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奇怪的一幕
他一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李世民女儿估计有得都和九江公主一般大。
但这事太正常不过了,尤其是李渊退位后,没事干,天天造人,以后小公主肯定更多。
李世民喝了一口,眉头皱起又松开。
“味道很好吧?”
九江迫不及待的问道。
李世民苦着脸道:“还行,对了,给谨言倒一杯,他可是寡人的救命恩人,这样的好茶,得分享分享。”
于是九江公主笑嘻嘻的给李轩倒了一杯。
李轩面无表情的接过,一口饮下。
一股涩涩的味道,在嘴里蔓延,李轩发誓,他从未喝过这么难喝的汤。
“怎么样,怎么样?”
“还不错,加点红枣会更好一些。”
看着九江公主期待的表情,李轩也不好打击她。
九江公主若有所思。
九江没有走的意思,李世民也没有赶。
他重新看向李轩,笑道:“论功行赏,我打算封你为蜀国公。你意下如何?”
以不足弱冠之龄封国公,不说大唐,放眼历史也极少。
李世民自信,这个封赏,李轩绝对会很满意,因为任何人都拒绝不了。
九江公主缓缓抬头,秀美的脸蛋上写满惊讶。
二哥居然要给眼前的少年郎,封公?
李轩面色一愣,拱起手道:“草民请殿下收回封赐。”
李世民笑了笑,打趣道:“怎么,你嫌弃小了?”
李轩苦着脸道:“不是不是,我不过一介平民,实在担当不了如此大的......”
李世民挥手打断他的话:“你三救与我,更与寡人赴险玄武门。此等功劳,放眼大唐,胜你者不多。”
“殿下,草民,草民其实是不想当官。”
李轩垂下头,忽然说道。
九江公主回神,目光平静的看了李轩一眼,端着汤壶回到李世民身边。
很低劣的欲擒故纵把戏,这种把戏在父亲和那帮老臣身上,她看多了。
眼前少年郎如此年轻,却如此工于心计,她委实不喜。
李世民皱起眉头,面露不解:“不想当官?”
李轩点头:“草民放荡惯了,实在不适合当官。”
李世民语气有些不悦:“你武功卓绝,智慧超群,不思为国出力,岂不是辜负了一腔所学?”
李轩面露郝色:“草民年纪轻轻,几斤几两自己清楚,殿下委实谬赞了。”
他起身深深一拜,再次请李世民收回封赐。
九江公主坐在一边,看着李轩表演,她很想知道这少年心机能深到什么地步。
李世民盯着李轩看了好大一会,方道:“寡人赏罚分明,你如此大功不赏,寡人如何和天下人交代?”
李轩抬头,笑道:“草民小人物一个,天下人也没有几人认识。”
李世民不语,李轩又道:“若陛下真的要赏赐,不如赏赐草民这个。”
九江公主伸手夹了一块糕点,她知道小狐狸的尾巴终于要露出来了。
李世民脸色稍缓,淡淡道:“你说。”
李轩轻咳两声,有些不好意思道:“不如赏赐草民一个免死金牌吧。”
李世民先是一愣,随即哈哈大笑,说道:“你救了寡人三次,你犯再大的罪,寡人还能杀了你不成?”
李轩无奈道:“殿下天见可怜,我真不想当官,我就想安安静静的过日子,没人能欺负我就成。当然我也不会去欺负别人。”
李世民拧着眉头,再次陷入了沉默。
“咳咳,殿下,若是以后但有需要,草民定当随叫随到。至于当官就真的免了。草民委实不愿意当官,有个免死金牌草民就很满足。”
李轩说得情真意切,九江公主咀嚼着糕点,不由重新打量起李轩。
少年当国公,如此巨大的荣耀,他真的能够拒绝?
李世民面色复杂。
封他为国公,他也思考了很久。
毕竟李轩太年轻了,肯定很多人不同意。
但他无论如何也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
他自问断人无数,李轩绝非作假。
“哎。”
李世民缓缓起身,叹道:“既如此,寡人也不为难你,就赏赐你一枚免死金牌。”
李轩面色大喜:“草民谢殿下大恩。”
李世民笑道:“另封你为太平逍遥王,待遇等同郡王。”
李轩一愣。
九江公主也是转过螓首,樱唇微张,忘记了咀嚼糕点。
只有灵动的眸子,来回在两人脸上打转。
今天的如此封赏,当真是让她大开眼界。
一个要死要活的拒绝,一个赶着趟的硬塞。
她有些理解不了。
“这不好吧?”
李轩面色踌躇,正要拒绝。
李世民道:“不许拒绝,这名头也只是虚职,没有实权。”
李轩松了口气。
“你有功于社稷,有了这虚职,虽无实权,但除了朕之外,其他人也断然欺你不得。”
李轩大喜,这封赏他喜欢。
来到大唐这么久,李轩可不会小觑大唐的官场。
前世他就是一个医院的骨科大夫,没什么当官的经验,可以说是政治小白一个。
真的进入官场,指不定被吞噬的连渣滓都不剩下。
人贵有自知之明。
更何况如今生逢大唐盛世,遇到李世民这么一个开明的君主。
在长安搞搞发明,赚些大钱养家,然后多多研究鬼谷子秘籍,倒也不负太平逍遥王之名。
见李轩那副兴奋的模样,李世民又好气又好笑。
封大官他不要,封个有名无实的官职,倒是能兴奋成这样。
真不知道这小子脑袋里装的什么。
“对了,突厥的事情,你可有什么想法?”
聊了几句,想到如今大唐面临的困境,李世民随口问了一句。
李轩略一犹豫,便道:“无解,只能议和。”
李世民脸色难看:“便只能议和?”
李轩点头道:“今突厥兵锋,无人能挡,我大唐局势也不太平,各处波涛汹涌,暗藏危机,议和是最好的办法。”
李世民铁青着脸,一言不发。
九江公主忽然问道:“突厥几十万大军千里迢迢奔袭,眼看胜利就要到手,人家凭什么议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