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十六章 你们有救了(求生日祝福)
    三月初,来自大宋各地运送的兵甲、弓弩、以及京城军器监、弓弩院、造甲坊等军械乃至粮草等物悉数运送到了易州。
    易州城内,皇帝赵匡胤以及曹彬、潘美诸将正在商议出兵一事,粮草等物就到了易州。
    众人也是大喜,只是难在了出兵布局上,一旁穿着铠甲的潘美问道:“官家,易州城内已经兵精粮足,我等打算何时派军出征?”
    诸将也是迫切,他们也想早日班师去晋阳,杀杀刘钧老儿的威风,然后将大宋的疆土往北推,只是辽军如同狗皮膏药一般,撕扯不下,他们都躲入了太行山中,依仗太行八陉,与宋军摆开了阵仗。
    赵匡胤若有所思,他一直在等那儿的消息,“等黑石岭的消息罢,贺令图那儿马上就会有进展的。”
    潘美有些担心,他道:“官家,可是这么三四日过去了,黑石岭会出什么差错,这个我们不得而知,官家若是不放心,可以让金坡关内李继勋与李处耘将军率领斥候先去飞狐陉骚.扰耶律休哥他们军队。”
    “眼下飞狐陉内已经增兵至二万了。”
    “辽军从蔚州调集了一些兵力,除非我们能够从黑石岭找突破口,可是如今黑石岭没有消息送来,不知道那里究竟发生了什么,那些武学学生是否周全,我们的人马若是强攻飞狐陉,恐怕会得不偿失。”
    “此陉北达蔚州,两崖峭立,一线微通,蜿蜓百余华里。古人云:踞飞狐,扼吭拊背,进逼幽、燕,最胜之地也。取下了飞狐陉,就可夺得蔚州,下一步则可进逼幽、燕之地。”
    “事不宜迟,先让金坡关早日做好准备。”
    就在这个时候,军帐外侧忽然间急匆匆得跑来一个士兵,然后高声道:“官家,黑石岭奏报。”
    “黑石岭?”众人的目光一下子看向那个士兵,那个士兵立即将奏报交给皇帝赵匡胤。
    赵匡胤急匆匆地拆开封在最外面那层漆,然后看了一遍。
    赵匡胤浑然不顾皇帝的威严,他朗声道:“黑石岭已在我宋军掌控下,黑石岭的一切都在这张纸条上写着。而在最近黑石岭内,辽军已经病倒了一部分,连萧思温都不能避免。”
    “官家,能否让我们看看?”曹彬、潘美二人立即问道。
    曹彬、潘美也是非常疑惑,在春天这个季节,怎会惹上这种病么,潘美将奏疏传给帐内其余诸将看,他们心底也是疑惑,“这病怎么来的如此急,不知是何病?不过辽军之中病倒了一部分,这样子也给我大宋军队减轻了不少。”
    这种事情赵匡胤也并不清楚,不过他认为是好事一桩,于是乎立即下达了军令,从易州调拨二万兵力,让曹彬与潘美二人各领一万,然后出兵西去,其余的宋军则驻扎在易州东、北二面,以防其余辽军忽然从北方南下。
    当天晚上,来自易州的军报已经传递给李继隆与李处耘二人,二人当即命斥候西去,打探飞狐陉辽军的情况。
    而金坡关,经过宋军的治理与管辖之后,这一座城池关隘眼下已经变得固若金汤,眼下金坡关内也囤积了不少的军粮。
    荆嗣与卫康几人也在随军斥候当中,他们望去飞狐陉那边,有些莫名的激动。
    荆嗣笑道:“瘟疫,来的可真是时候啊。”
    卫康却道:“瘟疫,只要我军不被沾染上阿弥陀佛了,死道友可不要死贫道啊。”
    荆嗣道:“还好提前知道了有瘟疫,军医那边也备了不少治瘟病的药材......”
    “......”
    ......
    太行山内,黑石岭这一座孤堡,如今却变得有些死气沉沉,最近一段日子,萧思温觉得自己的身子一直在变差,而且整个人之前因为得了感冒以及萧阿不底的死的缘故,现在已经横卧在病榻上,一日两餐都让手下亲随端茶送药。
    而另外一边,高勋却像个没事人一样,他倒是身子骨十分硬朗,他每天都目睹有人死去,而契丹人的巫医却每日祈祷驱除秽.物,却并没有见效多少。
    “怎不见有蔚州的军医前来此处?”高勋知道契丹人的那一种传统,只是生病了就要看病吃药,那跳大神有个屁用,这几日军中倒是死了不少的士兵。
    高勋皱着眉头,他站在吊桥上面,然后摸着冰寒彻骨的铁索,心底也如冰块一般寒冷,他望着对面苍莽的群山,不知道该怎么办。
    眼下天气越来越热,空气中也飞来了不少的昆虫,一些苍蝇也零星地开始出现了。它们将死去士兵的尸体作为产卵的最佳地点,而活人也不可避免地成为它们骚.扰的对象。
    除此之外,山林间的蚊子也成为疾病传播的媒介,那些母蚊子吸取血液,然后将疾病传播给活人,它们在死人身上叮咬过之后,又降落在其他人身上。
    而且辽军处置尸体也不是非常及时,加上巫医要在士兵死之后跳一段大神,这些尸体都要如同珍宝一般摆弄起来,然后再处置。
    那几座大营内全部放满了尸体,天气一热,里面爬满了一些不知名的昆虫,还有一些蛆虫在尸体上一拱一拱地爬来爬去,帐内的空气也不流通,一股腐臭刺鼻的味道传来,甚是恶心。
    远处搀扶而来的是零星的几个得了病的将士,他们相互搀扶着对方,看上去甚是虚弱不堪,面黄肌瘦的样子。
    高勋皱着眉头,他离开铁索桥,然后径直走去那些士兵的身旁,问道:“你们感觉怎样?好多了没?”
    “回高相公,吃了巫医的药并没有好多少,一直都在拉稀......”那个士兵话说了一半,立即皱起了眉头,耷拉起来了脸色,“高相公恕罪,小底又要去......”
    高勋也是无奈,他派人去蔚州催问讨要的军医并没有如期南下,而蔚州那边也不知发生了甚么事情。
    病急乱投医,高勋也只好让军中那些略懂医术的士兵在士兵们身上用草药试用着,可是并没有甚么用,腹泻与死亡还在继续,尸体也随处可见。
    高勋看见了那个营帐,他立即高声道:“来人,将尸体全部放火烧了,再这么下去,死的可是我们啊。”
    在黑石岭此处,辽军能够拿起武器作战的士兵已经没剩下多少了。
    “这是瘟疫。”高勋活了这么多年,他断定这就是瘟疫。
    就在此刻,忽然间从北方的那个方向来了一队人马,朝着黑石岭的方向而来。
    从黑石岭上可以明显看到他们的足迹。
    “快去看看,那些是敌人还是援军?”高勋立即让斥候去山下打探消息,若是敌军,也可早日准备作战。
    斥候领了一些兵马,往山下而去。
    过了半个时辰的样子,斥候已经返回黑石岭。
    高勋急问:“萧不花,你打探清楚了没?”
    萧不花道:“是蔚州的兵马,不过只有二十人的样子,二十人里面有五个军医。”
    “军医?那可真是太好了。”高勋一想到萧思温以及辽军士兵的那副样子,他期望那五个军医可以医治他们,这样也可减少辽军的损失。
    五个军医在其余是个士兵的护送下已经到了萧思温的房间内。
    萧思温躺在病榻上,两眼凹陷,身子有些浮肿,灰白色的裘皮、毛皮被子盖在身上都有些寒冷。
    萧思温在颤抖着,他从未感到这么冷,他感觉自己快要死了,一想起幽州城内的萧燕燕他们,萧思温的一颗眼泪滑落了下来。
    而那五个军医,看样子十分年轻,看样子又觉得三十岁不到,萧思温都觉得他们不能救助自己。
    房间内只剩下那五个军医,他们正轮流给萧思温看病。
    军医说着一口契丹话,道:“萧留守得了瘟疫之症,不过还行,我们扎针用药之后,过段日子留守就可以康复。”
    “还能康复。”萧思温听了之后还是觉得非常高兴,能活下来就好。
    另外一个军医皱着眉头,道:“我等收到高相公信函之后就马不停蹄南下,在路上耽搁了三日......还好赶上了,若是贻误军机,我等也担当不起。”
    “你们放心,这也情有可原,若是日后陛下责罚起来,我自会说明一切的。”
    五个军医全部跪在地上,道:“多谢萧留守。”
    “你们起来罢,军中将士还需要你们去救呢。”
    ......萧思温在军医的救治下,他自觉自己的身子好了一些,已经没有那些拉稀的症状了,这一晚他睡得还是挺熟的。
    黑石岭附近,山林间已经漆黑一片,这里的地势十分复杂,一般情况下根本就没有人出没。
    寂静山林,偶尔传来一二声虎啸以及狼吼,听了有些恐惧。
    一块大石头下面,隐约有几个洞口天然形成,在周围的林木掩映下,即使白天也很难发现此处,何况晚上了。
    山洞里面则有几顶帐篷,俨然一个现代作战指挥部一样,若在平常,只要靠山洞就行了,不过为了防范晚上的毒蛇以及其他虫子,到了夜晚,丛林里面到处充满了危机,端木亮以及其余几个武学学生都已经在天黑之前搭建好了帐篷。
    “殿下说这是一种瘟疫,让我们在山林间注意防蚊虫叮咬,以及其余毒蛇蟒蛇。”端木林从身后的背囊内掏出一些防蚊虫的药液,那一瓶淡黄色的液体,此刻就好比一种神药那么厉害。除此之外,他又掏出一瓶药液,这一瓶药液是用黑色的瓶子装着,在瓶子的上面贴着一张纸条,写着“杀虫剂”三个字。
    端木亮对王梁道:“这是杀虫剂,听说非常灵验,这次我们带了不少,晚上睡觉前就在帐篷四周撒上一些,这样睡觉了才安全。”
    王梁点点头,道:“端木哥,昨天晚上俺被蚊虫叮咬了一口,那个涂抹的物事叫啥?”
    “那个叫花露水,对叮咬蚊虫特别有用,听说里面用了麝香和冰片等草药,反正我也不懂,听上面说非常有用。”
    王梁躺在自己的睡袋中,“最近为啥契丹士兵死了这么多?”
    一旁的端木亮睁开眼睛,他不耐烦道:“去去去,王蛋.子,恁的话咋这么多,这个我也不知道,那刘太医才知道,不过他有个学生就在我们当中,你明天问问他去就知道了。”
    “哦!”王梁感觉自讨没趣,不过他又问道,“他叫啥,俺明天问问看。”
    端木亮闭上了眼睛,“就是那个呼延赞,快睡觉罢,明天还要出去执行任务,顺便猎点野物。”
    “哦。”王梁侧过身去,然后打着呼噜睡着了。
    “真是个憨货。”端木亮笑骂一声,然后侧着身子过去,也进入了梦乡。
    次日一大早,王梁起身之后则去找呼延赞去了,只是他并没有见到呼延赞,倒是听闻呼延赞等人去了蔚州与黑石岭山间了。
    “等呼延将军回来了,你就知道了,他们二十多个懂医术的都去了北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