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十七章 惹祸事首推宁国府
    “太子事涉贵府,圣意难测,万事小心。如若可以,请返扬州家中,切记切记。”黛玉手捏了信笺,,心里不禁又忆起贾母先前提过的朝政之事。

    四贝勒爷一直给人行事不温不火,稳当持重的感觉。若真是祸事,遣专人送信过府,他就不怕惹火烧身吗?

    早从贾母口中知道,自从扬州一别后,康熙对众位皇子的历练也愈加增多。包括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褆都已在康熙的安排下,随了四贝勒和八贝勒在御前行事。

    外祖母府上有难了?难道也与此番太子被废有关?黛玉捏了信笺百思不得其解,反而看着那摇曳晃动的烛光,睡意渐浓。

    “噗”的一声,有人轻轻地吹熄了油灯。

    黛玉睡眠原本就惊醒,此刻虽睁开了眼睛,但也只以为是紫鹃或雪雁进来,没想到眼前一黑,接着鼻端异香扑来,人便彻底晕厥了过去。

    当她从床上醒来,早已身处在木质阁楼的一间寝室之中。黛玉轻微地一动,床脚立刻便有一人站了起来,笑呵呵地上前福了一礼,说道:“小姐醒了,主子让子鸾在此侍候姑娘,有什么需要尽管吩咐我。”

    “子鸾?真是你吗?子鸾。”黛玉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眼前站立之人真是自己额娘的贴身侍婢之一。

    “你怎么会在此地?额娘过世后,我还奇怪,子鸾姐和子佩姐怎么相继都离开了林府,原来你早已回到了京城?”黛玉兴奋地坐了起来,一把拽住子鸾的双手,急切地询问道。

    “小姐别急,子鸾慢慢讲给你听。”子鸾反握了黛玉的手,就近侧坐在床边上,不好意思地先抿笑了一下,方才说道:“其实我不是林府的家生子儿,原是太皇太后宫里的人。以前太太尚在宫中作女史时,经常陪了娘娘抄写经文,诵读经书。若非太太坚持要嫁老爷,惹怒了皇上,老爷和太太或许也不会生活如此坎坷了。”

    黛玉愣了一下,听子鸾继续讲道:“当日太太出宫之时,太皇太后亲自命我与子佩随侍左右。并留下口谕,太太一日在世,我便一日不许回京。也因为这个缘故,老爷始终不受皇上的待见,直到太太过逝的消息传入宫中,皇上才借南巡之机吊唁了太太。因为太皇太后早已驾鹤西去,所以我与姐姐在那次见驾之后,便讨了恩旨由内务府安排返回了京城。”

    子鸾说到这儿,脸腾地一下红了一片,嗫嚅着又说道:“虽是回来了,但宫里是回不去了。皇上便安排我和姐姐嫁了人。如今我已是四爷府的一名管事姑姑,而子佩姐嫁给了三阿哥府上的侍卫总领。”

    “四爷?”黛玉一听这个名号,方才忆起自己此刻正身处异地。

    子鸾见黛玉情绪突然低沉了下来,笑着上前搂过她的肩膀来,安慰道:“小姐,别胡思乱想,四爷是个好人,不会令你为难的。”

    黛玉低了头,手指绞着裙带,嘟哝道:“好人?好人干这种事?”

    子鸾叹惜道:“不是子鸾帮现在这个主子说话,其实四爷现如今的处境真是够为难的。你知道吗?太子爷被废是另有缘因的。”

    黛玉轻轻地挪开子鸾的手,站起身来走到一边,打断道:“子鸾,为什么要告诉我这些?是四爷要你讲给我听的吗?”

    子鸾看着聪明伶俐的黛玉,心里暗叹道:小姐若是男儿,定不输于七窍玲珑心的比干也。

    “小姐,四爷给你的信看过了吗?”子鸾转换开话题问道。

    “嗯,看了,那又怎样?”黛玉心里一惊,面上仍然若无其事地反问道。

    子鸾坐在床沿边正色说道:“此番皇上出塞途中,十八阿哥突患恶疾,原本经过太医的医治已大为好转,未曾想返京时却病情恶化,高烧不退而死。大家最初都以为是十八阿哥太小,才导致病情反复。实际后来才知道是十三阿哥误拿烤熟的羊肉给了十八阿哥吃,引起持续高热不断,最终令随行的太医也束手无策,回天乏力。”

    黛玉走到旁边的椅子上坐下,定定地看着子鸾,“你这只是一面之词,十三阿哥为何要给他人以手足相残的口实?如此做法岂非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子鸾略低了头,看着门上的帘穗说道:“这纯粹只是意外,当日因十八阿哥病情好转,皇上与诸位阿哥均松了一口气,当夜在驻地便举行了一个小型的烤羊篝火晚会。宴席当中,十三阿哥惦着十八阿哥因病未能出席,便好意另烤了一些羊肉与新取的奶酒,亲自送了去。事情偏就这么巧,当值的太医也被人请开了,所以并无人看着十三阿哥进入十八阿哥的帐蓬。据后来十三阿哥自己述说,他看着十八阿哥吃了一些羊肉,还喝了一些羊奶酒,然后好生宽慰了他几句,就带着食盒离开了。”

    “正是这样的阴差阳错,十八阿哥当晚突然病情恶化,终不治而亡。”说到这里,子鸾的眼圈早已红了大半,她吸了吸鼻子,深呼出一口气来,也起身来看着黛玉问道:“若小姐是皇上,你该如何处置十三阿哥?”

    是呀,康熙又该如何处置自己的一个亲生儿子误杀了另一个亲生儿子呢?手心手背都是肉,这件事就像一根刺一样,深深地扎进了康熙的心中。他不敢拔,因为刺已长进了肉里,谁碰一碰都会疼彻心扉。

    见黛玉默不作声了,子鸾走至旁边的炕桌上,倒了一杯热茶放在黛玉手边。“小姐,润润嗓子罢!这茶还是四爷特别为小姐准备的呢。”

    黛玉淡然地瞟了一眼温润如玉的瓷杯,澄黄的茶汤中,如烟似雾地飘着几叶黄中带绿的茶叶。这居然是自己在扬州时最喜爱吃的普洱茶!

    黛玉的神情有那么一瞬间的惊讶与感动,但那只是云淡风轻的一抹雨后阳光。子鸾虽未侍候过黛玉,但眼前的小姐依然令她感觉到了一种脱胎换骨的变化。究竟是哪里变了,她也说不清楚,但小姐眼眉间凝聚的那股子坚毅与果敢,却是太太在时从未有过的。

    黛玉轻抿了一口,温度恰好合适,茶叶的味道也正是最淳厚的时候。

    “说了半日,你还是没说到正题呢。”黛玉端了茶杯,漫不经心地用杯盖掩着,轻轻地吹着茶叶沫子。

    子鸾又轻叹了一声,缓缓续道:“古人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十三阿哥的无心之举,偏巧又被大阿哥亲近的一个侍卫瞅见了。十三阿哥原本也是一番好意,没成想当天夜里十八阿哥就一命呜呼了。皇上震怒,当场便要将值守的太医,还有宫女太监,全部凌迟处死。老来丧子,这对于以仁孝治天下的皇上来说,真正可算是伤心欲绝,痛苦万分。”

    “但是,作为兄长的阿哥们,尤其是太子爷的冷漠与无动与衷,令亲手培养他长大的皇上,感到特别的伤心与绝望。于是,皇上当场叱骂了太子还有诸阿哥。事情若只是到此为止,那也许就不会有废太子的诏告天下了。”子鸾的声音愈加低沉,忽然她抬头看了一眼门外,屈身向门前礼道:“见过四爷。”

    黛玉正仔细聆听着子鸾的谈话,见她如此举动,下意识侧过脸来看了过去。

    门首所立之人不是四阿哥又是谁呢,他那清瘦的脸庞上,除了炯炯有神的眼眸,两颊早已凹了下去,身上的天青色马褂外罩一件镶白色金边的对襟坎肩。

    他疲惫不堪的眼神,带了些许的期翼,但与黛玉对视的那一瞬间,他又恢复了平常的冷若冰霜。干咳了一声,他摆摆手示意子鸾可以出去了。待子鸾跪安退出了黛玉的视野,屋子里的气氛顿时又变得凝重了起来。

    “我刚从宫里回来,子鸾原是皇祖祖的人,你们谈得还好吧?”胤禛的目光开始游移,说出的话也有些语无伦次。

    “嗯,还好。”黛玉原本有一肚子的话想问,但在这种氛围下她又有些不想多言了。言多必失,这是黛玉对自己的唯一告诫。

    四阿哥看了看低垂着眼睫的黛玉,一种想上前安抚一下她的冲动,在分分秒秒的冷淡中终是压了下去。既然已然赞成了误会,那就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改变罢!胤禛转身走至黛玉旁边的位子坐下。

    “我早说过林姑娘是个聪明人,对待聪明的人自然要开门见山的好。我刚被皇阿玛放回来,可十三弟和太……二哥却依然被拘禁于内廷。十三弟是受了大哥的拖累……”,黛玉突然打断了他的话语,冷静地说道:“四爷不必说这些与民女无关的事情,况且事情的原委子鸾先前已说过了。”

    四阿哥怔忡了一下,心底像被扎了一根针似的隐痛起来。难道黛玉对自己的成见就这么深吗?这是从何时何地种下的孽根呢?

    他苦笑了一下,接着说道:“好,我现在就讲与你相关的事项,你听清楚了。这些时日以来,皇阿玛每日都要收到大量的参奏二哥的折子,内容无怪乎簪越礼制、收受贿赂、纵容家奴,匿藏贡品等劣迹。在这些折子当中,有一件事却与你外祖母家有关。”

    黛玉端握茶杯的手不禁抖动了一下,茶水顺着杯颈流进了她的衣袖。她轻蹙眉尖想了想,宁荣二府这些年仗着贾母曾是康熙的乳母,一直颇得圣宠。即便是指婚于四爷的表姐元春,那也多亏康熙的有意照顾。自己虽呆在贾府的时日不长,但耳闻目染的也听说过些,宁府那边的珍大哥,与原太子的交情就颇深。难道是他出了什么状况?

    胤禛见黛玉只是默默地听着,并不搭言,只好接着又道:“太子曾将茜香国进贡的美女私自留下,除了自己享用以外,还将其中数人赏赐给了亲近之臣下。折子上指名点姓地提到了贵府的贾珍,三品威烈将军,宁国公之后。”

    黛玉手中的杯子“咣当”一声落在地下,摔成几瓣。她怔忡地看了看地下的碎瓷片,又抬眼看着正目不转睛盯着自己的四阿哥,不敢相信地问道:“此折已呈送到了皇上跟前?”

    胤禛点了点头,终不忍心见她如此模样,赶紧又补充道:“此事皇阿玛已做了批示,,‘太子不法祖德,不遵祖训,惟肆恶虐众,暴戾淫乱。因被牵涉众人甚多,举国不得安,所以中止。朕不处置,尔等必自处之,否则正法。”。

    黛玉背过身去,掩袖而泣道:“既犯下如此祸事,四爷独善吾身,岂非令民女难见外祖之面。请送我回去罢!”

    胤禛气道:“我道你是个明白人,如何也犯起糊涂来了!你一介弱女,此刻回去有何益处?况且此事尚未定论,且看你那表兄如此自处,再下决定亦不迟罢!”

    此言一出,黛玉终恢复了平静之色,她拂袖起身来,哽咽着答道:“四爷想必早已心中有数,既如此,民女静候四爷佳音就是。”说着,正经向四阿哥行了一个大礼。

    胤禛的脸色也渐缓,他看着悲伤怯弱的黛玉,真想让她靠在自己的肩头,痛快地大哭一场。然而黛玉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态度,又令他汹涌澎湃的情感只能深深地压抑在心底。“你,好生歇着罢,有什么需要尽管告诉子鸾。”他不敢再看黛玉的泪水,低首向门外走去。

    “你放心,这里是我的一处别院,并无他人打扰,你在这里的消息我已封锁,只遣人告诉了老太太。”手扶在门上,他沉声说完转身走了出去。

    剩下黛玉一人,呆呆地坐在位上,看着窗外的两只翠鸟,一上一下地翻飞翱翔,时不时凑近颈项互啄一下对方的羽毛,那份惬意又岂是身处井底的人儿所能体会的?

    题外话:脂胭的文是慢热型,呵呵,大家可要耐着性子往下看。不过,有什么想法,建议,欢迎亲们在留言栏里注明,脂胭会斟酌考虑的。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