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百吨级客机的可能性(为flankerr的打赏加更)
随后的一周时间如白驹过隙,很快就来到了香洲航展开幕的前两天。
为了适应军队在进入90年代后更新的装备命名习惯,也是为了面对可能存在的国外客户时更容易沟通和理解,八三工程的最终产物被正式定名为——歼8c。
常浩南和姚梦娜等人作为参展方的技术支持人员,自然也是提前到达了香洲,并根据展方的安排下榻在金湾区国际航展中心附近的一家酒店。
这家档次不低的酒店可以说是为了香洲航展而专门建造的,包括参展方、媒体、受邀前来观展的嘉宾都住在这里。
第一届香洲航展还不像后来一样分为专业日和开放日,从第一天开始就是所有人都可以购票参观的。
所以吃瓜群众实际上也可以住在这里。
只不过这个年代的老百姓,口袋里有足够的钱专程来看航展的人就已经不多,住得起这间酒店的就更少了。
后世第十四届航展的时候,常浩南也趁着休假时间来过一次。
结果这间酒店提前一个月就被订满了。
作为飞机总设计师的杨奉畑并没有跟来。
说是“技术支持”,但飞机设计师们在这种场合下的用处着实不大。
重点还是跟着一起过来的112厂技术工人和北陵机场的地勤人员——香洲机场是个纯纯的民用机场,不可能有人会保养各国的战斗机,所以这些活都需要参展商来做。
在本土的话还好,只需要出人就可以了,如果到国外,尤其是跟本国的航空标准区别很大的地方参展,那么就连保障设备甚至航空燃料都得自己带着。
否则就只能进行地面展示。
就拿勇士飞行表演队为例,他们出国表演的时候就会有最少一架伊尔76运输机跟着,用作伴随保障。
所以出国参展这种事看上去简单,其实相当考验一个国家的航空工业水平。
“二十六年碍…”
躺在床上的常浩南本来想休息一会,但关于过去,或者说未来的回忆却如同漏斗中的细沙一般缓慢但持续地流出来,让他无论如何都无法入眠。
翻来覆去睡不着的常浩南干脆放弃了休息的想法,起身来到窗前拉开窗帘。
“哗啦——”
窗外,是香江机场那条长达4000米的4e级跑道。
天边隐约传来一阵飞机轰鸣声。
常浩南抬起头向远处看去。
一架伊尔78加油机和两架侧卫组成的编队正在对准跑道缓缓下降高度。
作为为数不多会进行实机飞行展示的外国参展商,他们在航展的前期宣传中占据了颇为不少的部分。
相对来说,在最后时刻才决定参展的歼8c反而没能获得什么宣传资源。
毕竟在这个以纸媒和广播电视为主要传播载体的时代,十来天的时间还是太短了。
在它们后面更高的空中,还有一架正在盘旋的双发中型客机。
思索了一会之后,常浩南总算想起来,那应该是一架图204s,也就是图204的货机型。
图波列夫方面一直希望这个型号能够开辟华夏的民航市常
平心而论,就一种1990年完成首飞的飞机而言,图204放到90年代前期不算落后。
但这个首飞时间注定了它会是一场悲剧。
失去了华约市场的支持,这势单力孤的单独一个型号不可能跟波音或者空客体系完善的家族进行竞争,更何况他们也没有足够的资金对飞机做进一步优化。
对于国内的航司来说,也断没有道理引进一种性能上没有特殊优势,又和波音空客麦道的维护保障体系都不兼容的新飞机。 所以图波列夫从一开始就努力错了方向。
因为换个思路的话,这个型号作为一种军用特种飞机平台还是能看的。
再怎么说也比图154m和运8强……
更重要的是,如果能把飞机的各项数据调整成符合华夏航空工业标准,那么也可以作为制造百吨级客机的练手之作。
眼下已经是11月初,沪飞那边生产md90的项目,基本算是进入生命倒计时了。
在原来的时间线里,md90的生产线停掉之后,航空部又把希望寄托在了欧洲人身上,希望能够在华夏生产一种100座级别的ae100小型干线客机。
结果当然也是毫不意外地不了了之。
后来空客公司直接拿着这个ae100的设计,几乎原封不动地搞出来了a318客机。
……
总之几番折腾下来,当年花费大价钱升级的飞机生产线只好用来给津门的空客飞机总装线提供工具和设备,
更加宝贵的、有大型飞机制造经验的技术工人同样因为失去了订单也,只能无奈离职或者转行。
也意味着这套从运10项目开始,经过多次曲折反复勉强搭建起来的技术体系轰然倒塌。
相比于运10本身,这是更加令人心痛的损失。
此后便是十几年的技术空白,华夏能够自行生产的最大飞机,一直停留在60吨级的运8。
直到2015年c919的001号原型机下线,沪飞才算是恢复了干线客机的总装能力。
实际上,无论空客还是波音,眼下都是如日中天,不可能同意把飞机生产的主要部分放在华夏完成。
至于改用华夏标准生产飞机……
笑死,梦里都没有这么好的事情。
但处在困顿之中的图波列夫就不一样了。
除了图160之外,只要给钱,基本是要啥就敢给啥。
有了苏霍伊设计局在十一号工程上做出让步的先例,也不用担心俄国人像前世那样油盐不进。
而且,既然涉及到生产标准的调整,那就免不了要和华夏的技术人员进行合作。
这样在大型飞机的设计领域,也可以稍微取取经。
常浩南毕竟不能像修仙小说里面灌注功法那样给别人提供熟练度。
未来他面对的项目只会越来越复杂,不可能像改进机翼或者压气机设计那样,主要工作由一个人来完成。
而工程领域,经验的重要性至少不弱于理论。
否则曾经也是基建狂魔、造舰大国的英美,也不会在那么短的时间里失去这些方面的能力。
“嗯……”
常浩南看着窗外已经处在落地滑跑之中的图204s,脑中愈发勾勒出了一个清晰的思路。
还是得双赢。
双赢,就是我赢两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