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总不能说自己是个蠢货,自打脸吧,她能一路杀过来,成为宫斗最后的胜利者,除了运气好,生了一个优秀的儿子,智商也是在线的。
她揪着一个理由,“男女授受不亲,七岁不同席……”
“有钱有闲的人家才有心情拿规矩压人。”沐晚晴办义务教育是针对贫苦百姓的,有钱人也看不上这基础教育。
“对底层的百姓来说,能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学校里认个字学学算术、女红厨艺技能培养,一技榜身终生吃喝不愁。”
只要学会这几样,再怎么难也能撑下去。
有了赚钱的能力,只要不犯蠢就能在家中争得一席之地。
太后倒不是没有同理心,而是,站在太高,无法深入理解百姓的疾苦。
何不食肉糜是。
她一生下来就养尊处优,什么都不缺,人生最大的烦恼就是担心儿子病弱的身体,孙子太少。
又怎么会理解拼尽全力却依旧养活不了自己的人?
皇上就比较了解民情,提出的话一针见血,“七岁的女孩子能做很多事情了,父母更想让她们在家里做家务带弟弟妹妹。”
事实确实如此,家中的资源都倾斜在男丁身上,女儿捞不到什么资源,还要为家中的兄弟做牛做马。
明明,她们比兄弟聪明,更有天赋,却被洗脑了,奉献自己的一切,可凭什么呢?
”那就要靠朝庭号召,各地官员的大力扶持了,若是将扫盲教育和政绩挂钩,还怕办不成吗?”
她给所有人一个公平的机会。
只要父母看到哪个子女更值得投资,能得到更多好处时,他们会多想想。
别把父母的爱看的太神圣,不是所有父母都无私爱着孩子。
很多人是投资,看重儿子是能给他们养老。
皇上深深的看了她一眼,她从来不是做无用功的人,每一步都有深意。
“那你有没有想过,这世道对女子极为苛刻,到时婚嫁时被挑刺,说什么男女同校名声不好,你让那些无辜的女孩子怎么办?”
沐晚晴微微一笑,天底下哪有没什么风险的好事。
总不能因为害怕就畏足不前吧。
只有走出第一步,才能为自己,为后来者挣得更多的权利。
权利,从来都是靠自己争取来的。
“这要靠太后了,您若站出来说,女孩子识字明理能更好的教育子女,家有贤妻旺三代,再树几个典型,多做宣传,再砸点资源金钱,让人看到有利可图。”
“太后,这是功在千秋的大好事,您难道不想在这个时代留下自己的名字吗?而不是含糊不清的杜氏,杜太后。”
沐晚晴蛊惑人心的能力太强了,太后蠢蠢欲动,下意识的看向皇上。
皇上沉吟半响,这一计划是对朝庭有利的,除了女孩子接受教育会备受争议,但,沐晚晴的话也有道理。
当然,也是沐晚晴太优秀了。
要是民间出几个沐晚晴,不,哪怕十分之一的能力,他也心满意足了。
对君王来说,都是他的子民,能带给他最大利益的就是好子民,性别不重要。
最难的一步已经被沐晚晴攻克了,她打破了女子不能当官的先例,凭女子之身位居高官之列,带动经济,给百姓们带来了切切实实的福利。
自己封爵,还恩荫了父母得了爵位,可谓是光宗耀祖,胜过无数男儿。
有这么优秀的榜样在前,民间真的一点都不心动吗?不可能的。
皇上点了头,太后就展开了轰轰烈烈的事业第二春。
前半生的目标是母仪天下,当上皇后,升级为太后,成为人生赢家。
而后半生,为慈善事业添砖加瓦,为自己和子孙积德做福报。
有太后出面,仁济堂顺利的在全国铺设开来,遍地开花,各地官府积极配合。
钱嘛,不走赋税,沐晚晴直接从生意中拨出百分之十的利润建了一个慈善基金会,所有的开销由这边出。
太后做了基金会会长,沐晚晴挂了个副会长的名号。
但,义务教育就遇到了不小的阻力,男孩子没问题,但女孩子就不行。
一些迂腐的老家伙拼命抨击,各种弹劾,各种诋毁,个个像是挖了他们的祖坟。
太后本来是可有可无,但被人这么一针对,彻底激起了逆反心理,态度强硬,不肯退让。
女孩子上个学怎么就这么难?
沐晚晴给她出了一个馊主意,哪个人怦击,太后就点名这家的女眷加入义务教育学校组织,干的好就允一个太后赐婚的恩典。
这可是后院女眷梦寐以求的好事。
都有子女的,谁不想求一个恩典,多求一道保障。
选择子女?还是选择花心风流的糟老头子?还用问吗?子女是自己生的,为他们谋福利天经地义。
老头子还有庶出子女呢,资源和家产未必都落到嫡出的头上。
有机会争一争,为什么不呢?
就这样,前脚老头子在朝堂狂喷,女眷就旗帜分明的为太后站台。
别人一看,好家伙,一家子投两边,心机狗,见风使舵的投机者,羞于为伍。
皇上肯定是帮自家老娘的,老头子里外不是人,都自闭了。
这一来一往的斗智斗勇,热闹极了,沐晚晴就在一边看热闹,并暗搓搓的出主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