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农业大国,数千年来,酒的命运一直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酿酒需要粮食,需要贮酒的地窖,酒业兴盛的年代,往往意味着粮食丰产,百姓安居乐业。
这之中,啤酒因为饮用量庞大,对于粮食的耗费更是天文数字。普遍供应的啤酒背后所象征的,往往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轻工业水平和农业生产力。
伴随着 1985 年「啤酒专项工程」实施,中国建设银行出资 8 亿,地方自筹 26 亿,加上国家用以购买先进流水线的 2000 万美金,中国正式拉开了“本地自创“啤酒的阀门。
【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超100种音色,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换源神器,huanyuanapp.com 换源app】
在那之前,如果说中国最具地方经济特色的货品是烟草,那么在此之后,这一头衔的所有者随即变成了啤酒。
烟草的扩散程度以省直辖市为级别,而星火燎原的啤酒厂家,则一直渗透到县城和村镇,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地方啤酒品牌的数量就达到了 813 家。
本卷描写的就是这一历史进程。
进入九十年代,伴随着地方啤酒的兴起,高税率加之对就业体系的拉动很快让啤酒成为了地方政府依仗的财税大头,随之而来的,则是一场场轰轰烈烈的本地啤酒保卫战。
这一段历史所带来的后果是,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虽然得到了保障,但中国的啤酒品牌却因力量的分散而遭受了重创,伴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不少外国名牌啤酒的入场,乌云开始在笼罩在中国啤酒业的头顶挥之不去……
明天,请大家继续同行,开启《国啤》第二卷——《心潮逐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