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黄埔园和会展中心
和记国际和黄埔船坞合并后,原来黄埔船坞所在地的全部地皮成为了和黄的资产,韦理在任时就准备开发这些土地,但直到刘元昊担任和黄的董事局主席之后,补地费都没能跟港府谈拢。
黄埔船坞这块地位于九龙红磡,面积达到了200万尺,港府要求支付28亿的补地费。
如果按照这个价格,再加上建筑费,和黄的利润将非常有限,于是整个项目就这样僵住了。
前世李黄瓜看准时机,在82年地产大跌之后跟港府重新谈补地费,将28亿的补地费谈到3.9亿。
再加上当时市场不景气,建筑成本降低,和黄在这个项目上的收益达到50亿,以及100多万尺的收租商铺,赚的盆满钵满。
李黄瓜一战封神,奠定了他在和黄的核心地位。
刘元昊自然也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从12月开始,他就主动与港府接触商谈黄埔园的补地费。
“督宪,现在经济不景气的原因您也清楚,对于商人来说,信心是比黄金还珍贵的东西,而要让港人恢复信心,最好的办法就是搞几个大的地产项目出来,只要地产界的信心恢复了,整个香江的经济都能稳定下来,因为人可以离开香江,地是带不走的。”
“你说的有道理,这一次提振香江经济应当从地产入手,地产稳则各行稳。阁下对香江的信心很足啊,这个时候还敢逆市扩张。”
“我生在香江,长在香江,当然希望这里发展的越来越好。
而且香江的经济越稳定,各方在香江的利益越多,就能越快谈成一个多赢的方案,这是一个正循环,也是我们这些香江商人希望见到的局面。
我作为香江地产界的行首,自然责无旁贷。”
刘元昊一番话说的大义凛然,听的尤德先是连连点头,然后又冷不丁的问了一句:
“不知道阁下对内阁提出的以主权换治权的方案怎么看?”
刘元昊来之前就猜到了会有这么一出,所以一点也不意外,微笑着回答:
“凡是对香江有利的政策,我都举双手支持,我相信600万香江市民也跟我是一样的想法。”
这话好像说了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没说,尤德也不好再继续追问,只好回复刘元昊道:
“阁下的意见我已知晓,你放心,我会仔细考虑的。”
刘元昊知道这种事不是一时半会能谈成的,起码还要磨个半年以上才会有结果,所以并没有过多纠缠,转身离开又去了贸易发展局。
贸易发展局成立于1966年,是顺应香江对外贸易发展而设立的一个半官方机构。从60年代中后期开始,香江对外贸易逐年上涨,今年全年出口总额有望突破1500亿港币。
贸易发展局频频组织香江厂商在香江和海外举办不同行业不同品类产品的推广会,是香江对外贸易的“发动机”。
在麦理浩担任港督的后期,他就有意在湾仔填海地皮上划出一块给贸易发展局建一座大型的现代化会展中心。
这个事情不是什么秘密,很多的地产商早就开始和贸易发展局有联系。刘元昊知道贸易发展局主席面临换届,在麦理浩任上这事不会有结果,之前就没凑这个热闹。现在贸易发展局的新任主席邓莲如已经走马上任,中英谈判的结果又让原来有意向的一众地产商打了退堂鼓,属于刘元昊的机会已经到来。
邓莲如担任贸易发展局的主席,相比她的几位前任,年龄和资历都差了些。但她上任后,展现出了非凡的能力,旋风式的贸易外交活动取得了非常优秀的业绩。
人们不再怀疑她的能力,但她想要交出一份更完美的答卷,会展中心就是这个契机。
之前一直保持联系的地产商不敢冒风险,全部缩了回去,邓莲如心里也有点着急,刘元昊的到来对她来说有种雪中送炭的感觉。
邓莲如的办公室,刘元昊和她客套寒暄了一番之后分宾主而坐。
两人之前见过面,互相认识但没打过交道,邓莲如率先开口:
“我记得刘生旗下的地产公司此前没有来贸发局谈过会展中心的事情,现在其他地产公司已经搁置了新项目,刘生却在这个时候前来,我不得不佩服刘生的魄力。”
“其他人都对香江的未来充满忧虑,我倒是相信香江会发展的更好,所以我就来了。”
“刘生的投资理念我也曾拜读过,堪称是香江一绝,我还听说有不少人想模仿刘生的手法,结果都学的不伦不类,反而把自己赔的精光。”
“哈哈哈哈,邓女士谬赞了,我只是运气好而已。”
“刘生太谦虚了,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说到实力,我对刘生的兴元系是完全放心的。不过会展中心是一项庞大的公共工程,我还是想听听刘生的想法。”
刘元昊点点头,开始开出条件:
“首先,兴元地产愿意立刻上马这个项目,会展中心的地皮只要批下来,我们就可以开始动工。
其次,我们签订合约后,贸易发展局在会展中心竣工前所有活动的租金以及活动经费由我们兴元地产承担。
最后,兴元地产承担会展中心的所有建筑费,而且我可以向邓女士承诺建筑费不会低于20亿港币,我会将这个项目建成亚洲一流的现代化会展中心。”
邓莲如听了这个方案后有些心动,尤其是刘元昊开出的第二条,是其他地产公司没有考虑到的。
“那补地费这一块刘生有什么想法?”
“这就要看邓女士和港府怎么谈了,关于这一点我还可以给邓女士一个承诺,不管有没有补地费,贸易发展局都能免费获得会展中心裙楼的产权。”
邓莲如点了点头,表示同意这样的安排,至于其他方面,她会先跟港府沟通好补地费的情况再来细谈。
这样的公共工程更加不是几句话就能定下来的,货比三家是基本操作,邓莲如也需要再等等看还有没有其他公司来报价。
刘元昊同样清楚这一点,这个项目和黄埔园一样,很大可能要到年底甚至明年才能最终定下来,这段时间只需要和相关方面保持沟通就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