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百五十七章 巡视宣大
    朱由校此行巡边只带了五万五千兵,其中骑兵三万,神机营的火器兵和炮兵一万,虎贲营步兵一万人,御林军五千。
    随驾巡边的,除了那些上了黑名单的文官之外,朱纯臣、蒋承勋、朱国弼等一众勋贵, 也被朱由校全部带走了。
    这些人他自然也是要处置的,既然已经生出了反心,留着也是无用了。
    自己带着这么多的军队离京,还真怕他们在背后搞事。
    并为此还召见了英国公张维贤,与他谈论勋贵之事。
    虽然有朱纯臣这等怀有异心的勋贵,可大明朝同样不缺忠心的勋贵。
    除去英国公以外, 像西宁侯、武安候、恭顺侯等一干家族, 也是忠心于皇室的。
    虽然也在背后偷偷和一些商人眉来眼去,发了一些国难财, 可总的来说,不过是贪财而已。
    并不像朱纯臣和蒋承勋那些人。
    早在之前,在得知朱纯臣联合了几家勋贵后,朱由校就已经开始提防了。
    这也是为什么他上次会出宫去英国公府的原因。
    张维贤在勋贵之中的地位极高,又是自己的心腹,由他去出面拉拢一部分可靠的勋贵,再好不过。
    毕竟他不可能把所有勋贵都屠戮殆尽的,这不就是相当于造自己的反嘛?
    而英国公也算是不辱使命,经过他的观察以及锦衣卫那边调查的情报,他结合起来,综合分析之后,拉拢了不少的勋贵。
    在得知皇帝打算至少灭了京师一半的勋贵,纵使是人精的张维贤也不能淡定了。
    一半的勋贵啊,而且陛下还明确说了,京师的几家国公,除了他英国公一家之外,其他的一概不留。
    朱由校看到他的反应也没有说什么, 勋贵的所作所为,他相信这个活了几十年的老头子比他要清楚的多。
    果然,张维贤惊讶了一会过后,就没在说什么。
    皇帝既然已经下定了决心,那就没有办法可以阻止了。
    而留守在京师的那些勋贵,虽然英国公为他们担保了,可朱由校还是有所防备的。
    许显纯的锦衣卫,会时刻盯着他们,而且他们的儿子,也基本上以历练的名义,被自己带走了。
    其中包括那六个在皇明学院学习了几个月之久的六个勋贵之子。
    朱由校把他们编入了御林军亲军侍卫中,在驾前伺候。
    其实皇帝的政策,以及这一年来的人事安排,对于武将勋贵来说,已经是天大的福音了。
    宣城伯等人领军在外,都被委以重任,掌握实权。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皇帝是要起复勋贵,把武将勋贵的地位提高,重新走上历史舞台了。
    因此得知皇帝要带着他们的儿子出去历练, 想都不想就领了旨意, 大声呼喊皇帝万岁。
    当然了,这对于朱纯臣等人来说,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正所谓平时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可他们这些人,明显心虚的很,底气严重不足。
    生怕自己干的那点事被皇帝给知道了,到时跑都没地方跑。
    可皇帝的圣旨,他们也不敢违背,只能听天由命了。
    安排好京师的防务以及留守官员后,朱由校又传了一道密旨给满桂。
    并且还派了人前往关外去联系敖汉等各部。
    谷疼
    他这么大张旗鼓的巡边,可不仅仅只是为了一个杨洪。
    那些不安分的蒙古部落,也是在他的计划当中,只不过不是首要而已。
    因为有许多官员的缘故,巡边队伍的行军速度并不是很快,一天也就能走个几十里而已。
    到了居庸关之后,许多的官员都上疏给他,提议在居庸关住两天,休整休整再出发。
    朱由校把他们召到面前,劈头盖脸的一顿臭骂,一点面子都没有给他们留。
    气的几个老头是脸红脖子粗的,可也不敢说什么。
    只寄希望于杨洪,希望他能成功把这个狗皇帝给宰了,这样大家的日子就都好过了。
    出居庸关后,巡边队伍就出了内长城,虽然还是在自己的地盘,且前面就是宣镇。
    可朱由校没有丝毫放松,反而更加警惕了。
    军中的斥候和夜不收撒了将近一半出去,方圆几十里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他可不会忘记,当年英宗皇帝领着大军,就是出了内长城而没有防备,才会被伏击的。
    因为走的慢,巡边队伍走了足足两天,才到达宣府镇镇城。
    宣府的文官武将,在满桂的带领下,早已经迎候多时了。
    进城之后,朱由校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检阅宣府的兵将。
    最终的结果当然是没有让他失望,宣镇的军队确实有了很大的改变。
    至少没有以往那般,家丁装备精良,普通军士像个叫花子一样,那么严重的两极分化了。
    随后他在满桂的带领下,又去了几个临近宣府的关口要塞巡视。
    目前的形势,长城对于大明朝来说还是很重要的,是防御草原的第一道防线,同时也是最后一道防线。
    朱由校还是比较重视的,虽然漠南草原的蒙古部落伤残不少,也陷入了小规模混战,可还是不能掉以轻心啊。
    这段时间,光是修缮宣镇辖区的长城关口要塞,就耗费了朱由校数十万两银子。
    虽然是肉疼了一波,可最起码见到了成果。
    只是朱由校依然觉得这几十万两银子花的不值,但没办法,只能花啊。
    朱由校在宣府足足住了五天才走,临行之际,他特意交代了满桂,把兵马聚集起来,随时等候他的军令。
    如果大同亦或关外的蒙古有异动,如果等不到自己的军令,必要之时,他可用王命旗牌临时调动军队出关。
    满桂虽然不知道皇帝为何会跟他说这些话,但他的忠心告诉他,服从执行即可。
    就在朱由校离开宣镇没多久,居庸关内,又有一支数千人的明军队伍,要出关。
    “我们原是驻扎在独石和马营的,现在接到兵部调令,要移驻大同,我这里有兵部文书,还请速速开关。”
    守关将领接过文书一看,发现并没有异常,又走到一旁往后打量了一番这支军队。
    突然发问道:
    “这日子怎么不对啊,兵部是责令你们四月十五日就要到大同,现在都四月二十三日了,怎么才到这里。”
    领头将领连忙解释道:
    “移交防务耽搁了几日,因此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