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765页
    阿卜杜拉虽然有些好色,家里养了二十多个老婆,但是牵扯到别的方面的事情,他还是非常精明的,在看到不能用钱吸引到朱莉的目光后,马上就将这烫手山芋丢给了庄睿。
    “好,没有人再出价的话,这颗珍贵的乔治二世红宝石,就归来自中国的庄先生所有了,在此,我们谢谢庄先生对慈善事业所做出的贡献……”
    台上的威廉在接连问了几次之后,手中的拍卖槌终于重重的敲了下去,在刚才早已有人将庄睿的资料递了上去,他也知道了庄睿的姓名和国家。
    “奶奶的,打了一辈子雁,最终还是被雁啄了眼啊……”
    听着场内的掌声雷动,庄睿不知道是该哭好还是笑好了,或许自己的心态真的是被环境影响到了,在喊价的时候,未免心里就没有一丝引起众多美女注意的意思。
    现在得到了这种效果,庄睿反而有些不适应了,别的不说,就是身边近处那几个身材苗条的金发女郎炙热的眼神,就让庄睿同学有些吃不消了,更何况在向庄睿行注目礼的人中,男人还占了大多数,更是让庄睿恨不得退出这场拍卖会。
    还好场内众人的素质都比较高,在注意了庄睿一下之后,马上就移开了目光,开始进行第二件物品的拍卖。
    第二件物品是一个产自南非的粉钻,色彩十分漂亮,虽然不是很重,但是最后还是拍出了六百八十万美元的高价,这次是被帅哥皮特拍走的,也让场内的这些富豪们,见识了一番好莱坞明星们的手笔。
    接下来的几个也都算得上是国际顶级珠宝的饰品,都被人一一拍去了,在这种场合里,拍卖师的存在的确是有点多余,威廉除了在第一件红宝石的拍卖中展示了一点技巧之外,再也没能成功的引起众人的相互竞价。
    “先生们,女士们,下面要进行拍卖的,是来自古老中国文明的几件珍品,这也是由博纳戴特先生提供的……”
    在结束了珠宝拍卖之后,威廉的话终于引起了庄睿的兴趣。
    第一千五十二章 永乐大典
    “先生们,女士们,今天的慈善拍卖所进行的第二项拍品,是来自神秘的东方国度中国……六百年前的古籍,它也是最早的一部社会百科全书,目前在全世界只留存了几百册……
    这六册珍贵的古籍都由是博纳戴特先生珍藏的,现在也拿出来用于慈善事业,让我们把掌声献给博纳戴特先生……”
    威廉在台上给新出场的几件古董做了一个简单的评价,他的话也引起了一些喜欢收藏古玩的富豪们的注意,纷纷将目光看向几个推在了场地中间的水晶玻璃柜上。
    同样的水晶玻璃展柜,但是里面所放的物件,却是从钻石珠宝变成了几册书籍,在最前面的六个展柜里,每个展柜中摆放了一册书页泛黄的古籍,加起来一共是六本。
    这些古籍的尺寸都是一样的,高达近乎半米,就是宽也是三十公分,开本宏大,是以每个展柜之中,只能摆放这么一册。
    “这……这……难道是《永乐大典》?”
    在这几个展柜被推出来的时候,庄睿的目光再也看不到其它的东西了,他的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了那些展柜的书中,顾不得举止失礼,庄睿推开挡在身前的一些人,几步抢到了展柜的旁边。
    “永乐大典,卷五千八百六十八之三十六……”
    在泛黄的书衣正面,十六个笔法清秀,流畅挺拨的字体呈现在了庄睿的面前,这都是书手们用明代官用的楷书馆阁体一笔一画抄写出来的,这让庄睿的身体微微颤抖了起来,没错,就是《永乐大典》,就是那部凝结了先人们无数智慧结晶的中国古代百科全书。
    虽然书籍并没有打开,但是庄睿也能从那泛黄的书衣上,看出一层黄绢连脑包过的痕迹,使其显得格外庄重,书衣正面的左上方黏有一个长方形的书签,框内题“永乐大典”四字,字下方还有双行小字,说明这册书的卷数。
    所谓书衣,就是现代书籍的封面,因为像人穿的衣服一样包裹在书的外面,就有了“书衣”这个形象的称呼,古代书衣用多层宣纸硬裱,是元朝和明朝前期书籍装帧普遍采用的方式。
    看着这本即使是现代印刷品都很少见到的大幅书卷,庄睿可以想象,一万多册开本宏阔的《永乐大典》摆在架上,如同一个小型图书馆,真可以说是煌煌巨制了。
    朱棣篡夺帝位,被方孝孺等士大夫们视为“大逆不道”,于是想到了要继承太祖编修一部大型类书的未靖之业。
    这样,一方面透过把士人集中起来,可以消弭朝野间的抗拒力量,达到笼络士人的目的;另一方面还可以炫耀文治,确立自己的正统地位,于是就在即位的是年(1403年)七月,下令编纂《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初名《文献大成》,是中国的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全书目录60卷,正文22877卷,装成11095册,约3.7亿字,这一古代文化宝库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
    说到《永乐大典》,不能不提到主持编纂这部典籍的两个大功臣:解缙和姚广孝,这部古代的鸿篇巨著,正是在二人的主持下,在各地征召了大批缮书人进行描栏、清抄、绘图和圈点工作,历经六年编撰而成。
    解缙是明初有名的才子,明成祖朱棣很赏识他的才华,任用他主持过《太祖实录》和《列女传》的编纂,不过最让他名垂青史的,还是他主持编纂《永乐大典》的经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