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百六十八章 破相论得心
    “那都是着相”,最近几天,大家在试验前段时间四祖所作问答论,纷纷在打坐时,出现许多境界,找法露师问时,这是法露师所说最多的回答。
    所谓着相,就是心跟着境界转。心一境性没有起来,归于道体的零就无从谈起。有鉴于此,法露师专门讲解了达摩禅师所造《破相论》。目的就是要让大家破除心相的迷惑,走向正道。当然,我自己也有大量的境界现前,但不知道如何处理,此时,正需要过来人加以点拨。
    这个论也是问答式的,当然也很对我们的胃口。看样子,几节课,大师上得很有针对性。也许,大师已经洞察到我们的一举一动,连我们的心理活动,都了解于胸了。这个能力,已经超过了现代心理学的专家。
    提问:若有人志愿求学佛道,当修什么法门,最抓住要领、最省力?
    回答:只有观心一个法门。这个法门,统领一切法门,是最抓住要领、最省力的修行。
    提问:为何一个法门,就能统领一切法门?
    回答:心,是万法的根本。一切法门,只是从心生。若能明白心,那么万法俱备。好像大树,所有枝条、花果,全都依赖树根。种树,只有树根活下来了,才能生长枝条、开花结果。砍伐树,如果砍去了树根,树就必死。若明白了心,以此修道,那么不但省力,而且容易成就。若不明白心去修行,费力又无益。所以要知道,一切善恶都是出于自心。在心外去求,终不会有收获。
    提问:为何向内观心,就称为明白?
    回答: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明白了四大、五阴本来虚空,并无自我存在。明白看见了自心的功用,自心会产生二种差别的功用。是哪二种呢?一、清净心;二、着染心。这二种心境,也是自然本来俱有的。虽然,它们是假借各种因缘合成。但是,它们互为对方的因由。
    清净心,恒久喜乐善因。着染体,常思念恶业。
    若不被浸染,就叫圣。就能远离一切苦,证得涅槃的安乐。
    若堕落在着染心,就会造业,由此被恶果缠绕遮蔽,这就叫凡。就会沉沦在三界中,承受各种痛苦。为什么呢?因为着染心,覆盖了真如的本体。
    所以要知道,一切善以觉为根本;缘于觉根,于是能显现一切功德树,结出涅槃的果德。这般观心,就叫明了。
    提问:上面说到真如佛性,一切功德,以觉为根本。那么在还未明心之前,以什么为根本?
    回答:无明的心,虽然有八万四千种烦恼情欲,以及各种无数恶,但是都以三毒为根本。
    三毒,就是贪、嗔、痴。这三毒心,自然能具足一切恶。好像大树,虽然都归于同一树根,但长出来的树枝、树叶却是无数。那三毒的根,由每一个根,造作百千万亿倍恒河沙数恶业,多的不可比喻。
    这三毒心,在本体中对应显现出六根,也叫六贼,就是六识。由这六识,出入所有感官,贪恋万种境相,造作恶业,障碍真如本体,所以它叫六贼。一切众生,由这三毒六贼,迷乱了身心,沉没在生死六道轮回中,承受一切苦恼。好像江河,在小水源不断流入后,变得越来越宽广,最终演化成波涛万里。除非有人能断除本源,让众水流都停息。
    求解脱的人,若能转三毒成为三聚净戒,转六贼成为六波罗蜜,自然就永远离开一切苦。
    提问:六道三界广大无边,若只是通过观心,如何免除无穷的苦?
    回答:三界业报,只是出于心。如果本来就没有心,那么即使在三界中,也等于出离了三界。三界,就是三毒。贪,就是欲界,嗔,就是色界。痴,就是无色界。所以贪嗔痴,就叫三界。缘于三毒,造作轻重不同的业力,承受不同业报,由此分归成六个去处,所以叫六道。
    提问:为何根据业报轻重,区分成六道?
    回答:众生不能明白正因,用迷误的心去修善,不能免离三界,所以投生在承受较轻恶报的三道中。是哪三道呢?就是:
    1.用迷误的心,修习十善,虚妄地想以此求得快乐。他投生在天界,那还未能免离贪欲的境界。
    2.用迷误的心,受持五戒,虚妄地生起喜爱和憎恨。他投生成人,那还未能免离嗔恨境界。
    3.用迷误的心,执着有所作为,相信邪道,以此求福。他投生成阿修罗,那还未能免离愚痴境界。
    这三类地方,就是三个受报比较轻的地方。
    那么,哪些是承受较重恶报的三道呢?就是放纵三毒心,造作恶业,堕落在承受较重恶报的三道中。
    1.若贪欲恶业重的,堕落成恶鬼;
    2.若嗔恨恶业重的,堕落在地狱;
    3.若愚痴恶业重的,堕落成畜生。
    就是这三种较重恶报的业道,加上前面三种较轻恶报的业道,总共是六道。所以要知道,一切苦业缘于自己的内心。只要能引导心,远离一切邪恶。那么,三界六道轮回之苦,自然消灭。自然离苦,获得解脱。
    提问:如佛所说,佛当时在三大阿僧祇劫中,经过无量勤苦,如此才成就佛道。为何今日又说,只要观心,制伏三毒,就叫解脱呢?
    回答:佛的教导,没有虚妄之辞。
    阿僧祇劫,指的就是三毒心。印度语,叫阿僧祇。汉语,叫不可数。
    这三毒心中,有恒沙数般的恶念。每一个恶念,都是一劫。有这般恒河沙数般不可数,所以叫三大阿僧祇。
    真如本性,既然被三毒覆盖了,若不能超越三大恒河沙数般恶毒心,如何称为解脱?今日若能转动贪、嗔、痴等三毒心,化为三解脱,就叫度过三大阿僧祇劫。
    末世的众生愚痴、理解力差,不能明白三大阿僧祇的暗示意思,于是胡乱下定义,说成佛要经历灰尘数般的时劫,就算这样还不够。这岂不是误导修行人,产生疑惑,对菩提道退失修行的意愿吗?
    提问:菩萨摩诃萨,通过受持三聚净戒,修行六波罗蜜,方才成就佛道。今日,教导修行人只是通过观心,不修戒律,这如何成佛呢?
    回答:三聚净戒,就是制伏三毒心。制伏三毒,聚集成就无量善。聚,就是相会。把无量的善法,普广聚集在心,所以叫三聚净戒。
    六波罗蜜,就是清净六根意思。印度语,叫波罗蜜。汉语,叫到达彼岸。通过六根清净,不浸染六尘,就是度烦恼河,到达菩提岸。所以,称为六波罗蜜。
    提问:如佛经记载;三聚净戒,就是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今日,只说制伏三毒心,岂不是在文字道理上有偏差吗?
    回答:佛所说的,是真实语。菩萨摩诃萨,在过去修行时,为了対治三毒,发三誓愿。
    対治贪欲的毒,誓断一切恶,所以常持戒。
    対治嗔恨的毒,誓修一切善,所以常修行定力;
    対治愚痴的毒,誓度一切众生,所以常修智慧。
    因为通过受持戒、定、慧等三种净法,所以能超那三毒,成就佛道。
    消灭一切恶,就叫断。
    通过受持三聚净戒,一切善具足,就叫修。
    通过断恶修善,万行成就,自己、他人都获得利益,普济群生,所以叫解脱。
    要知道,所修戒行,不离于心。若自心清净,那么一切佛土全都清净。
    所以佛经记载:心污垢,那么众生污垢。心清净,那么众生清净;想得佛土,当清净其心。随着心清净,那么佛土清净。三聚净戒,自然成就证道。
    提问:如佛经记载,六波罗蜜也叫六度,指的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今日说,六根清净就叫波罗蜜,这怎么理解呢?还有,六度是什么意思呢?
    回答:要修行六度,当清净六根。首先,要降伏六贼;能舍弃眼贼,离开一切境相,名叫布施;能禁止耳贼,不放逸在那些声音中,名叫持戒;能降伏鼻贼,对于各种香臭气味,自在调柔,名叫忍辱;能制止口贼,不贪恋各种味道,转而赞叹歌咏,讲说(佛法),名叫精进;能控制身贼,对于一切触觉的欲望,湛然不动,名叫禅定;能调顺意贼,不顺从无明的思想,常修通向觉悟的智慧,名叫智慧。
    六度,就是运载的意思。六波罗蜜,就好像是船,能运载众生到达彼岸,所以叫六度。
    提问:佛经记载,释迦佛示现是菩萨时,曾饮用三斗六升的乳糜,然后才成就了佛道。是因为先饮了乳,然后证得佛果。岂是只通过观心,就能得解脱?
    回答:是这样成佛的,所言不虚;是因为喝了乳,然后成佛。饮用的乳水,有二种。
    佛饮用的,不是世间不干净的乳,而是清净法乳。
    三斗,就是三聚净戒。六升,就是六波罗蜜。
    成佛道时,因为饮用这清净法乳,方才证得佛果。若说如来饮用世间不清净——掺杂起来——带有腥味的牛乳,岂不是诽谤、误导吗?真如,就是金刚不坏、无漏法身,永离世间一切苦。难道必须饮用这不清净的乳,去充饥渴吗?
    佛经记载,这牛不在高原,不在下面潮湿地方。它不吃谷麦、糠麸,也不与其它牛同群;这牛,身体紫磨金色。以上说的这牛,指的就是毗卢舍那佛。那佛以大慈悲,怜悯一切众生,所以在清净法体中,示现出这三聚净戒、六波罗蜜微妙法乳,养育一切求解脱者。这真实清净的牛产出的清净乳,不但如来喝了成就佛道,一切众生若能饮用,都能证得正等正觉。
    提问:佛经记载,佛让众生修造寺庙;铸造佛像;烧香、散花、燃灯;在昼夜六时中,绕塔行道;受持斋戒;礼拜。建立这些各种功德,都能成就佛道。若只是通过观心,就能统领一切修行,为何还要说这么多种修行方法,岂不是没有意义吗?
    回答:佛说经典,有无量方便方法。因为芸芸众生狭隘、接受力差,不能领悟佛法甚深的道理,所以假借有所作为的修行方法,以此来比喻无为的修行。若不在心里修行,只是向外求道法,以此希望获福,绝不可能。
    寺庙,是印度的梵语。汉语的意思,指的是清净地。若能永除三毒,常清净六根,身心湛然,内外清净,就叫修寺庙。
    铸造佛像,指的就是一切众生求佛道。所作所为,是为了修行通向觉悟之路,隐隐约约看见如来的真容妙相,这岂是通过金铜能造作出来?
    所以,求解脱者以身为炉,以法为火,以智慧为巧匠。以三聚净戒律、六波罗蜜为修行样式,镕炼身中的真如佛性,遍入一切戒律样式中。依教奉行,一无漏缺,自然成就真容之像,就是完全永恒的微妙身相,不是有为的败坏样式。若人求道,不明白这造佛像的真正意义,凭什么说这样行有功德呢?
    烧香,指的也不是世间的有相之香,而是无为的正法之香。香薰一切臭秽无明恶业,全都令其消灭。
    正法香,有五种:
    一、戒香,指的是能断一切恶,能修一切善。
    二、定香,指的是深信大乘,心无退转。
    三、慧香,指的是常在身心,内自观察。
    四、解脱香,指的是能断一切无明的束缚。
    五、解脱知见香,指的是观照常明,通达无碍。
    这五种香,名叫最上之香,世间无能相比。佛在世的时候,让弟子们以智慧火,烧这些无价珍香,供养十方诸佛。今日的众生,不明白如来的真实意思,只是用外在的火,烧世间的沉檀等香,希望以此福报,这样怎么得的到呢?
    散花,也是这个意思,指的是常说正法。一切功德花,饶益有情众生,散在一切众生身上。普广施散,装点真如本性。这功德花被佛赞叹,它是完全的永恒,没有凋谢的时候。若有人散这花,获福无量。
    若说如来让众生通过损伤草木,由此去散花,绝不可能。为什么呢?受持清净戒律者,对天地包罗的万像,都不会去触犯。误犯者,还会因此获大罪,何况是故意违犯清净戒律,伤害万物,以此求福报。想得到好处,反而遭到损害,怎么可能呢?
    长明灯,指的就是正觉心。将觉悟明了,比喻为灯。所以,一切求解脱者,以身为灯台,以心为灯炷。增加受持各种戒律,以此为添油。智慧通明,比喻成灯火。应当点燃这般真正觉悟的灯,照耀破除一切无明愚痴的黑暗。能用这般的法,辗转开示。便是一盏灯,点燃了百千盏灯。通过相续的点灯,没有穷尽,所以叫长明。
    过去有佛,名号燃灯,也是这个意思。愚痴众生,不懂得如来的方便之说,专行虚妄,执着有所作为的修行。于是,点燃世间的酥油灯,以此照耀空房间,自称在依教奉行,岂不是荒谬吗!为什么呢?佛放眉间一毫相光,上能照耀一万八千世界,岂是通过这般的酥油灯,以此利益众生?仔细想一下,就知道不是这道理!
    六时行道,指的是六根在一切时间,常行佛道,修习一切通向觉悟之路。调伏六根,长时间不舍弃,这就是六时。
    绕塔行道:塔,就是身心。应当让觉悟的智慧,环绕身心,念念不停,这就叫绕塔。过去各位圣人,都是修行此道,直至涅槃。今日世人,不懂得这道理,不曾在心里修行,只是执着外在的样子。以有阻碍的身体,去围绕着世间塔,日夜快速地走着,徒劳疲倦。而对于真性,一点利益也没有。
    还有,持斋。必须要领会持斋意思,如果不能理解,就是白白地受持。斋,就是齐的意思,所谓的斋,指的就是正身心,不令心散乱。持,守护的意思。持斋,指的就是如法地护持各种戒律。必须外在禁除六情,心里制伏三毒,勤加觉察心识,清净身心。能够这样领悟,就叫持斋。
    还有,持斋者的食物有五种:
    一、法喜食,指的就是依持正法,欢喜奉行。
    二、禅悦食,指的就是内外澄寂,身心悦乐。
    三、念食,指的就是常念诸佛,心口相应。
    四、愿食,指的就是行、住、坐、卧,常求善愿。
    五、解脱食,指的就是心常清净,不着染世间。
    这五种食物,就叫斋食。若有人不吃这五种清净食物,反倒说自己在持斋,绝对行不通。只有断除无明的食物。若碰触了无明,就叫破斋。若有破斋,怎么能获福呢?世间有些迷误人,不懂得这个道理。他们身心放逸,什么恶都作。随意贪欲,不生惭愧。他们只是不吃外在的部分食物,还自以为在持斋,绝对行不通。
    还有,礼拜,也当这般和法对应。必须明白礼拜的意义,外在的事是灵巧的方式,其实行为中藏着道理。能够领悟这个道理,才叫依法。
    礼,敬的意思。拜,俯伏的意思。礼拜,指的就是恭敬真实本性,在无明面前屈身倒下(去除无明意思),这就叫礼拜。
    若能永远灭除恶念,永存善念,就叫礼拜。哪怕他没有表现出礼拜动作。
    礼拜的样式,就是法的样式。世尊为了做给世人看,什么是谦下心,也是为了礼拜,所以屈伏外在的身体。这其实代表的是里面的恭敬。外在表现出礼拜的样式,实际代表里面的领悟,代表本性和样式的相应。
    若有人不按照这层法理去行,只是执着外在样式,里面却放纵贪、嗔、痴,常造作恶业,那么外在的样式就是徒劳。他表现出带欺骗性的威仪,不但不惭愧于圣人,还徒劳欺骗凡人。这人不免在轮回中,岂能成就功德。
    提问:如《佛说温室洗浴众僧经》记载,洗浴众僧,获福无量。这是因为作了事,才成就了功德。若只是通过观心,怎么和经文相应呢?
    回答:洗浴众僧,不是指世间有所作为的事。世尊当时对弟子们说《佛说温室洗浴众僧经》,是为了让弟子受持洗浴的法,所以假借世间事,比喻真实的道理。经文中,隐喻了七事供养功德,是哪七件事呢?一、净水;二、烧火;三、澡豆;四、杨柳;五、净灰;六、苏髇;七、内衣。世尊用这七法,比喻七件事。一切众生通过这七法沐浴,得到装点,能去除毒心,洗掉无明垢秽。
    这七法,指的就是
    一、受持清净戒律,完全洗涤掉不正确。好像经文中用清净的水,洗涤掉一切尘垢。
    二、通过智慧,观察内外。好像经文中的燃火,能加温净水。
    三、区分、丢弃一切恶。好像经文中的澡豆,能洗净污垢油腻。
    四、真实地断除一切妄想。好像经文中咀嚼杨枝,能净化口气。
    五、心怀正信,相信无疑。好像经文中的净灰,擦在身上,能避开风的伤害。
    六、柔和、忍辱。好像经文中的酥膏,能滋润皮肤。
    七、惭愧、悔改一切诸恶业。好像经文中的内衣,可以遮盖这丑陋造业的身体。
    以上七法,是经中的隐含意思。当时,如来是为了那些修大乘法、接受力好的人说的,而不是为小智慧的下劣凡夫说的。所以,今日的人不能理解领悟经文意思。
    温室,指的就是身体。所以,点燃智慧火,加温清净的戒律水池,沐浴在温室的身中。真如的佛性,受持七法,以自装点。
    当时,聪明上智的比丘们,都领悟了佛陀的意思,依教奉行,功德成就,都证得圣果。今时的众生,不能测度经文意思,却用世间水来洗涤有障碍的身体,还自称在依教奉行,岂不是误导吗?而且,真如佛性,指的不是世间凡形。烦恼尘垢,本来是无形象的,岂可用有障碍的水,洗涤无为的身体?这样作与法不相应,如何能由此悟道呢?
    若想身体获得清净,当观察这个身体,本因贪欲、不净所生。身体的臭秽聚集一起,内外充满。若有人通过洗涤这样的身体,去求得内心清净。就好像洗下水沟,直到把下水沟洗没了,才能干净。通过这些阐述,就能知道洗涤外在的身体,不是佛说法的本意。
    提问:佛经记载,至心念佛,必能往生西方净土。通过这一个法门,就能感应成佛。为何还要假借观心,以此获得解脱呢?
    回答:念佛,必须正念。明白意思,是正。不明白意思,是邪。正念必得往生,邪念如何到达彼岸呢?
    佛,觉悟的意思,指的就是觉察身心,不令身心起恶。
    念,忆念的意思,指的就是忆念持戒修行不忘,精进勤修。这个道理,就叫念。
    所以要知道,念在于心,而不在于嘴巴发声。好比用捕鱼竹器去捕鱼,捕到鱼后,就忘了那竹器。(一样道理)通过嘴巴发声,去求念佛的意念。有了念佛意念后,就忘了嘴巴发声。既然称念佛名,须知念佛的道理。若心不真实,口诵的就是空名。若三毒在里面。若他人和自我的概念,填满心中。通过这无明的心,不会见到佛,只是徒劳费功。而且,诵和念之间,道理差别悬殊。口中念,叫诵。在心中念,叫念。所以要知道,念是从心中生起,这才叫通向觉悟之门。诵在口中,所以只是发出声音的样子。执着,通过样子去求法,终是不可能。所以要知道,过去诸圣所修的,都不是指外在,都只是在推究内心。
    既然知道心是门,难道还怕难以成就?既然知道心是关键,还愁不能到达?
    可见,今日人们对佛法认识粗浅,只知道通过作事情去建立功德,浪费了许多财宝,多耗水陆运输,妄造佛像佛塔。白白浪费人力,去堆积木头、砌垒泥土,图青画绿,倾心尽力,不但损害自己还误导他人。如此这般,却不知道惭愧,又何时才能觉知呢。
    人们看见有所作为,就勤加喜爱。教导他,修行是无相的道理,他就变得昏沉迷茫。只是贪恋现世的小慈,岂能觉悟到将来的大苦。这样有为的修学,只是徒自疲劳,背离正道,迷误在邪道中。还哄骗自己他人,说能获得福报。
    只要能引导内心,向内审查,内心觉悟观见,自然对外界明朗,断绝三毒,永远使它们消亡;关闭六贼,不令侵扰真心;自然建立恒河沙般的功德,对法界各种装点;无数法门,一一成就;超越凡人,证得圣人境地。
    总之,心外无法,无心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