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农门妇_分节阅读_11
    依着碧青是不想跪的,可婆婆跟小叔都跪下了,碧青也只能跪下,心里想着这就是官跟民的差别。
    杜子峰瞧着眼前的小丫头,说不清自己心里的感觉,来的路上里长已经跟他说了这个大郎媳妇儿的身世,是王大郎的娘为了给二儿子冲喜,用一口袋黍米换回来的,年纪幼小,命运坎坷,照理说,应该是一个凄苦的女子,可她给自己的感觉,却并非如此。
    杜子峰也说不出来哪儿不一样,就是觉得她不怎么像一个乡下丫头,看着跪在地上的人,又不禁暗暗摇头,或许是自己多想了,这丫头只是胆子大些,运气好些罢了。
    而发现番薯并且种植成功,的确是大功一件,从大齐开国,圣明的太祖就制定了详细鼓励农桑的条例,并颁布各州府县,其中明文规定了,对于发现新的庄稼品种并种植成功者的奖赏。
    想到此,杜子峰亲自搀起跪在地上的何氏,温声道:“你家并无人犯王法,本官前来只是想亲眼看看这个番薯是不是真的,并无他意。”
    除了王富贵这个里长,何氏这辈子见过最大的官,就是当年来征兵的那些人,哪见过县太爷啊,在她眼里,县太爷就是云彩尖儿上的人,虽然心心念念的想着大郎当官回来,可要让她说清楚希望大郎当个什么官,她自己也不知道,只不过作为最底层的老百姓一听官儿,下意识就怕。
    即使杜子峰温声安慰了两句,何氏依旧怕的腿软,碧青见她站都站不住,就叫二郎把何氏搀进屋里去。
    即使心里害怕,走到门边的何氏依旧回头看了碧青一眼,眼里的担忧令碧青心里不由一暖,短短的几个月,自己跟何氏二郎已经成了真正的一家人。
    碧青深吸了一口气,记得古代都颇重视农桑,自己发现番薯的事儿,怎么也不该是罪过吧,想到此,看向杜子峰:“番薯是我无意发现的,随手栽在菜园子里,不想就活了,还结出了这么多番薯来,大人若是寻根究底的非要问来处,小妇人也是不知的,如此,大人还有旁的话问吗?”
    杜子峰愣了一下,半晌儿方低声道:“你念过书?”
    旁边的王富贵眼睛都瞪的老大,直愣愣盯着碧青,那种目光,仿佛碧青念过书是多不可思议的事情一样。
    碧青脑子里迅速转了不下十个念头,这里不是现代,即便是男人,识字的也不多,能念起书的大都是富家子弟,哪怕是所谓寒门出身的士子,也不可能是自己这样的乡下丫头。
    从小五嘴里碧青知道,这十里八乡都算上,识字的一共也数不出五个来,其中还包括给二郎看病的那个庸医,自己这样的是完全不可能有念书机会的,又怎会识字。
    可碧青也知道,自己露出了太多马脚,让一个受过多年教育的人,装成不识字的乡下丫头,比什么都难,说话用字不自觉就会带出来。
    自己是个外来人,村子里人心思简单,性格朴实,又都是没什么见识的农户,自然不会留意这些,而这个男人是当官的,在官场上混的人,心思缜密观人于微是基本条件,所以这件事自己不可能瞒过去。
    哪怕他刚才这句话是试探,自己的迟疑也说明了一切,好在自己并不是王家村土生土长的,这就给了她闪转腾挪的机会。
    想到此 碧青摇摇头:“并不曾正经念过什么书,在家时,邻居住了个落第的秀才,跟我家走动的勤便,闲来无事就教我认了些字。”
    王富贵的眼睛瞪的更大,心里就琢磨,这王大郎是走了什么狗屎运啊,一口袋黍米就能换来个识文断字的媳妇儿,这可真是,大郎爹的坟头上都冒青烟了。
    大概觉得碧青的理由说的通,男子并未再问下去,而是说了发现新的庄稼品种有奖励的事,碧青愣了半天,以为自己听差了:“大人是说,官府会奖给我银钱?多少?”这么说着,眼睛直勾勾盯着男人。
    大概被碧青市侩的嘴脸惊住,男子有些不自在的咳嗽了一声,点点头:“朝廷规定,发现新的庄稼品种,并栽种成功者,奖银十两。”
    十两?碧青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好运,一瞬间有种中了大奖的感觉,本来王富贵把这事儿捅到官府,还以为赚钱大计黄了呢,不想,竟然官府有奖赏,还是十两银子。
    碧青现在初步弄清楚了,这个世界的物价水准,十三文钱可以买一斗黍米,一斗黍米等于十二斤,这么算下来,一斤黍米也就一文钱多一点儿,而一千文铜钱可以换一两银子。也就是说,十两银子就是一万文,可以买一万斤黍米。
    碧青眼前仿佛堆满了黄澄澄的黍米,有了这些黍米,爹娘弟妹再也不会挨饿了,这么想着眼睛竟忍不住有些酸涩,一眨眼两串眼泪就落了下来。
    碧青赶紧抹了去,现在可不是感伤的时候,看向用奇怪目光盯着自己的男子,碧青也顾不上他怎么想了,冲着他一伸手:“既如此,银子拿来。”
    ☆、第14章
    “公子,刚那丫头的话您真信了不成?”马车出了王家村,管家杜忠才开口。
    他是杜家的老人儿,在相府当了大半辈子管家,什么人没见过,莫说一个乡下丫头,就是朝堂上那些心有七窍的官儿,往自己跟前一站,不用开口,也知道打算着什么心思,不是少爷出来历练,老相爷不放心,自己这会儿还是杜相府高高在上的管家呢。
    说着,看向公子,二公子并非相府嫡子,是相爷在外头生的庶子,一直养在外头,七岁才接进相府认祖归宗。
    也是因大少爷实在荒唐,不喜读书不说,成天纠集一帮纨绔子弟吃喝玩乐,今儿西山打猎,明儿章台走马,就是不干正经儿事。
    先头相爷也下狠心管教过几次,奈何夫人上吊抹脖子的护着,相爷有心管也管不了,眼瞅着是个不成器的,只怕杜家后继无人,这才从外头接了二少爷回来,。
    二少爷打小聪明过人,先生教的诗书,只一遍便能倒背如流,相爷每次考校二少爷功课,紧皱着的眉头都会舒缓些许。
    去年正是大比之年,二公子背着老爷报名科考,虽未得头名,却也是进士及第,喜报的官儿敲着锣到相府报喜,方知二公子高中,老相爷嘴里说着:“小子胡闹。”心里却欢喜非常,二公子出息,杜家就有了希望。
    二少爷外放到这冀州府间河县,也是老相爷亲自上的折子,这一点自己有些想不通的,进翰林院才是一条通天的捷径啊,不知为什么,老爷倒让少爷来了这么个小县当七品县令,委实有些大材小用。
    却也知道,相爷让自己跟着公子出来就是怕公子历练不够,自己得时时提醒,而刚才那个乡下丫头,杜忠总觉着有些怪异,一个用一口袋粮食换来冲喜的媳妇儿,胆子太大了些。
    乡下丫头见了生人,连一句整话都说不出来才正常,自己家那些乡下穷亲戚家的女孩儿,都如此,怎么这小小的王家村就出了个各色的。杜忠隐隐有种感觉,跟那丫头接近对少爷没好处,更何况,他还看到了公子的变化。
    从公子七岁进府,就是个冷性子,就算亲眼看见大少爷把珍儿打死,都没生出丝毫怜惜之意,那还是伺候了二公子好几年的丫头,这样一个冷心冷清的少爷,刚才对那个乡下丫头却颇不一样,即使没露出什么神色,杜忠也看得出来,公子对那丫头不一样,一个嫁了人的乡下丫头罢了,不管是怜惜还是好奇,都不值得公子为之驻足,哪怕片刻。
    杜子峰的目光根本都没离开手里的书卷,脸上的表情也没丝毫变化,只是淡淡开口:“番薯种植简单,产量奇高,更易于储存,若在我大齐得以普及,数年内当无饥馁之忧,这是惠及万民之策,王沈氏发现番薯的确是大功,朝廷赏银也是该得的。”
    忠叔看了公子一会儿,这么多年了,自己始终猜不透二公子的心思,更不知道公子想的什么,想起碧青,忠叔也觉着或许自己多虑了,一个乡下丫头,即便认识几个字,能翻起多大的风浪。
    再说,公子是朝廷命官,跟个乡下丫头有甚交集,想着,看向一边儿的番薯,暗道,这次是例外,他就不信那丫头还能再发现一次番薯。
    一阵风拂进来,带着一股稻谷的香气,杜子峰忍不住拨开窗帘往外头看去,庄稼地仿佛没有尽头,却并不荒凉,田里都是收黍米的农民,一家子一家子的忙活着,汗水从他们黝黑的脸庞淌下落在地里,瞬间就没了影儿。干着这样累得活儿,脸上却挂着满足的笑容。
    杜子峰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贵公子,很早的时候,他就领略了世间的冷漠残酷,即使留着一样血的父子也一样,想要什么,就得自己去争取,除了自己,谁也靠不住,亲爹也一样。
    父亲侵淫官场数年,一肚子权谋心机,却偏要做出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皇上重农,父亲就开始喜欢田园之乐,为此在府里还单独僻出一块地来种菜,兴致来时亲自动手,平常都是家里的仆人照管,收获的时候亲自呈送御前,得皇上赞一句:“杜相心系天下,身在高位,仍不忘农为国之本,实乃群臣表率。”引众大臣纷纷效仿,一时间京城勋贵家家种田,户户农耕,引为美谈,却有几人真正领会了田园之乐。
    杜子峰不由想起王沈氏,看上去十岁左右的小丫头,却给了他不一样的感觉,也不过一盏茶的功夫,他就从那丫头身上看到了真正的田园之乐。
    看得出,她在努力过着自己的生活,她的处境本应该困苦凄惨,可在她身上,自己却看到了希望。
    来的一路王富贵都在说王沈氏的事,絮絮叨叨的说着她如何会过日子,如何在短短半年的时间,就让王家的日子变得红火起来。
    忠叔提醒自己的意图,他知道,他的确动了怜惜之心,十两银子,虽是朝廷奖银,却不会如此轻易交给她,需要去衙门的司农署画押才能领出来,这十两银子若是从衙门里的三班六房里过一遭,剩下的恐怕连一半都不到。
    而自己看的出来,她急需这十两银子,虽然她掩饰的极好,那一瞬自己仍然看到了她落下的泪,自己猜,大概想起了她娘。
    马车颠了几下,杜子峰回过神来,放下窗帘,看向车厢里的番薯,心里默默措辞着需要呈送的奏折,七品知县没有越级上奏的权利,不过杜子峰一点儿都不担心,只要杜相在朝,自己的奏折应该能迅速递到御前。
    他异常清楚,父亲之所以如此扶植自己,并不是因为父子之情,而是为了杜家,如果自己那位同父异母的大哥争气,想来也没人知道自己这个相府的二公子了。
    想着,不禁牵起嘴角冷笑,他眼里的冷意令杜忠忍不住打了个寒战,暗里猜度是什么惹的二公子不高兴了,难道是刚才那个乡下丫头……
    碧青哪有空理会杜子峰主仆想什么天降的横财都快把她砸晕了,五两一个的大银锭子,一边一个攥在手里,忽然觉得自己成了富翁。
    何氏也是直勾勾盯着碧青手里的银锭子,活了这么多年,就没见过这么大的银锭子,记得自己出嫁的时候,娘从箱底儿拿出一只银镯子,给自己当陪嫁,过了门儿婆婆见了都眼热,自己那银镯子可远远没这么好的成色。
    何氏的目光依依不舍的从银锭子上移开,落在碧青身上,福星,这个用一口袋黍米换回来的媳妇儿,真是她王家的福星,有她就有好日子,有她王家就能兴旺,有她,自己的大郎就能回来,所以,自己更该对媳妇儿好。
    碧青正做发财梦呢,脑子里忽然划过爹娘弟妹的影子,瞬间清醒过来,自己是活过来了,爹娘呢,弟妹呢,这一晃半年过去了,四张嘴,那半口袋黍米能吃多久,如果朝廷没有赈灾,或者让贪官贪没了,就只有死路一条。
    想到此,碧青忍不住双眼含泪,对着何氏跪了下去,张张嘴,却实在说不出口,这个世界,女子的地位极其低下,三从四德层层礼法,仿佛一层一层的枷锁,压的人喘不过气来,在家从父,出嫁从夫,自己嫁到王家就是王家人,甚至连姓氏都要冠上夫家的姓,更不要提把婆家的钱往娘家送了。
    小五媳妇儿上回跟自己说,他们家邻居的媳妇儿看着娘家过不去,备着婆家给了半口袋粮食,就让男人打了个半死,自己怎么张口,即使这银子是自己赚来的,却也是王家的。
    可让自己眼睁睁看着爹娘弟妹饿死,实在做不到,尤其她现在有救她们的能力,只不过,何氏会答应吗,二郎能答应吗,虽然小,也是王家的儿子。
    这么想着,只能望着何氏,除了望着何氏,她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却听何氏低声道:“大郎有你这样的媳妇儿,就算这会儿娘死了,也对得住大郎他爹了,娘虽然糊涂,可也知道好歹儿,咱家如今的好日子都是你挣来的,这个家交在你手里,娘比什么都放心,怎么过日子,怎么使银钱,娘都听你的,娘信你。地上凉,身子要紧,快着起来,娘还指望着大郎回来,好抱孙子呢。”说着把她搀起来。
    虽说大郎是没影儿的事,可碧青还是忍不住有些脸红,也松了口气,婆婆这般说,就等于应了自己接济娘家。
    碧青心里感激,哽咽的道:“娘放心,我答应娘,咱家的日子只会越来越好。”说着扶了婆婆进屋歇着,出来喊大郎去邻村找小五过来,这事儿交给别人自己不放心,小五机灵妥帖,也只能劳烦他跑一趟……
    ☆、第15章
    对于沈家来说,粮食比钱更有用,其实,就算自己送多少粮食过去,也不如自己种出来有用,所谓救急救不了穷,靠着接济终归不是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