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财团的雏形
香江叫恒隆的公司不只一家,除了恒隆地产,香江在80年代之前还有一家华资银行叫恒隆银行,不过这两家公司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和恒隆地产相比,恒隆银行的命运要更加悲惨一些。
82年6月到8月期间,国际金价突然来了一波暴涨,每盎司黄金涨超100美金,一家诞生于澳门叫谢利源金铺的百年老店因为这次暴涨遭受了灭顶之灾。
这家金铺从70年代开始转型做黄金金融,推出了一种叫“纸黄金”的金融产品。
可是客户在金铺购买了纸黄金后,金铺并没有拿客户的钱去购买黄金现货,而是做了地下庄家,赌黄金的价格不会暴涨。
于是当这一波黄金的行情出现时,金铺的客户开始大量抛售纸黄金,店里的现金流和储备黄金很快无法满足兑付,连一个月都没撑过去,在9月6日宣布倒闭。
第二天,市场上开始盛传恒隆银行和谢利源金铺关系密切,结果真有有不知情的市民拿着谢利源金铺的纸黄金去恒隆银行要求兑付。
恒隆银行的营业网点当然不可能满足这种无理要求,直接拒绝了。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件原本合情合理的事情传到最后变成了恒隆银行的资金出了问题,储户存的钱取不出来了。
于是大批不明真相的储户纷纷前往银行网点提现,触发了挤兑风潮。
还好这一次恒隆银行的反应比较快,总经理庄荣坤第一时间召开记者会,郑重声明恒隆银行与谢利源金铺没有财务关系,然后又迅速筹集了7亿港币现金应付挤兑。
渣打银行和中国银行也第一时间发表声明表示会全力支持恒隆银行。
两天内,恒隆银行被取走1亿港币现金,挤兑风潮暂时平息。
不过这只是恒隆悲惨命运的开始,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
撒切尔夫人访华后,香江的楼市股市开始全部暴跌。
11月15日,香江的大来财务公司因为欠多家银行共计6.5亿港币无法偿还,被迫清盘。
由于恒隆银行的总经理庄荣坤同时也是大来财务公司的控股董事,恒隆银行的支付能力再一次遭到质疑。
83年9月,大来财务公司欠恒隆一笔高达8亿元的债务被爆出,与此同时,恒隆银行的一张支票遭到一向支持它的渣打银行拒付。
这两件事情的出现直接将恒隆银行打入了绝境,如果没人出手相救的话,就只有港府动用外汇基金接盘这一条路可走。
刘元昊在82年的时候收购了一家叫道亨银行的小银行,这家银行的规模之小,在香江银行届可以忽略不计,以至于这起收购案在当时无人关注。
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道亨银行小归小,终究是香江银行体系中的一员,这次看到恒隆银行有大麻烦,他开始主动出击。
庄荣坤焦头烂额之际,收到兴元投资有意收购恒隆银行的消息,就像即将溺水之人突然看到一根浮木,连忙赶去兴元投资拜码头。
刘元昊的办公室,庄荣坤主动来访,不过他仍然心存侥幸,想着看能不能借“刘超人”的名头一用。
“恒隆银行历史悠久,是一家颇具信誉的金融机构,这次如果能得刘生入伙,想必更是会如虎添翼,不知刘生这次想要多少恒隆的股份?两成怎么样?”
刘元昊一阵嗤笑,漫不经心的说道:
“我要么一股不买,买的话就要全部股份。恒隆银行眼下的局面大家心知肚明,整个香江除了我,没人敢在这个时候接手。”
庄荣坤面皮一阵抽动,也不再说场面话,直接问道:
“刘生愿意给什么价?”
“那要等我查完恒隆的账务,看看有多少坏账才能决定。”
“刘生还不是恒隆的股东,暂时还没有查账的权利。”“你可以拒绝,等恒隆被港府接管后,我等几年从港府手中买下来也一样。不过恒隆一旦被港府接管,庄生只怕是什么都捞不到了。”
庄荣坤眉头紧皱,刘元昊说的正是他最担心出现的。
“给我一个你能接受的底价。”
“试恒隆的亏损情况而定,低于5亿,我给你2000万,5-10亿,我给伱1000万,超过10亿的话,我也只能祝你好运了。”
“太少了,再加点。”
“庄生别忘了,港府接盘的话,你可是一毛钱都拿不到,这个价不低了。要不庄生再去其他银行问问,有没有愿意接盘的?”
“港府接盘之后,刘生如果到时候想买,恐怕就不是几千万能办到的。”
“那是肯定的,不过我也不用去面对恒隆的亏损,你说对吧。”
庄荣坤无话可说,他对恒隆的情况心知肚明,知道不会再有人来救,最后同意了刘元昊查账的要求。
兴元投资和道亨银行工作人员组成的团队迅速接管了恒隆银行的财务,经查账后发现,恒隆银行的亏损高达3.36亿港币,其中有2.66亿被公司董事及关联机构在极少抵押的情况下借走。
刘元昊知道恒隆的坏账最后还能收回4亿左右,于是以2000万港币的价格与庄荣坤达成了转让协议。
随后,兴元投资,道亨银行,恒隆银行联合召开发布会,宣布由兴元投资旗下的道亨银行全资收购恒隆银行,并向恒隆银行注资6亿港币。
消息一出,排队在恒隆银行取钱的储户立即散去了大半,笼罩恒隆银行的挤兑风波很快平息。
“刘超人”这个名头的威力在香江第一次显现。
接手恒隆银行后,刘元昊摒弃了原来的管理模式,采用了西方银行业通用的管理办法,并对原来的管理层进行了一次大换血。
他还从美国聘请了银行业的精英来担任道亨银行和恒隆银行的顾问,不过银行新的管理层还是以华人为主,毕竟恒隆银行的客户大部分都是香江的华人。
香江的华资银行大部分采用的都是家族管理的模式,银行的老板,董事以及他们掌握的关联公司往往能用很少的抵押物甚至是无抵押从银行获得大量贷款。
市道好的时候,他们拿着储户的钱去炒股炒楼炒地皮,赚了就揣进自己兜里,亏了就把风险转嫁给储户。
这种模式已经无法再适应时代的发展,所以被刘元昊直接放弃。
到这一刻,他心中从未与人言过的财团终于有了雏形。
本来预计月初上架,就想着上架前把财团的雏形建起来。
结果今天收到编辑大大的消息,下周上三江。
这真是意外的惊喜。
其实很多读者朋友们都看出来了,我是个新手,手法粗糙,叙事平淡,毒点不少
这书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已经超出了我的预计,很多书友都在默默的支持,真的非常非常感谢大家的包容。
我也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这书写好来回馈大家。
最后,再次向一直追书的各位大大们表示感谢,谢谢大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