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六十九章 请人
    “苏兄,春秋战国诗书经,秦汉赋乐府,唐诗,我朝,先是四六骈体,后重振古文,或如令,亦称诗余,词,何必拘于文体、格律、压韵,文字才是核心。”
    但说着说着,刘昌郝忽然醒悟,与宋词相比,清词可能更“直白”,韵律也不是宋朝的韵律,那怕纳兰性德的词,于是又说:“意境亦是核心,如此首小令。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一句,若是在宋朝,除了打油诗,一般不会出现在正规的诗词里,但能说它写得不好?它都勉强能与李商隐那首有名的《无题》相媲美。
    “或如此首,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
    近来怕说当时事,结遍兰襟。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
    与大多数宋词相比,这首采桑子也有略过直白之嫌,但论意境与文字优美,有多少宋词能及之?
    不然王国维也不会在《人间词话》里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自宋以来,一人而已。
    关键的是宋词这时正处于蜕变时期,能拿得出手的好词实际也不多。
    苏姓青年欣赏水平不简单,刘昌郝念着这两首词,他仿佛如被一块巨石一次又一次击中心头,一颗心几乎跳到嗓子眼里,差一点都让他听跪了,刘昌郝读完,他立即说:“刘有宁,好令好令,难怪汝能作出明月几时有,汝当赴京城,以汝才华,会名动京师矣。”
    我赴京城与你们交流?想找死啊。刘昌郝面不红耳不赤地说:“不窍不抢,不恶不歹,不骄不躁,不张不扬,京师繁华,非吾之所也。”
    说完一拱手,赶紧走呗!
    “好一个不窍不抢,不恶不歹,不骄不躁,不张不扬,”苏姓青年突然想起,立即四下里向各店家借笔,没几人有过目不忘的记性,得赶紧将刘昌郝刚才念的《木兰花·人生若只如初见》、《采桑子·明多情应笑我》记下来。
    “二哥,其好厉害,汝远不能及。”苏眉儿带着崇拜的眼神说道。
    “人家乃是著三字经之人,才情可想而知。”
    三字经才出来,还没有多少人注意,好书终是好书,更不能小看了徐芥方的运营能力,仅过一月,便有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它,甚至枢密副使蔡挺说了一句话:“此书温厚中和,实乃罕见,当举国刊印也。”
    然后这本书卖疯掉了,虽然因为一个民与臣确实引起不小的争议,许多人家仍将它买回去当成自家孩子必备之蒙学,徐家书坊都来不及印刷,还有许多人打听作者消息,甚至有人责问徐芥方,你发行此书难道一文钱不赚?那是不可能的,只能说少赚罢了。你赚了钱,竟然一文钱润笔费也不给人家,人家不要。问题是当时有不少人在场,皆说刘昌郝穿着打扮看上去不大好,人家不要,你就不给?
    逼着徐芥方到处打听刘昌郝的下落。
    但真打听到刘昌郝下落,许多士子上门来交流,刘昌郝才会惨掉。
    …………
    武兆麟带着大伙将硝石锤碎,提纯焰硝的流程武兆麟已经熟悉了,刘昌郝交代几句,便去请人。
    他先来到梁家:“大娘娘,吾想请汝做坊头。”
    坊头懂的,沈氏却连忙摆手:“昌郝,予不懂啊。”
    “大娘娘,汝不懂无妨,可让归二娘等协助汝,坊头非是让汝做活,乃是监工。”
    “有归二娘等,为何请予。”
    “其皆是他乡人,相互不识。作坊又有许多妇人,说话荤素不忌,吾亦不好呆在作坊,须大娘娘相帮,且义父与大娘娘在乡里略有威望。”
    若论人数,在宋朝这个作坊规模不小了,区别就是季节性作坊。女子一般比男人心细,可用得不好事情更多。对于作坊来说,管理者是很重要的,刘昌郝想来想去,只好聘请他干娘相助。
    “予与汝义父何来威望?”
    “大娘娘,吾所言威望非是让人害怕,乃是使人折服。”
    这一条梁三元夫妇是合格的,夫妇两品行还可以,光品性像刘昌郝家这样还是不行,梁三元块头比较大,即便他也忌惮刘四根,同样的刘四根也不敢随便公开欺侮梁三元。整个刘梁村,能让刘昌郝真心放心的,也就是沈氏,他的二妈、四婶五婶都不行。
    沈氏有些犹豫不决。
    在她心中认为两家想要关系好,最少没有利益上的牵扯,这样的例子不要太多,进了刘昌郝的作坊不但有了利益上的瓜葛,还容易被别人说闲话。
    “大娘娘,拜托。”刘昌郝有点急了。
    梁三元蹲在边上,想了许久说:“二娘,汝去吧。”
    女人本来就是事多,一个女人都会让人头痛,况且几百个女人。
    站在自家角度最好不要去,然而妻子不去,义子那个作坊确实会有更多的事。
    “还是义父好。”
    “予不好,到作坊予让妇女一起偷懒。”沈氏嗔怪道,刘昌郝不是她儿子,也似半个儿子,大娘娘小娘娘不是叫着玩的,梁小乙去了刘昌郝家,也没有将自己当外人。且看刘家出事,若不是钱差得太多,梁三元都想卖掉自家桑园子。
    “昌郝,坐。”
    刘昌郝坐下,梁三元又说:“昌郝,汝终是刘梁村人。”
    “义父,吾懂,此次吾会请许多刘梁村女工。”
    几人说了好一会话,特别是管理方面的,沈氏威望是有了,如何管理这么多人,刘昌郝必须要说一说的。
    这才正式请人,与刘家交好的十来户人家不用说了,刘昌郝又挑了四十余户人家,总共是五十七户,余下的还有十余户条件比较好的,犯不着去请,还有二十五户人家,九成人家要么如同梁得正这样臭名远扬,要么对刘家怀着恶意,刘昌郝敬而远之,反正我已经“团结了大多数”,任你们说去。
    一粒老鼠屎带坏一锅粥,刘昌郝只是简单地挑一挑,便挑出二十五户人家,加上几户不大好的大户,如刘二根刘四根兄弟,这么多人家搅动起来,刘梁村会成什么样子,想想都可怕。
    刘昌郝将几十户人家集结在晒谷场上,说出要求与待遇。
    要求是五十岁以下,十五岁以上,太小了终是身体弱,玩心也重,太大了身体衰退不提,眼睛也不大好使唤。若是家里有两个女子合格的,也准许两人过来做工。
    进了作坊必须听从坊头与组头安排,不听从或欲偷懒者,立即辞退。卯时末辰时初,必须到作坊,申时末放工,这时天光短,实际就是太阳完全出来,必须到作坊上工,太阳快要落山下工,才下午五点钟……但想不放工,光线也跟不上,掌灯做也行,刘昌郝终不大放心,这玩意太危险。不得迟到早退,除非家里真正有急事,否则发现也会辞退。
    待遇是每天六十文钱工钱,一顿带荤的午饭,做得好鞭炮结束后,还会有丰厚的奖励,表现最好的人甚至会拿到比工钱还要多的奖励,但工钱必须等鞭炮结束后结算。
    认为工钱少了,或者当天做当天就必须要发工钱的,也不要来。
    认为这样的要求与待遇还行的,明天一早去作坊集结。
    刘昌郝说完又去牛岭寨、后山村与棘岭寨,西边还有伏沟村、朱庄、虎山寨等村子,多是赤贫户,但离的终有些远,天光又短,几乎全是崎岖的山路,遇到雨雪天气,更加难走,来回极度不方便,刘昌郝没有再请,再说人手也够了。
    第二天一下来了两百六十多人,多是一家两个,母亲女儿、或婆婆媳妇,牛岭寨还有一户,婆婆、媳妇外加两个女儿,整来了四个人。这个不要紧,马上教阅便要开始,庄稼依然要浇灌、追肥、锄草,正常上工每天估计大约在一百五十人左右。
    “哥哥,予来啦,”刘昌郝二妹带着几个小姑娘蹦蹦跳跳地跑过来。
    上次刘昌郝请了一大群半大的孩子,现在全是女工,特别有许多邻村的小姑娘,刘昌郝便没有让男孩子过来。还有一些女孩子,如薛勇的女儿,已经合乎十五岁,让薛勇妻子带了过来。
    二妹带的都是不满十五岁的几个小姑娘,有客户家的女儿,有村里的女孩子。
    刘梁村一个妇人不服气地说:“其不足十五岁。”
    其他妇人呵呵一乐,人家是不满十五岁,那又如何,二妹是刘昌郝的亲妹妹,放在作坊里玩给工钱,你都无辄,余下几个,要么是刘昌郝客户女儿,要么是与刘家关系很密切的女儿,能较真么?
    那妇人也想到了,立即闭上嘴巴。
    刘昌郝也呵呵一乐:“莫说其岁数小,今天其便是汝等师傅!”
    你们会做鞭炮么?不会,就要派人教你们,谁教你们,就是她们!
    刘昌郝又等了一会,多半没有人来了,即便来了,第一天便敢迟到,刘昌郝也不敢要,他让沈氏、归二娘、辛四娘、余六娘站了出来。
    沈氏是坊头,归二娘手巧,辛四娘嘴巴辛辣,余六娘老成稳重,上批鞭炮后面,刘昌郝也有意地安排了各个妇女动手做鞭炮,以便提前熟悉,于是让归二娘她们做了组头,否则这么多女工,沈氏一个人管理不过来。刘昌郝让盖氏、武平和王叔的老母亲共同做饭,武兆麟与韦小二平时抽空负责买菜、以及负责提纯焰硝,非管理人员,刘昌郝没有介绍了。
    开始登记,登记一人,发一个袖章,上面有一个三位数字的阿拉伯号码,又发给沈氏一个小本子,还有一支用木炭削尖的简易炭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