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小付一早来了,吃过早饭,他坐上我们的车当向导,开向巨淀湖。
我要给王先生带点礼物,小付说他一辈子就爱好杯中之物,别的啥都不用买,只要买几瓶好酒就成。
巨淀湖原称青丘泺,又称作清水泊,由淄河、跃龙河、王钦河、织女河、张僧河、阳河等多条河流汇集而成,本来湖面甚为广大,有“少海”之称,由于气候和地势变化的原因,现在湖面萎缩得厉害,只剩下了两万亩左右,里面芦苇丛生,水道纵横交错,如果不熟悉的进去很容易迷失在里面。
王继恩先生就住在跃龙河入巨淀湖河口的一处高地上,四周灌木、芦苇、蒿草丛生,还有不少大大小小积水的水塘,只有一条弯曲的小道通向那里。
到了高地,有四间草房和用树枝扎成的篱笆院子,用木头做的大门,上面是芦苇做成的门楼,下面横着一块木板匾额,上面用黑色的金文体写着“弌钓居”。其中两间房子上面的芦苇和蒿草还是新的,好像刚刚维修过。
小付下了车,到院子里喊了几声“王老师”,没人应声,他回来说:“不在家,不用问,又钓鱼去了,肯定在湖边,这边走,我们去找他。”
小付带着我们在芦苇和荒草里沿着一条几乎看不见的草径往前走,走了大概有一里多地,看到湖边了,一艘小船停靠在湖边水面上,一个人带着斗笠坐在船上举着钓竿,正在安静地钓鱼,一手里拿着一个酒葫芦,一会儿喝一口,如果不是脑子还清醒,还真以为是古代的一位烟波钓叟。
“那就是王老师,你们先等一下,我去给他说一声。”小付走过去,和那位说了几句什么,看到那位直摆手。
小付回来,一脸失望:“不好意思,王老师不想见你们,让你们走吧。没办法,我说不动他……”
我走过去,一边走一边高声念诵:“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我刚念完,那位放下了鱼竿转过身来看着我。
他有六十多岁,四方脸,脸上是长长的花白胡须,脸上分布着一些很深的皱纹,大概是因为经常钓鱼的缘故,皮肤晒得黑黝黝的。
“不好意思王先生,打扰您的雅兴。可在下真的有要紧的事情需要您的帮助。”我一抱拳。
他放下鱼竿站起来,一步跨下小船,他脚上穿着一双很旧的黄军鞋,上面都是泥。
走到我面前,打量了一下:“小伙子,你不错啊,有学问!这么多年来,能一口说出我‘一钓翁’来历的人就你一个!”
他说话的时候带过来一阵浓浓的酒味儿。
“惭愧!”我说:“我看过王士祯的《题秋江独钓图》这首诗,所以记得。”
“好吧,也算是知音了。”王先生盯着我说:“小付告诉我说你是大学教授,这么年轻的教授可很不多见啊。”
“嗯嗯,其实也没什么……”我想告诉他我只是个外聘的教授,不是真正的教授,可又不好开口。
“你们是从哪里来的?”
“哦,河北。”
“既然远道而来,那么,跟我到草庐一坐吧。”他到船那里拿起钓竿,拎起一个鱼篓,在前面走,我们在后面跟着,一直走回了“一钓居”,他推开中间那间房子的门,请我们到里面坐。
房子不大,墙壁用白石灰刷得很白,正面墙上是一幅横幅书法作品,用隶书书写,写的却是另一个版本的“独钓诗”:
“一蓑一笠一髯叟,一丈长竿一寸钩,一山一水一明月,一人独钓一海秋。”
东西两面墙上各有四张立幅的草书书法作品,写的是唐代张志和的十二首《渔歌子》。
里面的桌椅板凳都很旧,但擦得很干净。
我站在那幅“独钓诗”作品前看着,说:“这是崂山太清宫东南到八仙墩路上海中那块礁石上的石刻,作者是大谷子,不是王士祯的诗。”
“哈哈哈,果然是知音。不错,”王先生大笑起来:“我年轻的时候一次去崂山,看到了这首诗,非常喜欢,所以后来隐居的时候自号‘一钓翁’。我查过,它的源头就是王士祯的《题秋江独钓图》,你说得也没错。”
大块头把买来的一箱子白酒搬上来,我说我请他喝酒,他看了一眼,点点头,没有推辞。
王先生要给我们倒茶,小付急忙接过去,给冲茶拿杯子。可王先生不喝茶,把酒葫芦拿在手里。
“你们这么老远跑到这荒郊野地来,有什么急事啊?”他拿起酒葫芦来喝了一口,抹抹嘴。
“是这样的,我们听说在六十年代初的时候,您曾经遇到一个风洞……”
“是啊,差点命都没了。”王先生说:“怎么?你们想打那个古墓的主意?”
“您老别误会,不完全是,”我急忙说:“您有没有听说过关于古代一面‘风镜’的事儿?”
“没有,”他回答很干脆:“什么风镜?你是说,我们遇到的那个风洞,和你们说的那个风镜有关系?”
“是的。所以我们想请教您一下,当时您遇到了什么情况?您能告诉我吗?”
“哦,好吧,其实我不大愿意说这事儿,既然你问了,那我就告诉你。那一直是我心中一个一直解不开的谜团,三十多年了,我一直想不明白。”
“是是,我们就是想知道这个。”
他又喝了一口酒,说:“那是1964年的9月份,正在农业学大寨。文物局突然收到一个村老百姓的报告,说他们发现了一个洞,里面有古代文物,交上来一只圆鼎和一个铜匜,看那形制、花纹和铭文,应该是商末到周初时候的器物。
“上级就派了我们四个人前去调查。那个地方,就在淄河入巨淀湖的地方,因为淄河以前决口,从那里流过,冲出一条很深很宽的大沟,一直到了商周的考古地层。
“那个洞实际上是个古代的盗洞,我们在里面发现了几枚大观通宝,那是宋代的盗墓贼留下的‘路钱’。还有两把已经锈烂了的铁抓钩,应该也是盗墓贼留下的工具。”
“您是说,那个盗洞实际上是宋代的盗墓贼挖的?”耗子问。
“嗯,对。”王先生抹抹嘴,继续说:“那个盗洞,原来应该很深,是从地面上往下挖,然后又横着往墓室方向挖,因为洪水的缘故,上面的部分被冲没了,下面的部分被淤塞住,搞大寨田挖土,给挖开了。”
“你们进去发生了什么?”
“本来没什么。那个洞自东向西,很长很直,是非常专业的盗墓贼打出来的,一直斜向下。我们在洞里找到了一件青铜戈、一件破损了玉璧和几块铜器的残片,都是殷末周初的东西,应该是盗墓贼丢下的。
“后来,我们一直到了里面,到了墓室了,到处是水和泥浆。那是一个竖坑墓,是用很粗的方木打的椁,上面直接封土。椁木因为也泡在水里,处于饱水状态,所以还没腐烂。有一根椁木被拉开了,露出了一条很宽的缝隙,墓室里都是水,很深。”
“您亲眼看到的?”
“不是,因为洞穴比较小,只能容一个人进去,所以我们四个人是依次跟着往前爬。最前面的就是我们的组长何家训,然后是罗江,我在第三个,薛先国在最后。我听见何组长说,里面被挖开了一段空间,一根椁木被拉开一个大缝隙,墓穴内是很深的水。”
我说:“这个很正常啊,因为那里地势低,四周都是河流湖泊,墓穴下沉进水是很自然的。”
“是的,可不正常的是,何组长说他看到水里有蓝色的光,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蓝光?墓室里有蓝光?”
“对,而且是在墓室的水里面的。”
“哦。那么,那股风是怎么吹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