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姜正德为什么要专程送姜宁宁一趟的原因,姜家人平常都靠下地挣公分过日子,为了送姜宁宁去县里,他还专门请了假。
不过大队长是姜正德的亲大伯,请假倒也容易,姜父去上工的时候说一下就行了。
昨天晚上姜宁宁在一旁听着,也算是弄清楚了自己这份工作的来龙去脉。
姜宁宁有个姐姐,前两年嫁到了县里,她这姐姐是高嫁,婆家条件不错,姜宁宁的这个工作是由她姐姐的公公牵线,家里掏钱买下来的工作指标。
这供销社里的工作的指标可不是谁掏钱都能买到的,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好几年都不一定会有一个空位,姜宁宁这次之所以能得到这个机会,是因为她姐姐的邻居是供销社的正式工,前不久得了病,这病不好治不说,治好之后也不能再像之前一样下力了,所以就想把工作卖掉,换成钱。
供销社这么好的工作,一般人是不会舍得卖的,就算是自己做不动了,也会选择把让自己的家人顶上这个缺,然而供销社招人要求至少要有初中文凭,姜家姐姐这个邻居自己的儿媳妇和女儿小学都没毕业,满足不了要求,就只能卖出去了。
之后的事情就不用说了,姜家疼女儿,花钱把这工作买了下来。
工作虽然有了,不过因为姜宁宁现在是临时工,转正之前都住不了供销社的员工宿舍,所以到县里后她只能暂时去她姐家里住。
姜父他们也不是那种扒着亲家家里吸血的人,这次女儿要在亲家家里暂住,给房租亲家碍于面子没收,所以这次他们就多给姜宁宁准备了些口粮,这粮食送到县里后,就是大家一起吃了,也不算是在亲家家里白吃白住了。
这次姜宁宁去县里,姜母足足给她准备了一百五十斤粮食,其中五十斤是大米,一百斤是晒干的红薯块,这些粮食是她两个月的口粮。
姜母知道女儿娇气,最不喜欢吃红薯,平常她在家里给女儿舀的都是白米粥,半点红薯都不带,女儿到县里之后就没有人会这么骄纵她了。
姜母也想多给女儿带点大米,不过今年的水稻还没收上来,家里的大米本来就没剩下多少了,小儿媳妇还坐着月子,总不能把所有的大米都弄到县里去,所以只能委屈女儿也吃点红薯了。
姜母对女儿的确实宠爱无人能比,因为除了粮食外,今天早上她还偷偷塞了二十块钱给姜宁宁,让她到县城后机灵一点,时不时地买点菜,买点点心回去,多少也是个意思,别让亲家有机会挑理。
姜母的钱是用一张手帕包着的,她给钱的时候姜宁宁看得分明,这二十块钱是那块手帕里面额最大的钱了,剩下的都是些毛票了。
想来家里给姜宁宁买了工作后,就没剩下多少家底了。
姜家所在的大队离县城约莫十几里路,这路也不是后世的水泥路,就这么十几里路,姜宁宁和姜正德两个人走快一个上午才走到目的地。
姜正德因为不放心妹妹,这一路上也念叨了不少,主要就是叮嘱妹妹到了县里要好好的,千万不能惹亲家生气,她到县里后到底是寄住在别人家里,要懂事一点,不要惹人生厌,免得让她姐姐在婆家受气。
昨天晚上姜宁宁就听她嫂子和妈说了她姐不少事情,她这位姐姐名叫姜蓉蓉,姜蓉蓉长得好看,性子也好,十八岁就嫁到了县里,二十岁生下来一对双胞胎,如今的日子过得十分的红火,用姜家大嫂和姜母的话来说,姜蓉蓉可算是姜家兄妹四人中最有出息的人了。
姜宁宁他们到的姜蓉蓉家里的时候,家里就她姐姜蓉蓉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在家。
不是姜蓉蓉婆家故意怠慢她娘家人,而是她嫁了个好人家,公公婆婆外加男人都有工作,平常他们中午都是在单位的食堂里吃饭,所以这会儿都没在家里。
姜蓉蓉的孩子刚两岁,有点怕生,词汇量也不多,见了姜宁宁他们也不会喊人,只会躲到妈妈身后探出个脑袋打量他们。
眼看着时间也不早了,姜蓉蓉也顾不上和姜宁宁他们叙旧了,她把两个孩子姜宁宁身边一推,就转身出去忙活中午要吃的饭菜了。
姜宁宁在现代的时候就要帮着她嫂子带孩子,所以她对着小孩子有足够的耐心,很快就和两个外甥玩到了一起。
姜蓉蓉为了招待哥哥和妹妹,也十分的舍得,中午不但炒了酸辣土豆丝,烧了蛋花汤,还做了土豆红烧肉,的亏她家里有两个炉子,不然光是这几个菜,就要煮上许久了。
姜蓉蓉的厨艺十分好,那大块大块的红烧肉整整齐齐的堆在盘子里,和饭店里的红烧肉比起来也不差什么,绝对称得上是色香味俱全。
以前姜宁宁以前嫌红烧肉油腻,是从来都不肯碰的,如今也不知道是不是现在这具身体太馋肉了,这红烧肉刚端上桌子,她就开始不由自主地分泌口水。
饶是姜正德作为家里的老大,平常在两个妹妹面前十分注意自己的长兄架子,在红烧肉端到桌子上后,那眼睛也一直在往桌子上瞟,可见也是馋的。
都是亲兄妹,也不用说那些客套话,姜蓉蓉坐上饭桌后就连忙招呼姜宁宁他们吃饭,而她自己一边靠着一个孩子,一勺一勺地给孩子喂着饭,自己一口没吃上不说,还不停地催促着姜宁宁他们多吃一点。
姜宁宁见姜蓉蓉一个喂两张嘴显得有些手忙脚乱,直接把伸手旁边的一个小家伙抱到了自己腿上坐着,一勺一勺的喂他吃起了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