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1章 举兵靖难
    第61章 举兵靖难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朱元璋驾崩。
    洪武三十一年七月,第一个倒霉鬼周王,被自己次子朱有爋检举揭发,被建文帝命李景隆押解入京,八月,流放云南蒙化。
    洪武三十一年八月,朱允炆又下诏逮捕齐王朱榑、代王朱桂、岷王朱楩等人。之后,建文元年四月,齐王朱榑、代王朱桂因罪废为庶人;建文元年六月,岷王朱楩有罪,废为庶人,流放漳州。
    建文元年四月,湘王朱柏无以自明,举家自焚而死,死后封国被撤除,恶谥曰戾。
    这些例子,都让燕王朱棣日渐不安,逐渐萌生出起兵之意。】
    “凭什么!”湘王朱柏年纪尚小,听到日后自己的惨状,自焚而死还有恶谥,悲愤无以复加,“叔叔和你什么仇什么怨,逼我到这个地步,我就不是你的骨肉至亲了吗!”
    朱标也感到不满,朱允炆才三岁,又不是他平日里重视的孩子,自然没有想出十数乃至数十年的弟弟们亲近。对于这个儿子将自己的亲叔叔逼到这个份上,他也心生怒意。同时,他也想到了另一个方面,那就是怪不得四弟起兵之后,神迹中没有提到有藩王护卫京师、讨伐叛逆。皇帝把藩王搞成这样,哪还有藩王愿意为朝廷而战呢?
    朱元璋只是沉默。那毕竟是他的儿子,一个个流放甚至自焚而死,着实惨烈。他将儿孙分封各地,就是希望朱家子孙在不影响中央的情况下都能够荣华富贵、衣食无忧,哪会想让自己的儿孙们遭遇如此境地,还是自己选择的继承人导致的!与朱标一样,他平日里并没有怎么关注这个孙子,此时不由生出些许厌弃之意。
    【在这种情况下,朱棣开始了积蓄力量的过程。他招兵买马,招揽贤才。
    朱棣身边有一个非常关键的人,那就是日后的黑衣宰相、道衍和尚姚广孝,明朝唯一被配享太庙的文官。他为朱棣出谋划策,还一力建议朱棣起兵靖难;同时,他还向朱棣举荐了术士袁珙。
    在与二人商讨后,朱棣开始充实自己的卫队,招收健壮、勇猛和有特殊才能的人。
    在这里我们要插播一下,明初藩王理论上可以有三个卫所,每个卫所一般在五千五百人左右,也就是说强势藩王基础兵力大约有两万人。而朱棣因为镇守北方,他的实际控制人数要超出这个数字。所以,也不怪建文帝视他为心腹大患。
    这样的动静,时间久了自然瞒不过朱允炆。
    对此,朱允炆下令调走了朱棣的卫队,又将北平的布政使、都指挥使、都指挥使司都换上了自己的人,并令其密切监视朱棣。同时,燕王府长史葛诚也成为了建文帝的内应。
    不过,当时建文帝手中的力量远超朱棣,这也是建文帝不觉得自己会失败的原因。
    建文元年三月,朱允炆命都督宋忠领兵三万驻守开平,都督耿瓛在山海关练兵,徐凯在临清练兵,又调北平、永清二卫驻扎在彰德、顺德。
    就这样,在朱棣的东南西北都形成了包围圈;同时,又将朱棣手中的力量全数调走。
    这准备可以了吧?飞龙骑脸还怎么输?】
    明,洪武十三年。
    一群人不由得神情奇异地对视,确实,按照目前天幕中所说的内容来看,朱允炆还是做好了应对措施,现在燕王手里无权无人,周围又有四方大军虎视眈眈,北平城和王府内都还有人时刻监视。这种情况最后居然输了,实在让人不知道该说什么。
    不过,所有人也都注意到了“道衍和尚”,以文官之身配享太庙?嗯,还是个和尚?他们不由悄悄看了看朱元璋,毕竟大家都知道,万岁当年也是当过和尚的。
    汉朝,元朔元年。
    刘彻看着天幕,半真半假地抱怨:“这明朝朝廷的控制力多强,这个建文帝直接就能调走藩王的人马。当年先帝削藩,无不是殚精竭虑,生怕一步踏错。”
    “但是陛下,”霍去病少年张扬,“这个建文帝还是输了,燕王一方必然有一个十分优秀的将领!”说到这里,他的眼神闪闪发光。
    刘彻一噎,“那就是建文帝太愚蠢。”
    【但是朱允炆又把在京守丧,实际上就是作为人质的燕王世子兄弟三人都放回了北平。先是朱棣上书说自己患病请求儿子回来照看,而建文帝在征求多人意见后选择了放人。
    在这里还要提到黄子澄,朱棣成功真该感谢他一份。别人劝放人都是于己有私,黄子澄却也劝了放人,理由居然是“麻痹燕王,以便到时趁机不备”。好家伙,你们削藩之意是个人都看出来了,还麻痹燕王,分明是给燕王一个天降大礼。】
    “……”这小子不禁夸啊!
    洪武年间的众人不免面面相觑。
    皇室众人就不必说了,下面的朝中重臣们纷纷对神迹中的自己感到忧虑。跟着这么一个圣上,为官的日子还能好吗?一心信赖那三个年轻文人,完全不去想这三个人是否可靠。就像天幕中说的,你的削藩之意完全就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啊!不只是燕王,是个人就不会因为你放回他的儿子就觉得你放过他了。
    况且,那五位藩王、特别是湘王自焚的前车之鉴还在眼前呢。
    明朝,永乐十六年。
    看天幕提起这件事,朱棣发自内心的笑了:“俺真的是要好好感谢一下黄子澄,没有他,俺从哪里得到这么好的礼物!”
    朱高炽回想当年自己兄弟三人在应天府的小心谨慎,在回程路上的风餐露宿,也感叹道:“是该感谢他。”
    底下的大臣们,特别是靖难功臣们,也都乐不可支。
    汉朝,元朔元年。
    刘彻看到朱允炆如此行事,不由也有些微妙。
    “怎么想的?”他喃喃,“阿翁当年可是直接把吴王太子刘贤干掉了啊……”
    周围臣子们眼观鼻鼻观心,事涉先帝,他们还是没听见比较好。
    【朱棣没有辜负朱允炆的愿望。在见到朱高炽三人回来后,他觉得这是天意站在他这一方,于是更加坚定了起兵的决心。】
    “老四,”朱元璋看着朱棣。
    朱棣应了一声,心想爹不会又想打我了吧,那是以后的我,和现在的我有什么关系。而且,我觉得我的想法没错啊,我的儿子居然都能回来,那不是老天爷站在我这边,还能是什么呢?
    “你的思路没问题。”朱元璋缓缓开口。嗯?爹不仅没打我,还夸我?
    朱元璋看着朱棣的表情和眼神,感觉自己揍人的心又蠢蠢欲动。
    【那么,在起兵前,燕王是什么情况呢?】
    所有人纷纷竖起了耳朵。
    这可是一个活生生的藩王造反成功的例子啊!况且看起来,他和朝廷的力量还差距不小。他究竟是处于何种态势,又采取了什么办法,怎么造反成功的,都很值得借鉴啊!哪怕是八卦,也是一个上好的瓜。
    汉朝,元狩元年。
    汉武帝刘彻认真地看着神迹,他也必须了解明朝燕王是怎么做的,以免汉朝也有藩王不死心地想造反。
    淮南,淮南王刘安看着神迹,心生希冀,自己向这个燕王学学,是不是也能成功呢?
    【我们知道,建文帝是派了很多人监视燕王的。而燕王朱棣的应对的方法就是——装疯。】
    所有人一愣。
    【他在街上嬉笑呼叫,有时候抢夺他人的酒饭,时常胡言乱语,还有时候睡在泥土地上终日不醒。负责监视他的北平布政使张昺、都指挥使谢贵去王府看他时,还看到他在盛夏围着火炉打颤说“太冷了”。
    装疯卖傻到这个程度,只是为了打消建文帝的疑心,为自己争取时间。】
    明朝,洪武年间。
    周王朱橚满脸惊叹地看向朱棣,语气中充满了敬佩:“四哥,你真厉害,这也太狠了吧。”居然能对自己这么狠心,还这么不要脸。
    朱棣脸皮抽动,虽然他觉得天幕中的自己做的没问题,也觉得自己以后也能做到这个地步,但不代表他现在愿意接受别人的视线洗礼啊!还是这种奇怪的敬佩景仰的视线。
    汉朝初年。
    刘邦刚刚把酒盏满上,看到这一幕,不由抚掌大笑,语气赞叹道:“好小子,有乃公的风范!”说罢,执起酒盏,一饮而尽,后又笑着环视众人道,“要干大事儿,就得不要脸皮!”
    吕后面无表情,心中嗤笑,为成大事不要脸皮是一回事儿,像你这样直接就泼皮无赖就是另一回事儿了。又扭头看到刘盈,见他并未随着刘邦的话露出笑意抑或思索赞同,反而似是隐隐有些并不认同之意。她只能深深叹气,盈儿这么下去,只靠自己又能帮他到什么地步?也不知道这到底是像了谁,刘邦无赖,她也不是什么好人,怎么就得了这么个性子的儿子?
    刘盈确实不太赞同刘邦的话。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但也不能完全不要脸皮啊,圣人之道不是这么讲的。但他又无力反驳父亲的话,只能默不作声。
    萧何看到了刘盈的神情,只能暗叹,太子实在不类父。也不类母。现下陛下宠爱戚夫人和如意公子,可能行废立太子之事,但皇后又如何会坐视不管?动荡远没有结束啊。
    吕后看到了刘盈,萧何看到了刘盈,刘邦有怎么会注意不到刘盈的神情?他没说什么,只是咂咂嘴,心想,这个儿子实在不类乃公,恐怕也难当大任啊。
    【那么建文帝信了吗?他依旧有所怀疑。
    于是,齐泰就逮捕了此时正好入京奏事的燕王护卫百户邓庸,审讯之下,邓庸供出了燕王准备举兵反叛的情况。就此,建文帝便密令北平布政使张昺等谋取燕王,并联络王府长史葛诚和指挥卢振作为内应。
    此时是建文帝元年六月,紧张的气氛开始一步步被拉到最顶点。】
    唐朝,贞观三年。
    李世民和众人一同看着天幕,殿中的气氛很是轻松。
    天策上将此时懒洋洋地,半是调笑,半是认真地说道:“嗯,接下来应该得有人告诉燕王,建文帝要对他动手了。不然,在眼下已经十分不利的境地,他若是彻底失去先机,就真的难以成功了。”
    众臣低笑,大家都想起了几年前,在谋划玄武门之变前,从太子府上前来秦王府报信的当时还是太子府率更丞的王晊。
    【这时,第一个二五仔,出现了!
    当时建文帝派去监视燕王朱棣的官员共有三名。除去我们之前讲到的在朱棣装疯卖傻时前去探望的张昺、谢贵之外,还有一个叫张信的人,他和谢贵共同掌管北平都指挥使司的大权。
    关于他之所以转投燕王的原因,历史上并不清晰。
    史书上记载的是,他自从和张昺一起同受谋取燕王的密旨后,就十分忧虑。于是他把这件事告诉了母亲,他的母亲大惊,并说自己听说北平有帝王气象,燕王当为天子。劝他不要轻举妄动。而就在他犹豫之时,建文帝再次密诏要逮捕燕王。张信见事情急迫,立刻去求见燕王,三次均被拒绝。最后他乘坐妇人车架直到府门,终于成功。到了王府内室,他行礼下拜,将一切都告诉了燕王。
    朱棣从张信这里得到了消息,就找来和尚道衍正式谋划起兵。】
    明朝,洪武十三年。
    众人听着神迹中讲述的张信投向燕王的过程,不由倍感无语。
    “四哥,这个张信看来很诚心地想要投到你麾下啊。”湘王朱柏撇撇嘴。其他人纷纷点头。
    当真是。接到逮捕燕王的密旨,你忧虑什么?忧虑自己办不到?要这么说你不找你的同事商讨,和你母亲说什么?就算建文帝的一些操作看起来比较神奇,但当时总体局面还是有利于朝廷的。如果你不心向燕王,有什么可忧虑的?
    后来事情急迫,你的选择居然是跑去告诉燕王,见不到燕王还坚持不懈,你这不会早就是燕王的人了吧,还是早就想投敌了?
    【此时,张昺等人也在做着准备。他们把麾下的卫所兵卒和屯田军士都部署到北平城中,同时派人飞马入京汇报局势。这时,第二个二五仔出现了~北平布政使司吏员李友偷到了奏章草稿,献给了燕王府。
    所以,不要小瞧每一个小人物啊,有时候一个小人物偏偏就改变了局势。
    得到消息,朱棣马上命令王府护卫张玉、朱能等人率领八百士卒保卫王府。
    从这八百士卒开始,朱棣起兵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