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1章:和尚钓鱼
    一大早的茶楼里,吴通判被杀的消息不胫而走。
    “听说了吗,通判吴大人昨夜死在城北的当铺里。”
    “可是,据说这吴通判是私通金国的奸细,所以死得蹊跷啊。”
    “金国奸细?”
    “是啊,据说他死时身上还藏着和金国来往的密信呢。”
    “哎,我大宋有这样的狗官,怕是……”
    “张大哥,可不敢瞎讲,小心祸从口出。”
    “怕他作甚。听说去年冬天,有个太学生击鼓进谏要求诛杀六大国贼,官家起初不肯。结果你猜怎么着?”
    “怎么着?”
    “这太学生急了,直接在午门外大骂官家。”
    “人家是太学生,读书人。有太祖当年圣训,人家自然可以议论国事。你就是个卖布的,能比吗?”
    “读书人如何?能识文断字,吟诗作对就不会卖国啦?这知书达理的人要是做起奸人来,怕是更厉害吧。”
    “好了,好了。还是喝茶吧。我的张大哥。”
    ......
    杭州城外,西湖东岸。
    此时,秋光正好,晴空万里,西湖里游船来往穿梭,不下数百舫。
    一条长约三丈的游船却泊在了岸边。船头坐了一人,头戴斗笠,手持鱼竿。
    “你戴个斗笠就当自己是渔翁了?”船舱里,武松瞥了一眼那根没有鱼线的鱼竿,“这小和尚,钓个鱼也古怪得很。”
    “我这是学学姜太公,愿者上钩。”亥言并未回头,“这辰时还没到,你就非要喝酒,我这做小师弟的,不得给你弄两条鱼好佐酒嘛。”
    武松的确在喝酒,闷酒。
    虽然除掉了两个奸贼,但武松心里还是不痛快。
    武松郁闷的是,接连两次,让金国王子从自己手里走掉。但更郁闷的是,自己却一时奈何不了那个神箭手。
    “武都头可是还在想那个箭手?”亥言猜到了武松的心思。
    “难道你有破解之法?”武松看着亥言的背脊道。
    “武学之道,我不是太懂。”亥言,“不过,此人快箭连出,无非是以攻其必救之法,让你无暇他顾罢了。”
    “是这道理。可又奈何?”
    “我是想......”亥言盯着自己手中的鱼杆沉思了片刻,“既然如此,你不躲、不闪、不理会他的箭不就行了。”
    “你说的轻巧,即便是身披重甲,也难挡强弓硬弩,何况此人箭术如此了得。”
    “武都头可还记得我曾说过的原息之力?”
    “原息之力?”
    “对啊,你忘了你曾单刀破重甲,一纵过山崖的事了?”
    “你的意思是,若我有那金钟之力护身,就不用怕他的箭了?”武松心里不禁一亮。
    “对。”
    “那我何时才能练......不,觉醒出这金钟之力?”
    “哎呀。有鱼!”亥言突然手中鱼竿一挑,一尾鲤鱼顿时跳到了甲板上,扑腾个不停。
    “我这没线没钩的鱼竿都能钓鱼,你又何必担心这金钟之力呢。”亥道一边抓着鱼,一边道,“武都头莫急,一切顺其自然,自会水到渠成。”
    听了亥言此话,武松也不再追问,端起酒杯又饮了一杯。
    一直以来,亥言的语里多有不合常理之处,武松也已习惯。而且自己的武功确实屡有突破,就比如,昨夜出城时,自己攀越城墙又少用了一步,驭风之力似又长进了。
    “可惜,可惜。”亥言抓着鱼看了半天,自言自语道。
    “可惜什么?”
    “可惜柳娘子不在,吃不上烤鱼了。”
    武松不由得瞪了他一眼。
    转眼已过辰时,西湖上的游船愈发多了起来。
    泛舟赏湖,游人自醉。
    亥言收起了鱼竿,摘掉了斗笠,进了船舱。
    “武都头,我想再进城一趟。”亥言道。
    “进城?为何?”武松心里道,昨夜刚死了两个朝廷命官,城内必然戒备森严,此时进城多有不便。
    “我想去把当铺那块玉佩赎回来。”
    “赎回玉佩,你这是......”
    亥言神色渐渐严肃起来,“不瞒武都头,我想回灵坛一趟,有些事情须向子玄师兄禀明。”
    “哦。”武松一时禁然有点失落,“是,你也该回去了。”
    “武都头。”亥言又斟上了一杯酒,递了过去,“今后你有何打算?”
    “不知道。”武松接过酒杯,却没喝,“云游四方,或者......”
    “倘若武都头不嫌弃,我们可相约再见。”
    “何时?何地?”
    亥言见武松有意,顿时一笑,“不瞒武都头,我此去秦岭太白山,只需三日可达。而从灵坛再回凡间,则没有限制,武都头在哪,只要约好时日,我都可前往。”
    “哦。”武松一时也没了主意,茫然地看着酒杯。
    自己该去何处?自入世以来,武松似从来想过这个问题。
    自己又能去何处?
    “不急。”亥言见武松犹豫不定,也不便催促,“待我先进城拿回玉佩,我们再做计较。”
    亥言进城的确是去赎回玉佩。不过,他没有告诉武松,他还去了一趟城东的孙记铁匠铺。
    『三尺秋火』对『一剑霜寒』,对上了暗语,亥言交给了铁匠一纸短信,让他速交柳如烟。
    信上写着:明日申时,十里坡见。亥言。
    杭州距莫干山有百余里之遥,不过飞鸽传书,两个时辰也到了。
    接到亥言来信时,柳如烟刚好也有下山的打算。
    自从大闹知府府衙,劫了府库,柳如烟一直派人打探着杭州城内的消息,以防官军来袭。
    官府那边倒是没什么消息,却传来了通判吴化成和都监黄炳路被杀的消息。
    柳如烟得到的信息显然非坊间传言可比。黄炳路死于刀下,吴化成则死于利箭,而箭簇乃是金人惯用的六寸长头。
    柳如烟早知吴化成和金人暗通款曲,而吴化成却深夜死于金人箭下,其中必有隐情。
    “莫非又和亥明大师有关?”柳如烟唯一能想到的人就是武松。
    东明山一别,柳如烟一直对武松不肯上山入伙而耿耿于怀。
    她本以为武松是不愿多问俗事,但如果吴化成之死又和武松有关,说明武松果然是行侠之心未改。
    如今亥言捎信相约,正好可以一问究竟。倘若武松果真还一直在追查金人下落,那柳如烟也正好有一事相托。
    “小姐,又有飞鸽传书到了。”门外传来了翠荷的声音。
    “今日是什么日子?这已经是第三封了。”柳如烟暗自纳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