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81页
    侍女们一个个匍伏在地,噤若寒蝉,不敢做声。
    姜宛卿冲着他的背影叫道:本宫偏要留人,那个沈家女是本宫当着众人的面要下的,你要是连她都不给本宫留,本宫就要你好看!
    风昭然充耳不闻,一径远去。
    蒋氏瞧着屋内东西碎了一地,姜宛卿又披头散发,风昭然脸上还见了血,这下是当真相信这夫妻俩势同水火了。
    姜宛卿气呼呼道:那沈家女呢?怎么还不过来侍候?不过是一点皮外伤,又不是缺胳膊断腿的,难道还要本宫去接她吗?!
    蒋氏本来想以沈慕儿负伤不能服侍为由,用别的侍女换下沈慕儿,此时当然是一声也中吱,一面让人去请沈慕儿,一面温言宽慰姜宛卿。
    等到沈慕儿过来时,这满地的残局也收拾得差不多了,蒋氏还不肯走,说要侍候姜宛卿进膳。
    姜宛卿也不好做得太明显,只很随意地问了沈慕儿几句家常话,诸如年岁几何、识不识字、可有许人家之类。
    然后道:留你在本宫身边,是看在你一片孝心的份上,你可莫要以为你从此成了本宫人的,就打着本宫的幌子出去生事。本宫丑话说在前头,外朝的事情本宫一概不管,你爹贪不贪墨的跟本宫也全无干系,你在本宫这里就是个丫环,小心侍奉,将来本宫带你为皇宫。
    沈慕儿脸上掠过屈辱的神情,叩头道:是。
    蒋氏冷眼旁观,确认这两人确非一路人,终于放了心,告辞离开。
    姜宛卿确认蒋氏真走了,立即起身扶沈慕儿坐下:你的伤怎么样了?
    娘娘不必担心,只是一点皮外伤,看着血流得虽多,是因为殿下让道长准备了一只血袋,让民女缝合在衣下。
    姜宛卿诧异:殿下吩咐的?
    风昭然什么时候这么有人性了?
    说起来还要多谢娘娘。沈慕儿道,殿下说民女颇得娘娘眼缘,若是让娘娘知道殿下让民女伤得重了,娘娘会在心中责怪殿下。
    作者有话说:
    造假技术哪家强?东宫太子和娘娘!
    (押对韵了吗?)感谢在2022-08-04 23:59:24~2022-08-05 23:58:4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梦之焰、24177587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七十二章
    打是亲,骂是爱
    姜宛卿听完觉得有点奇怪, 风昭然何时会因为她的心情而改变自己做事的方式?
    唯一的可能,就是按风昭然有话不实说的习惯,大约是拿她当幌子, 实际是怜惜沈慕儿,不愿沈慕儿受伤太重。
    姜宛卿忽然想到了上一世的事。
    那时风昭然已经登基,她的身体日渐孱弱, 难得出门, 有一天秋高气爽,姜元龄百般劝她出门走走,总不能一直躺着。
    她却不过姜元龄的好意,和姜元龄去逛了逛御花园, 就见园中凉亭中风昭然在和沈慕儿说话,宫人皆避得远远的, 同时把守四处,不容人靠近。
    她自然也停步了。
    姜元龄道:那位是沈姑娘是不是?听说她新封了县主,她倒是很能讨陛下的喜欢,让陛下对她恩爱有加。
    姜宛卿听出了姜元龄语气那一丝丝往外溢出来醋意。
    她想说如果风昭然对沈慕儿真有意,何必封县主, 直接封妃不就得了?
    但她没开口, 一来是着实累得很, 没有说话的力气, 二来, 她倦了向姜元龄解释风昭然对自己的无意这恨海情天都是他们两个人的,跟她有什么关系?
    姜元龄怀疑沈慕儿时常去陪姜宛卿说话,是因为想从姜宛卿这儿打听风昭然的喜好。最后反复交代姜宛卿以后没事别让沈慕儿进东宫。
    姜宛卿没听。
    身体在极为虚弱的时候, 可以听见死亡的脚步声, 她心里很明白的自己的日子不多了。
    在为数不多的余生里, 沈慕儿每天的到来已经是她最后的一点快乐了。
    那时姜宛卿以为风昭然心中唯有姜元龄一人,所以丝毫没有想过风昭然对沈慕儿动心的可能。
    但现在想想,风昭然对姜元龄的深情既然全是假的,那么倒很有几分可能是喜欢沈慕儿,只不过沈慕儿志存高远,不愿被拘束于后宫,所以才没有封妃,只封为县主。
    娘娘?
    沈慕儿只见姜宛卿的视线一直落在她脸上发怔,忍不住开口唤了一声。
    姜宛卿这才回神,细问去年驿站一别后的详情。
    当时风昭然派人伪造出沈氏父女坠崖的假相,追杀的杀手满意而归。沈氏父女便在一处偏僻之地安置下来,直到不久前风昭然来到姚城,派人将他们接了过来。
    就像姜宛卿料想的那样,沈怀恩要光明正大回来治水并非易事,在今日之前,沈氏父女一直悄悄藏身在城南无量观中。
    这座无量观张述带着南疆军渗透经营下来的一处据点,空虚因为在京中名头太盛,恐怕姚城有官员入京时见过,所以也不便直接跟在风昭然身边,而是化身为无量观一名道士。
    沈慕儿在言谈之中对风昭然甚是推崇,姜宛卿忍不住问她觉得风昭然这人如何。
    殿下很聪明,像是比旁人多生了好几个脑袋。沈慕儿笑道,我自幼常被人夸聪慧,能过目不忘,少年无知时亦以天才自诩,但自从认识了殿下,才知什么是天才。我自小跟随在父亲身边学习水利之策,耳闻目染十几年,尚拿不出好主意,殿下只不过是与父亲长谈了几次,便常有灵慧之思,父亲能写下那卷双层筑堤之策,殿下当居首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