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67章 把问题摆在台面上
    第267章 把问题摆在台面上
    “接下来让我们有请光甲航天总裁林甲女士来讲两句。”
    这也算是这场发布会的重头戏了,找来林甲站台。
    百度内部把现在这个时间命名为生死存亡之际,内部所有不必要的项目都在砍,全部集中在两个产品业务上。
    一个是对标犀鸟ai的人工智能搜索引擎,另外一个就是自动驾驶。
    前者希望渺茫,即便做出来了,面对腾讯的竞争,百度也不可能再回到之前垄断整個搜索引擎业的宝座上去。
    能和腾讯平分整个市场已经是极限了。
    腾讯坐拥微信这样天然的引流入口,百度很难抗衡,移动互联网时代落后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后者被百度内部认为是能够继续站稳国内互联网企业一线的根本。
    请到林甲站台,和光甲航天合作,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感谢robin刚才的分享,光甲航天对于能够和百度一起开拓无人驾驶的新未来感到很荣幸也很激动。
    过去几年无人驾驶的进展非常快,百度的萝卜快跑更是业内领先的无人驾驶品牌。
    百度对技术上的精益求精让我感到敬佩,百度和光甲航天的合作,构建天擎光学卫星网络能够帮百度无人驾驶再次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我之前其实没有体验过萝卜快跑,只在新闻上经常看到它的身影,这次robin到上海来带我体验了一下,它真的给我带来的感受和人类司机已经非常接近了。
    在速度、目标定位、用户下车位置逻辑判断等方面还有所欠缺,但我相信这种判断逻辑在天擎光学卫星网络的加持下,能以非常快的速度加以完善。
    光甲航天将致力于帮助全国从事自动驾驶的企业提高技术水平,通过低成本的卫星发射,帮助各位构建卫星网络.”
    本质上,卫星网络的出现,能够极大程度减少人工干预,把无人驾驶的人工成本降低。
    现在百度的萝卜快跑是无人驾驶没错,但后台依然有着大量的员工监控这些无人驾驶的车辆,对于出现异常的车辆进行人工接管。
    在2024年的时候,基本是保持着1个人监控3辆车的频率,进入到2026年之后,依然需要1个人监控3辆车。
    这样的人工加上车辆的重资产,决定了百度不可能从成本端形成碾压传统网约车的优势。
    百度内部借用了吉利的卫星网络做过测算,如果有一套完整的卫星网络,他们能够降低到1个人监控2000台车,甚至更多。
    要知道吉利的卫星网络只有3颗卫星,而百度打算打1000颗微型卫星上去,这就是发射成本降低带来的数量爆发式增长,形成碾压的优势。
    同时随着光学监控网络的构建,无人驾驶的精度也只会越来越高。
    网约车行业将引来彻底意义上的颠覆,对百度来说,构建这样的卫星网络不仅仅能自己用,还能把实时数据卖给车企,再收一道费。
    萝卜快跑的无人驾驶表现的越好,愿意买天擎数据的公司就会越多,发射这么多颗卫星的成本也就越低。
    当然百度能发射卫星,其他公司也能,华为也在和光甲航天洽谈。
    和百度相比,华为甚至更进一步,打算收购一家卫星公司降低发射成本。
    几乎所有有志于在无人驾驶领域分一杯羹的企业,都摩拳擦掌。
    对于资本而言,最无奈的是光甲航天在前面,导致大家都知道火箭发射是一门好生意,可整个领域只有这样一家企业把整个市场给包圆了。
    换光甲航天出现以前,整个市场上大把的企业,大家都在分这块蛋糕,大家一起把蛋糕做大。
    现在蛋糕做大了没错,根据财经类媒体估计,火箭发射全年能有个几百亿rmb的营收,这还是建立在发射成本极大程度降低的前提下。
    但这么大块蛋糕,大家都分不到。
    换之前ai被吹上天,处于风口浪尖的时候,大把互联网公司的人工智能专家跳出来创业,从投资机构那大把拿钱,几千万都是小意思。
    可现在,商业航天展露曙光,需求在不断涌现,明显现在就能够有大把营收的火箭发射领域,资本们甚至连从光甲航天挖专家出来创业的想法都没有。
    因为没有意义,有华国航天从事火箭发射的专家到市场上打听过行情,投资机构们一听,都反问一句,你和光甲航天比优势在哪,要投多少钱才能赶上光甲航天?
    两个问题就问死了。
    微型卫星有神舟-光甲号负责发射,大型卫星有开拓者系列。
    还有在研发中的复合动力卫星,整个火星发射市场一片寂静,眼睁睁看着蛋糕做大却分不到,这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
    和火箭发射的寂静相比,卫星研发领域热闹得很,是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内私募股权投资最火热的赛道。
    热钱正在快速涌入。
    “林总,刚刚您说的非常好,我也相信在卫星网络构建完成的那一刻,华国的无人驾驶技术会得到突飞猛进式的增长。
    像我坐萝卜快跑存在的,下车点离我实际想要到的地点还有几百米距离,我仍然需要步行一段时间,这类问题都能通过高精度卫星群得以解决。
    包括刚刚李总也提到过的,后台的员工数也会大幅度下降,1个人能够监控接管两千台、三千台甚至更多的无人驾驶汽车。
    包括把驾驶位去掉,然后提供四个位置,通过路线规划,一次可以搭载四位乘客,进一步降低成本。
    我觉得这些都非常好,通过这样的措施能够降低用户的出行成本,我只有一个问题,这造成的失业问题如何解决?
    网约车行业一直都是社会就业的蓄水池,蓄水池被拆掉之后面对中年失业危机的群体,他们应该怎么办?”
    这是过去就一直存在的问题,在24年萝卜快跑铺开后就引起了广泛讨论,只不过很快萝卜快跑证明了它的进展没有那么快,对网约车的挤占是有限的,慢慢这个话题才逐渐降温。
    但现在可以明显感受到各大巨头下场后,可以预见未来整个行业会加速,网约车被取缔的速度会和出租车一样快。所以这个问题被老生常谈地提到了。
    去年在一次人工智能峰会上,robin因为这个问题还闹了个何不食肉糜的笑话。
    记者问他网约车司机的就业如何解决,他说可以去送外卖。
    事后被网友群嘲,好像外卖小哥的容量是无限的一样,百度风评再度下降,直接跌穿地板。
    这也是为什么腾讯提出犀鸟ai后,用户抛弃百度会这么快的原因之一,广大用户早就看百度不爽了,过去确实没有替代品,现在有替代品还比你更好用,大家抛弃百度的速度远比百度内部自己估计要更快。
    “这个问题我去年看记者朋友问过robin,robin说的是可以去送外卖,我不这么认为,因为外卖早晚有一天也会被无人设备取代。
    无人驾驶能用在网约车行业,那么就肯定能用在其他领域,外卖本质上同样属于交通出行。
    我也不认为新技术的产生会出现新的就业,新的就业能解决问题。
    因为会开网约车的群体,人工智能带来的就业机会,对这部分群体中的绝大多数人来说是不匹配的。
    这会是一个网约车取代出租车还更残酷的过程,网约车取代出租车,大家可以去开网约车,而无人驾驶取代网约车,又有如此高的效率,一个人能负责几千辆无人驾驶车,整个出行行业提供岗位的缩减是成千上万倍的。
    这样的技术进步对他们来说非常残酷,我不认为企业能够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也不认为这个责任应该给企业来解决。”
    林甲话说完之后,台下一片哗然,在华国,把企业社会责任剥离开来,是非常罕见的事情,哪怕杰克马在接受采访的时候都不敢这么说。
    杰克马在接受采访的时候,都是说蚂蚁要承担社会责任,帮助资金更快流转。
    像林甲这样的发言,在欧美国家没有问题,在华国是绝对的犯大忌。
    坐在她旁边的robin脸色都要绿了。
    “我认为这是政府应该要解决的问题,但我不认为企业没有责任,光甲航天将捐出10亿rmb,成立慈善基金,用于为网约车司机群体提供免费培训,帮助他们进行转型。”
    这样的找补一下就让局面不一样了,大家觉得你这话要顺耳多了。
    “其实你不应该多那一句的,何必去说什么这是政府的责任,企业解决不了这样的问题。
    没必要提这个,你就说光甲航天愿意捐钱帮网约车司机进行转型就好了。
    也不至于又在互联网上挨骂。”陈元光有些心疼林甲。
    和他结婚导致林甲在舆论上承受了非常大的压力。
    某种程度上他是完美无瑕的神,那么神周边的人都将是舆论的受害者。
    “其实我也可以不说,但我不说,这才是真的不负责,我不说zf会在其中缺位,没人管他们的死活。
    我说了的话,大家会讨论这件事,不管我的观点大家是否赞同,但它一定会被摆上舆论场,作为一个非常严肃的议题去讨论。
    每次一出现新技术带来的就业环境恶劣,矛头就指向企业。
    为什么网约车一出现,出租车就兵败如山倒,大家会认为是出租车服务差,拒载拒送服务态度差,各种问题层出不穷。
    可再往后追究,是因为出租车牌照相当于特许经营权,而且是价格特别高的特许经营权,司机也是被剥削的群体,他们被剥削之后把怨气转嫁给乘客。
    而出租车被网约车干掉之后,吃了出售特许经营权好处的群体却没有站出来承担这帮人失业、收入下降的责任。
    收益和责任不对等,舆论场上也没人把矛头指向他们。
    我觉得凭什么受伤的总是普通民众,为什么整个舆论环境总是普通民众和企业之间互害?该承担责任的群体总是销声匿迹。
    申海浦东机场网约车只让空港出行一家公司接单,其他网约车都不让进,这件事查到最后也没下文了。
    这次受到无人驾驶影响的可不是只有浦东机场网约车生意那一点点,而是整个网约车司机,六百万的就业人口。
    这个责任让企业来承担,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够承担这样的责任。”
    林甲最后叹了一口气:“我想着在能任性的时候任性一下,我不说这个,那么没人说这个,也没人讨论这个。
    最后又变成企业和失业司机之间的矛盾。”
    陈元光理解了林甲,换他来如果能够想到这一层的话,他应该也会说类似的话,至少得把事情摆在明面上。
    “如果是这样,那我觉得你做得对。”
    林甲摇了摇头:“我也没做什么,无非就是让大家意识到问题是什么,把问题摆上去讨论罢了。
    最后能不能得到解决我也不知道。”
    林甲接着说:“过去几年时间,华国的技术发展非常快,从全球竞争的角度出发,我们正在获得越来越大的优势。
    我读过一些历史,也有一些思考,我知道阿美利肯过去的气势如虹,和现在垂垂老矣比起来完全不像是一个国家。
    而他们从气势如虹到今天,也就过去了三十多年,我总隐隐感觉,我们正在变得和阿美利肯精英们一样忽视底层的利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