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和鸣 作者:百柏桦
分卷阅读295
株梅花,挖开了地里的泥土,看到了里头的虫卵,唯恐会出蝗虫之灾,臣恳请圣上下旨,让各地百姓烧田,把虫卵烧死,以免酿成大祸。”
陈雄哼了声,“太傅当真是可笑,往年冬天寒冷,你们个个都被悲天悯人的样子,说老天爷不给生路,会冻死人,今岁没这么冷了,你又危险耸听,说会有蝗虫灾,什么都让你说完了,这么厉害,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是老天爷呢!”
姜太傅噎住了,想到天下百姓,依然再次恳求,陈雄已经不耐烦的摆手让他出去,他是真不觉得有什么异常的,又不是不冷,只是没有去岁那么冷,看了一眼姜太傅身上穿着的棉袄,鄙夷的嗤了声。
姜太傅沉默了片刻,终是脚步沉重的退了出去。
回去之后,他就让人放出了天气异常,寒冬过于暖和,田里出了虫卵,让人烧田的话。
至于有没有人听这话,他已经管不着了。
他叫来了姜松几个儿子,“准备一下,等开春之后,让你们媳妇儿带着家族里的妇孺老幼,启程去丹阳县,对外就说是为了给五娘举办及笄礼。”
姜松几人怔了怔,“父亲,我们的后路是丹阳县?”
姜太傅抽出姜元羲写给他的信,“你们自己看吧。”
信转了一圈,姜松神色郑重,“既然是五娘的及笄礼,很应该她的外祖家也要去才对。”
姜枫和姜榕也道:“她二婶和三婶娘家也要跟着去给五娘庆贺。”
姜太傅叹了一口气,“我们自己家族都不能全走光,各家出一个孩子,再带上一些妇孺老幼,其他人都要留在都城里,举族搬迁可不是小事,不能让圣上对我们生疑,除了郑家,程家和卢家还是不要告知了吧。”
姜枫和姜榕默了默,最终艰涩的开口,“是,我们不会往外泄露的。”
☆、第311章 过渡过渡
丹阳县的这个年,过得并不好。
大家都在为虫卵发愁,即便是烧了好几天的田,几乎在田里找不到虫卵了,也止不住的担忧。
春耕可咋整?
然而再如何发愁,日子还得过下去,几乎每家每户都养了不少鸡,趁着过年之时还有不少人家抱鸡窝的,想着孵多几个鸡崽出来,万一到时候虫子太多了,也能对付的了。
郑依楠一直心心念念想要一探丹阳县的究竟,最终还是等到过了她亲自操办的元宵佳节之后才派人去了丹阳县。
听着回来的人禀报的事,郑依楠和郑和安两人颇有些觉得自己出现了幻听。
“你说什么?丹阳县那个穷乡僻壤多出了两面高大的城墙?”郑和安皱了皱眉,他转头望向了郑依楠,“我记得半年前说的可没有这一出?”
郑依楠惊愕过后,倒是慢慢释然,“我就知道她不会泯灭于众人的。”
这个她是谁,郑和安听话听音听明白了,见妹妹对姜五娘如此推崇,啧了声,“这个姜五娘到底是何方神圣,竟能让我们祁东县县令大人钦佩不已。”
郑依楠白了她哥一眼。
郑和安挑了一下眉梢,“你怎么就这般肯定那两面城墙是姜五娘的手笔?不能是姜家的郎君的决定?”
郑依楠不搭理他,转而问心腹部曲,“丹阳县百姓们如今的生活如何?”
“瞧着大街上的铺子小摊不少,不过很多人脸上带了愁绪。”来人也摸不着头脑。
这下子就是连郑和安都难住了,既然大小铺子摊子不少,又是刚过完年不久,不是应该很是欢喜才对吗,怎的带上了愁绪?
“丹阳县里头可还有什么新鲜事?”郑依楠又问。
“有!”来人赞了赞,“建了一个太学院,我亲眼见着了,一大早去太学院里读书进益的人少说也有数百呢,不仅蒙童郎君,就连小娘子都能去。”
郑和安脸上漫不经心的神情逐渐消失了,郑依楠顿了顿,慨叹一声,“兴教化啊...二哥,不得不认输了吧!”
他们来祁东县半年之久,才堪堪把祁东县理顺,而丹阳县已经建成了太学院,并且让百姓们把孩子都送进去读书进益,单就这一点来说,他们确实是比丹阳县慢了一步。
“太学院可有说能否让外县的人去读书吗?”郑和安颇感兴趣的问道。
“小的问过了,听说这个太学院是县令大人专门为百姓们建的,不是本县的人连门都摸不着。”来人道。
郑依楠还在感慨呢,郑和安已经变了变脸色,“丹阳县里外来人多不多?”
郑依楠不解的望向二哥,怎么突然问起这个问题?
来人想了想,摇头,“少得很,我们是距离的丹阳县最近的县城了,都不知道丹阳县建了城墙呢,其他外来人就更少了,不过倒是能瞧见边康人。”
郑和安拧了拧眉,见妹妹一副疑惑的样子,叹了口气,“一开始我们刚来这儿,你就派人去丹阳县查探,那会儿姜家的人也正好来到丹阳县,同样对丹阳县摸不着头脑,有外来人他们也不会放在心上,如今连书院都建了,还只准本县的百姓读书进益,可见已经对丹阳县有了一定的掌控,既然外来人少,就很显眼,又找百姓们探听新鲜事,指不定就已经让人警惕了。”
郑依楠脸色也变了,语气之中却带上一抹迟疑,“我们让人假装成行商走卒,应当不会露出马脚才对。”
郑和安扶了扶额头,“正是假装成行商走卒才惹人怀疑,不是说丹阳县没有什么值得行商之人停留的特产吗?”
郑依楠顿时无言以对。
其实都不用郑家心腹部曲露出马脚,自打他进城之后,一眼就让人看出他不是丹阳县的人了,谁让他身上没有挂着身份牌子呢,更不用说那一口官话,跟丹阳县的方言口音可是大大的不同,这要是还不知道他是外来人,只能说天生一副榆木疙瘩了。
郑和安摆了摆手,“罢了,不做都做了,如今懊悔也没用。”
又问起方才听到的另一件事,“你说见着不少边康人?他们去丹阳县作甚?”
祁东县距离边康有一段距离,顶闲是很难见到边康人的,跟丹阳县时不时就见到完全是两回事。
“我见着边康人拿了不少皮毛跟丹阳县的百姓们交易粮食。”来人道。
再问,又问不出其他了,派人去丹阳县,也就只带回了两件事——城墙和太学院。
两兄妹对视一眼,还是郑和安先开口,“我觉着修建一座书苑是个不错的想法。”
祁东县是有城墙的,倒不用他们折腾什么,正是祁东县有城墙,对丹阳县修建了城墙并没有太大的想法,一县之城连个城墙都没有,太过寒暄了。
倒是兴教化这事,给他们提了个醒,他们也可以跟着来学嘛,当下两人就开始兴致勃勃的商讨此事。
丹阳县这
分卷阅读2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