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忽必烈亲征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射在临安城外北郊时,煎熬了一晚上的北营蒙古大军正准备冲出营地,给南宋一个教训。
    出来才发现,昨晚“兴风作浪”,在郊外掀起滔天杀戮的南宋大军早已如潮水般退去,独留下一地的满目苍夷。
    放眼望去,视野内再无活着的蒙古骑兵身影。
    东西南三面军营依然还在燃烧着熊熊大火,一座座蒙古包被烧成灰烬,营地化为焦土,黑烟袅袅,尸横遍野,说不出的凄凉。
    无主的战马发出阵阵嘶鸣,守在主人尸体旁边,久久不愿离去。
    北营将士们茫然地望着眼前的一切,眼中满是愤怒与困惑,此战之后,他们该何去何从?是继续攻城,还是就此撤兵。
    此时此刻,唯有皇帝陛下能做出决定了。
    “回营待命!”
    北营副将带头返回营地,以蒙古人的秉性,双方结下如此血海深仇,这一战指定没完。一旦攻破临安,屠城就势在必行。
    …………
    黎明时分,持续了一夜的杀戮宣告结束,蒙古三大军营全线溃败,幸存的将士要么逃至北营,要么干脆逃往基地。
    南宋阵营的骑兵部队一路追击,足足追杀了一夜,因为杀戮太过频繁,很多将士的武器都卷口了。
    整个荒野随处可见蒙古骑兵的尸骸,这场战争根本没有俘虏一说,要么死,要么生,再无第三种选择。
    等到大军班师回城,顿时掀起阵阵波澜。
    大胜!
    此一战,南宋阵营不仅斩杀敌将伯颜,击溃蒙古大军的有生力量,更是在蒙古军营缴获大量粮草物资,极大地缓解了临安城的粮食危机。
    蒙古人的回回炮也在此役被摧毁大半。
    当伯颜被恶来斩杀的消息传出时,整座城池都沸腾了。
    作为攻灭南宋的主将,伯颜手上实在沾染了太多汉人的鲜血。远的不说,仅临安城中就有不少人的家人直接或者间接死在伯颜手上。
    伯颜一死,百姓自然拍手称快,一些人家主动放起鞭炮,以示庆祝。
    当然,好消息中也掺杂着坏消息。
    就在昨天晚上,宰相陆秀夫不幸牺牲。得知伯颜被杀,负责看押陆秀夫的蒙古军士一怒之下,直接将陆秀夫一行杀了。
    消息一出,临安城可谓悲喜两重天。
    作为南宋末代宰相,陆秀夫的死绝对是朝廷的一大损失,八岁的皇帝赵昺更是哭成一个泪人,吵着要陆先生。
    陆秀夫为国捐躯,值得后人铭记。
    …………
    临安城,北城楼。
    虽然陆秀夫的死给临安城带来一丝悲伤,可大胜就是大胜。很快,上至朝廷文武百官,下至普通百姓,无不欢欣鼓舞。
    在他们看来,临安城守住已经是板上钉钉之事,有些官员甚至已经畅想着再次主动出击,扫荡余寇,收复失地。
    当然,这些官员不过是过过嘴瘾,真要他们上阵那是绝对不敢的。
    一大早,欧阳朔就在贾诩跟许褚的陪同下,登上北城楼,举目远眺。蒙古北营大军的一举一动,都被欧阳朔看在眼里。
    眼见北营敌军重整旗鼓,欧阳朔的表情越发凝重。
    欧阳朔并未盲目自信,蒙古人绝不是什么软柿子,昨天晚上只是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蒙古大军号称百万之巨,别的不说,仅六座基地就还留着四十万大军,而且昨夜兵荒马乱,逃走的蒙古部队也不在少数。
    再算上北营大军,这些力量集合在一起,依然让人胆寒。
    昨夜一战,南宋阵营方面也不是没有战损,蒙古骑兵在大夏禁卫面前可能怂,在其他地方可就不一样。
    具体的战报还没统计上来,保守估计,至少也阵亡了三万余人。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啊。”
    当然了,经过昨夜一战,南宋阵营的整体形势相比之前,已经大大好转。欧阳朔望着北方大地,视线似乎穿过虚空,望向北面的三合城。
    那里,正是忽必烈金帐所在。
    “也该到最终一战了!”不知怎的,欧阳朔突然战意奔涌,热血沸腾,恨不得亲自上阵,跟那位传说中的元世祖斗上一番。
    或许,是欧阳朔体内的民族情结在作怪吧。
    …………
    战役第十七天,三合城。
    包围临安的六座基地中属三合城戒备最为森严,留守的四十万蒙古大军到有一半驻扎在三合城周边,拱卫着他们的皇帝。
    城池中心非常不合群地立着一顶巨大无比的金帐,周围建筑被扫荡一空,就是为了安置这顶金帐,跟城池的整体建筑风格格格不入。
    富丽堂皇的金帐中,忽必烈一夜未睡。
    接连传来的坏消息让这位元朝开国皇帝暴跳如雷,直如一头择人而噬的猛兽,让人不敢靠近。
    昨晚至今,已经有三位服侍忽必烈起居的侍女被无故打死。
    整座三合城笼罩在一股恐怖的气氛之中。
    无论是谁都小心翼翼的,生恐惹恼了金帐中的皇帝陛下。城中幸存的汉族百姓更是胆战心惊,彻夜难眠,躲在家中不敢出门。
    蒙古人暴怒之下,谁知道会怎么处置他们。
    上午九时许,三合城南门官道上突然传来踏踏的马蹄声,抬头一看,却是一支刚从前线撤下来的蒙古骑兵小队。
    守城将士见了,丝毫不以为意。因为从昨夜至今,从前线逃至三合城的败军队伍就络绎不绝,眼下这支小队看上去也没什么特别的。
    城门守军见了,更是难掩鄙夷之色。
    在蒙古人眼中,当逃兵是非常可耻的行为,为勇士所不为。蒙古军规甚至专门有规定,倘若有哪支部队不战而逃,一旦被抓回,就将施以酷刑。
    怎样的酷刑呢?做起来也很简单。
    蒙古人会将这些逃兵一个个装到麻袋里,集中丢到一片空地上,再用骑兵在麻袋上来回冲锋、践踏,直至再没有一个能动弹的。
    场面并入如何血腥,绝足以将旁人吓的脸色惨白。
    就在这时,一位城门守卫认出了领头的将领,惊呼道:“张将军?!”
    只见那人双眼无神,全身血迹斑斑,脸上也脏兮兮的,被凝固的血痂包裹着,身上的铠甲已经碎的不成样子,松松垮垮地套在身上。
    不是熟识之人,绝认不出这位落魄的将领竟是蒙古大将张弘范。
    张弘范闻言,扫了对方一眼,露出恍然的神情,这守卫却是在他麾下担任过一段时间的亲兵,难怪一眼就认出来了。
    有这一层关心,张弘范心中更有底了。
    “带我去见皇帝陛下,我是来请罪的。”张弘范声音沙哑地说道。
    听他这么一说,周围的军士齐齐看了过来。
    张弘范之名不独在南宋,在蒙古那也是响当当的,加之昨夜的一场大战,此人正是主角之一,自然就格外引人注目。
    军士们或是探究,或是鄙夷,或是同情地看着这位落魄的将军。
    按照蒙古军规,主将伯颜战死,副将张弘范战死沙场还好,可一旦没死,还活着逃了出来,那问题只会更加糟糕。
    张弘范不仅会被处死,说不定还会连累家人。
    因此,一般像这种情况,副将倘若侥幸没死,那还是在战场上自己抹脖子吧,说不定还能混个“烈士”,惠及家人。
    眼下张弘范却出现在三合城,还要面见皇帝陛下,这就非常罕见了。
    作为蒙古资深将领,张弘范不可能不知道,他来三合城,可能连陛下的面都见不到,就被下令咔嚓了。
    张弘范当然想一死了之,可联想到眼下战局,他似乎还不能死,倒不是说他对蒙古国的忠诚已经高到能不顾及家人生死的地步。
    只因在内心深处,张弘范还有些小心思,小算盘。
    蒙军大败,伯颜战死,就算忽必烈要亲征,身边也急需大将辅佐。因此张弘范想赌一把,赌忽必烈不会在这时将他杀了。
    留下他,更有价值。
    再者,昨晚的那一场大战,张弘范作为副将,积极组织救援伯颜,并无失职之处,也非临战脱逃,忽必烈了解清楚情况,应该会网开一面。
    张弘范是位惜命之人,更是一位有野心的将领。
    因此在昨天夜里,当他好不容易在亲兵的护卫下杀出重围之后,想了一下,还是毅然决然地往三合城赶来。
    “带我去见皇帝陛下。”张弘范再次说道。
    那守卫这才反应过来,说道:“您稍等,我这就去通报。”
    或许是真的天不亡张弘范,面见忽必烈的第一个难关,因为城门的一个熟人,被张弘范轻松跨过。
    如果没人通报,那他张弘范真的就在劫难逃了。
    守卫走后不久,重新折返,带来了皇帝陛下的口谕:“立即将罪将张弘范绑了,送到金帐受审。”
    张弘范闻言却是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只要皇帝陛下还肯见他,事情就有转机,怕就怕陛下连见都不愿见,直接下令斩了。
    外人不知道的是,就在这短短的一瞬间,张弘范手心已经满是冷汗,谁也不知道这位大将已经在鬼门关走了一遭。
    张弘范深吸一口气,准备进城。
    从现在开始,他就得好好想一下,怎么辅佐皇帝陛下亲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