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国栋于是掏了3.5块钱买了一个小推车,又给了摊主2块钱订金,收到双人小推车的时候再付额外的4块钱。
小摊主别提有多高兴,这算是做了一单大生意呢!
沈冰月把地址留到了乡公社,那里显眼,摊主好找。
摊主见是公社的人,憨笑道:还是干部呢,不得了,娃娃们有福气。
封国栋看向妻子的眼神都能柔出水来,心里想着,那可不是,我媳妇就是个福星呢!
过会是真热闹,小孩子们也成群结队的逛吃。
沈晓铭、黄东瑞、张菲菲、十岁的张亮站在炒瓜子的摊位前,看着摊主挥动着手中的铁钎,搅动大铁锅里的瓜子,现场炒瓜子,都忍不住咽口水。
只有在赶集上才会见到现场炒瓜子的,在供销社可是见不到,都是卖提前炒好的。
四个人一人一个糖葫芦拿在手里吃,又惦记着这炒瓜子了。
黄东瑞拍拍胸脯,大包大揽,我请客,一会给你们一人买一大把瓜子,你们拿回家吃。
黄东瑞掏了3毛钱,给四个人一人买了一大把瓜子吃。
黄东瑞瞧见沈冰月和封国栋转悠过来,迅速跑到卖糖葫芦的摊位上,花了4毛钱又买了两根糖葫芦给俩人。
沈冰月觉得表弟还是挺大方的,十五岁的孩子有了钱会在小伙伴们面前炫耀一番的,他花钱给你买糖葫芦,要是不接倒不太好,会伤他的自尊心。
于是就享用了黄东瑞给的糖葫芦。
封国栋不爱吃甜的,沈冰月举着自己的糖葫芦,封国栋只尝了一个,把自己的整个糖葫芦带回沈家,打算送给沈小冬吃。
黄东瑞见沈冰月吃了自己买的糖葫芦,心里美滋滋的,又带领着几个表弟忙着去看捏糖人,玩得不亦乐乎。
沈冰月逛回来,沈妈立马迫不及待地和俩姐妹一起也出去逛逛。
前几年,沈家庄过会沈妈发愁怎么招待亲戚,亲戚们知道沈家穷,也不想过来白蹭饭,沈冰月的大姨和三姨总是会从家里拿点白面或者鸡蛋啥的过来贴补沈妈。
沈妈上集会也只逛不买,只过过眼瘾罢了,穷嘛,没办法。
今年不一样,沈妈有钱了,买了五只小鸡崽带回家里来养,还给俩姐妹在供销社的摊位上掏了四块钱一人买了一盒雪花膏,说是不光年轻人能用,30、40多的妇女也要沫沫呢!
俩姐妹知道,沈妈现在日子过得好了,就不客气的收了起来。
沈冰月的三姨,38岁的黄长玲把雪花膏抹在手背上,闻了闻香气,笑呵呵地道:可香了,我可是头回用雪花膏呢,两块钱一盒呢,真是贵。二姐你咋光给我和大姐买,你也买一个试试。
沈妈有些腼腆地笑道:我有呢,闺女给买的,不光有雪花膏,还给我拿了蛤蜊油呢。
黄长玲就开始猛夸:还是有闺女好,闺女是妈的小棉袄,有点啥好的都能想起来给老妈也送点。
沈妈确实很欣慰,闺女嫁得近,日子过得也好,总是惦记着自己,怕自己不舍得添置新衣服,这两年给做了两身新衣裳送过来呢!
沈妈欢喜地抱着小鸡仔回到了家,沈爸就忙乎着给把小鸡仔放到纸箱里,在纸箱子上面戳了好多小洞洞,防止小鸡仔闷死。
小黑带着最后的一只小狗崽总是往跟前凑,被沈爸警告了:可不许偷吃小鸡崽!
沈妈见了嗔怪道:把纸箱放高点,狗又听不懂人话,放高点别让他们勾到了。
沈爸笑呵呵好的辩解:你不懂,狗可聪明了,养好了听说相当于3、4岁小娃娃的智商呢,能听懂,多交代几遍就行了。
沈爸忙着训练小黑,让它懂得小鸡崽是需要它保护的,不是给他准备的口粮。
简直是一片喜庆,沈冰月心情极好的哼着歌,抱着孩子去沈大江家和几个小姐妹也聚聚。
今日,简直比过年还热闹,沈家庄的日子过得好了,这次来赶集的、卖货的都多,可谓供销两旺。
封国栋也早被王万里拉走,去沈二江家打扑克去了。
封国栋也就顺便问了问王万里的看法:要是我辞去国营饭店的工作,去养鱼,你会不会觉得我不务正业?
封国栋详细地解释了一遍,王万里就不是个循规蹈矩的,就开始絮叨:我总觉得有钱挣才是王道,现在啥不靠钱来买,虽说没票也不行,但有钱了也就有票了,以后也一样,冰月妹子是个能行人,你作为她的丈夫,没有压力才怪呢!要是你决定养鱼了,本钱不够我可以借给你。
我知道国营饭店负责人是吃皇粮的,名声好,去哪都不用求爷爷告奶奶的,不过有利就有弊,就是你得死死的绑在那里,一周只能休息一天,而且你的工资是死的,就算顶破天了一个月到不了一百块。
王万里这么说,就证明他一个月肯定挣得不止一百块啊,要不然也不会如此看不起一百块钱啊!
这个时候的一百块钱还是很经花的。
封国栋第一次羡慕了王万里,是个能挣钱的,虽然他的发财路暂时不适合自己。
王万里又自嘲了句:不过我现在干得上不了台面,所以也就说一下我的看法。
封国栋轻蹙眉道:媳妇其实很喜欢画画,我们结婚这一年多来,一直在看高中课本,上个月,我听广播上也在提恢复高考的事,就在想,要是她能考上了,我得多挣点钱,让她无忧无虑地上几年学,这两年她为了挣钱确实很拼命,今年香菇大棚需要啥材料我都抢着去弄,她就能轻松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