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百六十一章 帝国需要你
    在今天的会谈之后,艾伦威尔逊甚至还把带来的威士忌和苏联人分享,表达自己对盟友的尊重,“虽然我们之间有着种种问题,但是我们英国相信,还是可以和平共处下去的。”
    “也许美国人并不这么认为。”谢皮洛夫听了艾伦威尔逊的话这么回应着。
    “那是美国人的事情,关于这种事情,我一个英国人是不好过问。”艾伦威尔逊话里话外的意思,请去对准美国撕咬,这个舞台是你们两个国家的。我们英国这种明日黄花,不适合参与进去。
    外交官都具有双面人生的潜质,哪怕按照历史三国占领区的合并之日已经不远了。德国也将会被正式分为两个部分。
    这个分裂德国的责任,原则上是属于英法美三国的,不过身为自由世界的一份子。艾伦威尔逊肯定认为根源还是在苏联,如果不是苏联这个国家存在,英法美三国就不会这么做了。
    他甚至准备去英占区把化工生物领域的人才释放,当然这件事苏联人没有必要知道。
    有必要知道的事情,就是美国是苏联的敌人,英国已经不是苏联主要的敌人了。
    “这位老先生的见解令人惊叹,不知道能不能和我进行一张合影呢?”虽然已经看出来了这就是苏联的二代目,艾伦威尔逊却故作不知,贴上来表示友好,并且询问赫鲁晓夫是哪里工作的,这么大的年龄还为国奔波真是辛苦了。
    “我是乌克兰人!”赫鲁晓夫话到嘴边,还是把工作地点改成了一个模棱两可的回复。这个回答既可以回答问题,又回答的不太全面。
    “乌克兰可是一个好地方。据说是世界上很少见的黑土地,是东欧的大粮仓啊。”艾伦威尔逊很是羡慕的道,“有一点我们必须要承认,有这么一块土地在手中,是一个强国必备的基础。”
    他可不是在假装羡慕,而是真的很羡慕,世界上的主要黑土地就这么几个,其中苏联、美国和中国都有,面积上也是这么排序,苏联第一、美国第二、中国第三。黑土地都是集中在寒带附近。
    这一点艾伦威尔逊绝对没有说错,美国的黑土地也是这样的,在殖民者踏上美洲大陆之前,美国境内大概是印第安人中的游牧民族活动范围。广义上印第安人的农耕部分,都在赤道附近。
    谁让北美大陆几乎就像是一个正对着北极圈的大漏斗呢?一阵冷空气袭来,直接就俯冲墨西哥湾,隔几年来一次,什么农耕民族也站不住脚。
    问题是谁都不知道寒流到底什么时候会来,和江浙一个纬度的美国南部,一夜之间就能从零上三十变成零下三十,谁能扛得住?
    农业时代的灭族寒流,导致了美国境内是游牧部落的地盘,而且比起赤道附近的印第安人,美国境内的印第安游牧部落人口可以说是相当稀少。
    能够得到敌人,哪怕不是最大敌人的认可,赫鲁晓夫同样是很开心的,他身上也具有朴素的爱国情感。
    “提到乌克兰人,让我想起来了波茨坦会议上,令人印象深刻的外交官,好像叫福尔采娃。”艾伦威尔逊由衷的道,“她是一位非常有魅力的女士。”
    “她啊,她其实并不在外交领域工作。”赫鲁晓夫谈性大发,还正好认识这个女干部,侃侃而谈道,“她是一个行政干部,有一个可爱的儿子,还不到两岁。”
    福尔采娃有儿子么?艾伦威尔逊回忆了一下,好像没见过历史记载啊?不过这也说得过去,他总要为历史带来一些改变嘛,不然不是白来一趟?
    这一顿威士忌是有效果的,双方的气氛也不再剑拔弩张了,目前来说,促进对苏联的出口并不是什么政治错误,美国也会苏联进行出口。
    现在美国和苏联的贸易也不是小数,美国都可以和苏联人做生意,英国当然更加可以。印象中,到了一九四九年,美国国会才通过了战后的第一个《出口管制法》,把对苏联国家的贸易管制战略以立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美国的贸易管制清单包括全面禁运类和限制出口数量类,当时杜鲁门政府认定,贸易管制的广度和深度必须能够影响苏联的整个生产体系。
    对于美国来说,某个总统宣布对其他国家制裁,其实并不是最严重的事情。国会正式立法,把制裁通过法律形势固定下来,那才是大事。
    对英国来说,目前美国都和苏联进行贸易,有什么资格对英国指手画脚。而且就算是拉拢盟友对苏联进行技术封锁,突破口也是存在的。
    比如说法共存在的法国,意共存在的意大利,这都是潜在的突破口。而且也确实被苏联突破了,尤其是灵活站队的意大利,在冷战当中每每率先投敌,在其他国家都没法和苏联做生意的时候站出来,从苏联身上吃到了最大的蛋糕。
    当然,作为西方国家的一员,意大利不敢大张旗鼓的向苏联提供技术设备,他们把双方的合作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双方的合作主要集中在民用工业领域。
    意大利把冰箱、汽车、钢管等产品输出到苏联,并向苏联转让了一部分生产技术,从苏联换回了巨额的外汇和丰富的资源。
    最典型的就是苏联的汽车工业,苏联的汽车工业可以说大部分是意大利的功劳,苏联最著名的拉达汽车原型就是意大利的菲亚特汽车。
    作为回报,苏联不仅向意大利支付了大笔的真金白银,向意大利购买大量的商品和技术,而且还以优惠价格向意大利出口石油、天然气等资源。
    英国的技术不比意大利强多了?这种事情,既然法国和意大利都能做,英国有什么不能做的?
    在柏林波茨坦宫的谈判记录,源源不断的被随行的探员传回伦敦。艾伦威尔逊的一番文攻武吓,尤其是在道德底线上的灵活立场,让诺曼布鲁克十分赞赏。
    罗罗公司的发动机技术,也从之前的几十台,变成了首批三百,全额付款的合同。至于英属马来亚的橡胶和锡矿进展也十分顺利。
    “爱德华,苏联是不是真的阵亡了两千万人?”诺曼布鲁克和自己的前任爱德华·布里奇斯聊天时候分析道,“不然无法解释这件事,艾伦出发之前列举的种种条件,几乎已经全部达成了,我本来以为没有这么容易呢。”
    “德国阵亡八百万人,比较一战时期法国本土的平民损失,苏联肯定付出了更大的代价。但苏联绝对不会承认的!”爱德华·布里奇斯长出一口气道,“目前外交部的外交官们也是两种态度。”
    “一部分倾向于保守党的言论,应该马上和美国人站在一起对抗苏联。另外一部分就如同现在工党政府,偏向美国但不要和苏联闹翻?”诺曼布鲁克当然也知道外交部现在,对美国和苏联采取什么对策的争论,“艾德礼首相选择的是后者。”
    “首相怎么想的我们是无权过问的。不过艾伦确实很适合做外交工作。”微微一笑道,“这证明了我之前的判断是正确的。”
    “是啊,这一次的谈判十分的出人预料。艾伦真的把苏联人吓住了。”诺曼布鲁克大为惊奇的道,“目前海外殖民地当中,英属马来亚的橡胶和锡矿,本身就是赚取外汇的重要产业,美国人非常的需要,现在又打开了重要的苏联市场,马来亚的地位会更加的被看重。那么在英属印度的驻军撤离之后,要加强在马来亚的军事力量。”
    “还有波斯湾?对了美国人正在召集各国商讨援助计划。”爱德华·布里奇斯沉吟了一下道,“首相对美国的援助十分渴望,我们要尽量争取最有利的那部分。”
    波茨坦宫,艾伦威尔逊主动伸手和谢皮洛夫伸过来的手握在一起,就在刚刚两人代表了两国政府签署了贸易备忘录,为英属马来亚的出口打开了方便之门。
    这是一笔双赢的合同,苏联并不吃亏,人工合成的技术再厉害,也没有天然的橡胶省事。对于大英帝国来说,目前世界上最大市场是美国,第二大市场就是苏联,苏联愿意打开方便之门,对英国绝对是一件好事,两大强国伺候英国,这福分还小嘛?
    艾伦威尔逊有足够的理由向伦敦交差了。他已经为英国争取到了比历史上好上无数倍的合同,现在完全是志得意满的状态。
    双方握手友好告别,艾伦威尔逊一行人也回到了柏林的英占区,准备经过波恩停留片刻打道回府,运作运作,去马来亚继续为帝国做贡献。
    “伦敦的电报,艾伦。”艾福尔早就等着艾伦威尔逊了,见到他回来直接拿出来了伦敦的电报道,“让你先留在大陆,下个月在巴黎有一场重要会议,你的名字在出席名单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