盛矣!然让而见疑,岂不兆于建元称制之际乎?斯则一时君臣昧于礼制之过也。束书浮海,寄迹他国,思亲不忘,问安不绝,其心甚有足谅者焉。观其始慕泰伯之贤而为远适之谋,终疾陈恒之恶而有请讨之举,志趣之卓,盖已见于早岁先祀孔子之言欤。善不令终,天道难诘,得非性卞嗜杀之所致也!虽然,终辽之代,贤圣继统,皆其子孙。至德之报,昭然在兹矣。)
    契丹,天赞二年。
    耶律阿保机对迁徙东丹国的举措还是持赞同意见的。
    且不论两个儿子之间的矛盾,单是说东丹国本身,想要消除掉原本渤海国对那些渤海遗民的影响,将他们从故地迁徙,迁到契丹自己的领土上,就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更不用说作为皇位斗争的后遗症,身为原太子封地的东丹国必须被削弱、控制权必须转移到此时的天子手中——这样,才能让契丹有一个更平稳的内部环境,以此来发展自身,面对中原的混乱和纷争。
    述律平也点头,尧骨不仅打仗上颇有天分,在政治事务上也还是不错的。就比如在他兄长回归东丹国之前,还让他拜谒了祖陵和太祖庙,如此一来,有了昭告天地祖宗的前提,再加上人皇王、东丹国主的身份,迁徙东丹国就更加名正言顺,没什么可攻讦的地方。
    夫妻俩的内心,不约而同地都把耶律德光的评价往上调了调。宋朝,开宝年间。
    对于这段历史,其实大宋虽然掌握了各个大事的情况,但毕竟距离如今已经有段时间,又是乱世和异国,有些细节还是并不清楚的。
    谁让辽国建立的比大宋早很多呢,耶律德光继位的那一年,也是赵匡胤出生的那一年。而如今大宋是开宝年间,辽国的君主已经从辽太宗开始,经历了世宗、穆宗,到如今的天赞皇帝耶律贤。
    想到此处,赵匡胤就有些头疼。
    从之前的数次天幕中的信息拼凑可以得出,辽国如今这一位皇帝因为身体不好,会较早驾崩;但偏偏他的那位皇后又是一个能够执掌军国大事的,并不会因此落入下风;待到那位皇后之后,他们的儿子又有“圣宗”的庙号……
    至于说趁着辽国内乱、继位程序混乱的时候出兵——最主要的混乱时期都已经过去,辽国目前的各方面的体系也已经基本成型。
    而燕云地区,对大宋非常非常非常重要;但对于辽国,也并不是一个会放弃的地方。
    【但事情到此并没有结束。
    要知道,此时的时期,可并不是什么天下一统、王朝稳定的时期,而是四方混战,一块土地一天就能换一个主人的五代十国时期。
    北方地区在辽朝的统治下,确实相对稳定,中原地区的战火并没有燃烧到这里;但战火没有蔓延,不代表信息不会传播,交流不会产生。
    朱温鸩杀唐哀宗建立后梁后,北边的沙陀族李存瑁称帝,以“唐”为国号,建立后唐,而如今后唐的皇帝就是李存瑁的弟弟、太祖李克用的养子李嗣源。
    整体而言,李嗣源是一个比较优秀的皇帝,面对北面辽朝的情况,自然不会放过这个顺手为之的机会。于是,他派人去和耶律倍联络。
    结果就是,天显五年,耶律倍带着宠爱的妾侍和大批书籍从海上投奔了后唐。
    走之前,他还在海边立了一块木头,在上面刻诗:“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
    (总管李嗣源是陛下宗臣,创业已来,艰难百战,何城不下,何贼不平,威略之名,振于夷夏。)
    (李嗣源是五代时期一个少有的开明皇帝,可惜晚年疑心过重,随便杀戮大臣,君臣离心,父子猜忌,国家元气大为凋伤)
    后唐大臣们缓缓打出了一个大大的(?)
    后唐,天成年间。
    朝堂上李嗣源和大臣们默默的对视着,像说陛下,饶命呀。
    李嗣源默默转个头道“放心诸位,朕今后不会放糊涂的。”
    “陛下,圣明!”
    辽朝,会同元年。
    耶律德光对于耶律倍的事情并不在意,反正都已经发生了,还能如何?而且耶律倍当时跑到了李嗣源那里,也并没有给自己造成什么大麻烦,后来李从珂让后唐内乱,他还给自己写信说是攻打的好时机,倒也算是不忘大辽。
    他想的还是世宗的问题。
    另立国舅别部,这怎么看都不像是如今的合法继承人、皇太弟耶律李胡会干的事情,也就是说,世宗八成不是他立下的皇太弟。
    这不算意外,毕竟按照他大辽现在的情况,皇帝非正常上位——非太子、太弟上位太正常了,不少契丹贵族还想着来一出民意选拔、恢复契丹旧制呢。
    那上位的是谁?他的嫡长子述律?还是嫡次子罨撒葛?
    正在思考的时候,天幕讲到了耶律倍从海上逃亡……耶律德光神情一震,对啊,还有他这个大哥的儿子们,他们确实很有可能会另立国舅帐,而自己熟悉一些的侄子,就是兀欲了。会是他吗?
    汉朝,元狩四年。
    刘彻没管别的,他只被后唐的内容吸引住了:“养子?!”
    什么后唐,什么沙陀族,那都是次要的,就连继位的是弟弟而非儿子都不算问题,关键在于,这个弟弟还是养子。
    这样的事情,让在刘据出生前拼命想要生一个儿子的刘彻目瞪口呆,无法理解。
    虽说养子确实可以继承家业,但是前提是不能是皇位这样的家业啊!
    是后世的王朝太超前了?朕太拘泥于一家一姓了?
    【跑去后唐的耶律倍过的还是可以的,担任了怀化军(江西高安)节度使、瑞慎等州观察使,又遥领虔州(江西赣州)节度使。
    他和辽朝的联系也并没有因此断掉,时常派遣使者问安。
    而虽然耶律倍跑了,且没有带着自己的妻子、其余妾侍和儿子,但耶律德光也并没有对他们下手。相反,其妻萧氏作为人皇王妃,还贯彻了辽朝一贯以来的传统:摄政东丹国,直到十年后病逝。
    而耶律倍的长子耶律阮,在后来也来到了耶律德光身边,接受教育,“太宗爱之如子”。
    后来,天显年间,李嗣源的长子继位不过半年,李嗣源的养子李从珂就弑君自立,耶律倍还因此给耶律德光写了密信,认为这正是攻打后唐的好时机。
    直到后唐灭亡,李从珂自焚而死前派人杀掉了耶律倍,最后被葬于医巫闾山,谥号文武元皇王。】
    (李从珂打仗倒是挺勇猛,但是治国一言难尽。)
    (传国玉玺亦在此时遗失不知所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