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980章 978【路漫漫】
    第980章 978【路漫漫】
    对于许佐来说,这几天的见闻让他心绪翻涌,受到的震动甚至比过去二十年加起来还要多。
    火器之利,医疗之仁,已经让许佐对陆沉生出极大的敬意,接下来城内每一处都在不断冲击他的固有观念。
    一行人来到城南的将作局,这里有大量招募而来的匠人,也有一部分从火器局转过来的能工巧匠,如今火器局专门负责武器的研究和制造,其余匠人全部归于将作局。
    许佐在这里甚至见到几十名神神叨叨的方士,按照陆沉的说法,这些人的炼丹术或许能够派上大用场。
    几百年前制作烟的火药就是方士们在炼丹的过程中偶然所得,说不定他们将来还能创造惊喜。
    许佐略感哭笑不得,不过并未对此事上纲上线,他相信陆沉不至于被旁门左道蒙骗。
    毕竟除了那些方士组成的化工作坊,将作局还有几十个工坊,让薛怀义不吝溢美之词的产钳就是其中一个工坊的杰作。
    这一圈走下来,许佐和姜晦可谓长了不少见识,虽然大部分工坊的研究只是开了一个头,想要看到成果似乎遥遥无期,但是通过陆沉描绘的远景,一辈子浸淫在经史子集的师徒二人仿佛打开一扇大门,见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
    晒盐法、精煤法、制图术、杠杆、滑轮、水泥、白、玻璃乃至各种可以提升生活水准的工艺和物品。
    这些并未完全超出许佐的认知范畴,却仍旧让他感到震撼。
    其实陆沉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但他如今在江北这片土地上拥有一言九鼎的权力,一声令下便有无数人帮他寻找材料、工匠和具备专业知识的能人异士,并且他们会按照陆沉的要求竭尽全力地研究。
    因此陆沉只需要指明一个方向,将自己所知道的信息都告诉对应的工坊,然后让他们朝这个方向努力,就像洒下无数颗种子,将来总会有一些种子生根发芽,绽放出绚烂的朵。
    这一步其实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而且陆沉很清楚生产力和工艺水平的限制,没有好高骛远去追求开启工业革命的钥匙,他只希望能在有生之年看到世人吃饱穿暖,让这片大陆上的人们不再将自然科学的萌芽视作奇技淫巧,这就是他最大的理想。
    此刻许佐比昨天还要沉默,不是那种排斥抗拒的沉默,而是陷入深沉的思考。
    从最后一个工坊出来,姜晦拱手道:“王爷,下官有一事不解。”
    陆沉淡然道:“姜修撰不必拘礼,有话直说便是。”
    姜晦不疾不徐地说道:“王爷的奇思妙想令人钦佩,那些新奇物事一旦面世,想来必会风靡各地,只不知是否会如盐铁一般由朝廷专营?”
    陆沉意味深长地问道:“是如何,不是又如何?”
    姜晦应道:“如果是由朝廷专营,难免会尽敛民财,还会造成相关经手官员的贪腐丛生。可若是任由这些技术流落民间,世人图利蜂拥而上,将来还会有多少人肯专心耕作?下官并非质疑王爷之远见,亦知自身见识浅薄,只是农耕乃国本根基,万万轻忽不得,因而下官斗胆妄言,还请王爷宽宥。”
    陆沉不答,微笑道:“许相,你有一个好弟子。”
    许佐亦笑道:“他年轻识浅,唯一可取之处便是耿直真诚,王爷何不教导他一番?”
    说白了,他也在担心这个问题。
    陆沉没有当面拆穿,从容道:“姜修撰,这些工坊研究的内容,除了少数几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工艺,其他都会交由陆家商号经营。当然,陆家商号不可能吃得下所有营生,所以届时会让大江南北的大商号都参与进来。至于具体的合作方式,暂时容本王卖一个关子。本王承认你的顾虑很有道理,但是不必着急,我们继续看下去。”
    姜晦并非一根筋的愣头青,闻言便恭敬地应下。
    简单用过午饭之后,众人来到和将作局相距不远的另一片建筑。
    农事院,顾名思义专职农桑诸事。
    从古到今历代王朝都会关注农事,如姜晦所言这是国本根基,但是基本没有哪个朝代会进行细致的研究,顶多就是劝课农桑鼓励耕种。
    以大齐为例,户部掌天下土地、人民、钱谷之政、贡赋之差,前朝曾经出现的司农寺亦并入户部,基本只是负责制定大方向上的政策,以及最重要的财赋征收体系。
    而在农事院中,许佐和姜晦看到很多不一样的研究。
    “方才姜修撰说农耕是国本,本王深以为然。”陆沉一改之前的轻松悠闲,喟然道:“千百年来,黎民百姓面朝黄土背朝天,拼尽全力在土地里刨食。即便是在风调雨顺的太平年景,一家人最后能够留下饱腹的口粮,就已经是一个难得的丰收年。倘若稍稍出点波折,一家人就会饱一顿饿三顿,要是再遇上朝廷加派徭役,那就会天天挨饿。至于战乱大灾之年,各种惨绝人寰的景象落在史书上不过是人相食三个字,许相和姜修撰饱读诗书,想来比我更懂这些。”
    许佐正色道:“是。”
    “农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体系,从良种的培育和选择,到耕具的改良和优化,到灌溉和沤肥技术的研究,再到合理利用土地的轮作之法,这些研究绝非短时间内能够取得进展,但是必须要坚定不移地做下去,将来才能慢慢提高作物的产量,让百姓能够收获与他们的付出相匹配的粮食。”
    陆沉看着这对师徒,缓缓道:“二位,莫要以为这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倘若你我有生之年,能够做到让亿万子民吃饱饭,这一生就不算虚度。”
    听到这句话,许佐和姜晦肃然称是。
    从农事院出来后,陆沉和许佐并肩漫步在平整的街道上。
    “许相,其实我心里一直有个疑问,为何从古到今那么多贤达之士,始终无法让百姓过得更好一些?”
    面对陆沉这个直击灵魂的提问,许佐陷入长久的沉默。
    沐浴着初夏时节的夕阳,陆沉仿若自言自语道:“以我浅薄的见识来看,大概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是大量田地集中在少数官绅手里,这些人恰恰掌握着朝廷的权柄,他们拥有不当差不纳粮的特权。当初我曾和李老相爷谈过这个问题,以江南九大家为例,这九家门阀掌握着江南百万亩良田,缴纳给朝廷的田赋不足二十万亩。如此一来,朝廷国库银匮,百姓生活困苦,唯有这些门阀望族掌握着难以计数的财富,尽享荣华富贵。”
    “郡王,这是二十年前特殊时局遗留的问题。”
    许佐并非蛮横之人,轻叹道:“当时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大齐社稷难保。”
    “我知道,但是如今该扭转过来了。”
    陆沉负手前行,语调平缓却不容置疑:“前段时间我在河洛杀了几千人,将数十个望族连根拔起,便是为了给江南那些人提个醒。如果他们识趣,乖乖吐出大量田地,往后根据经界法核定的田地数量缴纳赋税,我可以不杀人。如果他们不识趣,我会让霍真挨个找上门,反正这二十年他们在江南横行霸道,把柄不计其数,没有一个屁股下面是干净的。”
    许佐对此自然不会反对,但他知道这件事的难度,因此提醒道:“江南如今最大的地主是李、薛、丁三家。”
    锦麟李氏,清源薛氏,宁潭丁氏。
    李道彦,薛南亭,丁会。
    李家自不必说,虽然李适之谋逆弑君,但是因为李道彦大义灭亲,除了留在京城的李家几房被诛,锦麟李氏在江南各地的产业没有受到太大冲击。
    而薛家和丁家则是因为这些年江南几次动乱,一大堆门阀望族倒塌,他们趁势而起,吸纳和购买了大量土地。
    陆沉神色不变,缓缓道:“不管是谁都不能阻挠这场变革,挡者必死。”
    许佐不再迟疑,点头道:“郡王放心,我会全力配合。”
    陆沉面上浮现一抹微笑,继续先前的话题说道:“另外一个原因,我觉得是朝廷对百姓盘剥过重,相反对于商税可以宽松,这真是不知所谓的决策。”
    “倒也不能这么说。”
    许佐不是应声虫,他有自己的考量,随即平静地说道:“抑民商乃是国朝祖制,所以在这个基础上对商税较为宽松。当年太祖皇帝鼓励农桑压制商贾,是因为商贾重利逐利且不事生产,如果过于放纵商业,到最后必然会影响到社稷安危。我知道郡王有意发展商贸,并且想通过陆家商号影响局势,然而我还是要提醒郡王一句,商人的势力越大,能够造成的危害便越大,勾结官员、囤积居奇、祸乱朝纲,只要有利可图他们就敢做。郡王纵有经天纬地之才,届时又将如何应对?”
    一席话说得陆沉良久无言。
    他摇头轻叹道:“看来确实是我想得简单了些。”
    “郡王忧国忧民,实为我辈楷模。”
    许佐脸上泛起一抹敬意,诚恳地说道:“依我拙见,若想在农商之间取得一个平衡,恐怕需要上百年的时间。郡王不必急迫,不妨徐徐图之,一者加强控制商贸的规模,二者要将主导权牢牢握在你自己手中。只有这样才不至于走入失控的境地,必要时也可收紧那根绳子,至少可以保证国家不会动荡。”
    陆沉停下脚步,转头看着这位右相清癯的面容,微笑道:“这件事我会仔细斟酌,往后还望能多向许相请教。”
    许佐拱手一礼:“随时恭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