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2页
    朝廷的援军跟粮草其实都准备发了,只是半道上被人给截住了,按下了这事儿。
    萧元涣前脚动完手脚,后脚便有人气势汹汹地冲进他的府门,替他主子质问自己为何拦下援军跟粮草。
    萧元涣还是不紧不慢:急什么?再熬两天等他们熬不住了再去送兵送粮。我这么辛苦一场,总得让天下百姓知道谁才是真正的英雄吧?
    萧元涣并非真的想看夏国灭国,支援他肯定是会支援的,但是得在萧瑾打了几场彻头彻尾的败仗之后。也唯有那时他再出兵,才能让百姓看到谁才是明君,谁才是圣主。
    援军迟迟不至,萧瑾每日都急的一个头两个大,这一日,他正收到消息,得知齐国再次召集人马准备三面进攻,正抓耳挠腮想看看如何应对时,结果想了半日,却一直没听到齐国那边的响动。
    萧瑾灵光一闪,该不会
    他匆忙跑出去,刚好在岔路口碰到急忙赶来这边的张崇明跟王从武。
    这两人破天荒地站到了一块!
    张崇明也终于不再是那副死鱼脸,眉梢之间隐隐有些激动:成了,事成了!
    萧瑾深吸了一口气,连日来的憋屈终于散尽了。
    他转向王从武:组织剩余兵力,准备反攻!
    敌疲我打,敌退我追,他就不信了,两国夹击之下齐国还能有三头六臂不成?
    作者有话说:
    今天上完了最后一天班,晚上回了家。
    第27章 背叛
    ◎李丞相的真面目◎
    临安城内,只有识字且关心政事的人才知道国家如今的处境有多么艰难。不过鉴于别的百姓还是如往前一样过着日子,总觉得夏国应该可能会出大事儿,所以这担忧的气氛并不浓烈。
    其实前线的消息没有传过来,都是因为萧瑾不想闹的满城风雨,人心惶惶,所以战场上的那些事情他都让底下人瞒着,也没怎么透露出去,
    比起这些百姓,萧元涣的消息可要快上不少。他知道临淮关对夏国的重要性,也知道光靠萧瑾肯定是守不住临淮关这一块阵地的。但是萧元涣更知道,自己还不能出手。还得等一等,等到临淮关攻陷,等到萧瑾成为夏国的千古罪人之后他外伸出援手、力挽狂澜。也就只有那个时候,他才能把萧瑾从皇上的位置上拉下来。
    但萧元涣不急,自有旁人替他着急。这短短几日功夫,萧元涣已经不知收到多少书信了,每封信都大同小异、内容毫无二致,无非就是劝他出兵,让他不要弃江山社稷与不顾。
    萧元涣理都没理,不过那个人是个主意正的,被拒绝了两次之后反而越挫越勇,派人过来的频率也越发高了。
    这日,萧元涣听底下人回禀说有人正在他,不耐烦地合上书,转身就听到了脚步声。
    看来他又是想要劝他出兵出粮了?可凭什么呢?他还没当上皇帝,这天下也不是他的天下。但是他在襄阳城的那些兵全都是他实打实养着的,也是真金白银供出来的。这样一只优良的精兵,送去临淮关那个地方岂不是白白糟蹋了他这么多年的精兵强将?
    再说缺粮的问题,户部早就已经被张冯二人给掏空了,如今都入不敷出,哪来别的闲钱给他买粮呢?还得他自掏腰包。所以,萧元涣能同意才有鬼了。
    怎么,你家主子又等不及了?难道本王说的还不够清楚?萧元涣头稍微抬了抬,视线从下而上扫过,却惊愕在原地
    来了一个他意想不到的人。
    丞相?!你怎么还亲自来了?
    来人赫然就是李廷芳。
    李廷芳对萧元涣这不紧不慢的态度失望至极。都这个时候了,他竟然还有心思看闲书,显然是没将涉及放在心上,亏他还觉得,这一位有明君的潜力。这么一想,李丞相更觉得心中悲凉。
    新上任的新君是个反复无常的,他看中的安王也是个不能顾全大局的。试问他当初怎会觉得安王沉稳、进退有度的?如今瞧着,这叔侄两分明是半斤八两。
    因为太过恼怒,李廷芳说话的时候不免带了一些火气:难道王爷真的打算眼睁睁地看着临淮关失守?臣若不来,王爷打算几时发兵?
    萧元涣还是那套说辞:你便是来了也没用,如今我手头既没粮食也没人,拿什么发兵?
    襄阳城明明有那么多的兵力,为何不用?
    萧元涣已然换了一副神色,变得冰冷异常:李丞相,该做的事本王自然会做,你也别插手太过,弄得到最后谁面上也不好看。
    李廷芳额角连青筋都冒起来了:可您当年分明答应过我
    李丞相!萧元涣一口打断了他的话,语气中全都是警告的味道,记住你的身份,不该问的事情别问。
    好,李廷芳深吸了一口气,闭上了眼睛。可他仔细一想临淮关被迫失守之后的恶果,他却又忍住了,硬的不行那他就来软的,李廷芳道:不论如何,还请王爷以江山社稷为重。临淮关绝对不可破,一旦临淮关被攻陷,国将不国,再去争大位还有什么用处呢?
    不料萧元涣根本听不进去半个字,只是随口敷衍了一句:行了本王知道了,若是没事,你就先回去等消息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