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40、刘邦和赵高曾经是谁更加成功?
    是的,直到秦始皇去世的那年,刘邦已经四十多岁了,还一事无成,沦落到芒砀山中做了逃犯,看起来已经注定是个失败者。

    如果与和他年龄相仿,此时刚刚替秦始皇起草过遗诏的赵高相比,他的人生失败就更加显而易见了。

    刘邦和赵高,虽然从来没有见过面,但却彼此深刻地影响着对方的命运,这也正体现了上天对人类命运的掌控是多么巧妙。

    事实上,刘邦和赵高分别代表了那个时代,底层百姓努力奋斗出人头地的两条截然不同的路线。在很长的时间内,赵高代表的那条路线,都似乎是更为成功的路线,而刘邦只是失败者。

    赵高是个“宦官”。现在一提到宦官,人们就会想到那种非男非女的太监。不过,在秦朝的时候,宦官不一定要割了身上的某些东西,而可以是正常人。

    但赵高即使没有被割了那个东西,也不是“正常人”。

    有人说,赵高就是上天派来惩治秦朝的。因为,当初秦军在长平坑杀了四十万赵国子弟,赵高就是一个被坑杀的赵国人后代,他就是为了给赵国报仇而来秦朝潜伏的。

    这种联想很丰富,遗憾的是,还缺乏充足的史料支持。

    比较明确的是,赵高和刘邦一样,出身寒微,甚至比刘邦的出身更加卑贱。

    刘邦的父母好歹还是个自由的农民,而赵高的父母乃至祖上都是秦朝隐官中的工奴。隐官是什么呢?隐官就是秦朝官府的手工作坊,相当于现在的国立劳改农场之类,这里专门收容赦免后身体有残缺的受刑者作工,在这里做工的人只能世世代代为奴,几乎永远也看不到希望。

    由于祖祖辈辈在隐官中工作,所以赵高被史书称为“世世卑贱”。

    但卑贱的人,也可以拥有巨大的破坏力。

    在这个“世世卑贱”的家庭里,终于出了一个赵高。和刘邦一样,赵高也从小就渴望出人头地,不被人瞧不起。不过,他选择的是一条和刘邦截然不同的道路。就像今天,我们有的同学早早离开学校去外边打工,有的同学却靠发奋读书考公务员来谋求发迹,刘邦选择的是前面这条路,而赵高选择的是后面这种做法。

    在那样卑微贫寒的家庭环境里,赵高居然没有辍学,坚持刻苦锻炼,刻苦学习,而且能够学有所成,同时拥有强健的体魄,身高力气大,可谓一表人才。

    更重要的是,他还练就了当时考公务员最重要的两项本领:会写一笔好字,又精通法律文书。

    即使到了现在,能够写一笔好字和专业精通,还是人们在职场中的重要“敲门砖”。就当时来说,这两者简直就是当官的最好凭证。

    加上他的沉着,他的勤奋,他的仪表堂堂,尽管家庭毫无背景,既不是官二代也不是富二代,赵高却顺利地考上了公务员,步步高升,直到进入大秦帝国最高统治者嬴政的视野。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赵高和刘邦确实有得一比,那就是:他们都出身寒微,赵高的出身更卑贱;他们都不甘于平庸,赵高尤其在力争上游。

    相比之下,无论从哪个方面看,赵高都比刘邦更“优秀”,比如,刘邦没有怎么读书,而赵高绝对是当时的“尖子生”,书法精湛、知识渊博的他搁在今天绝对是北大清华的状元;刘邦年轻时外出“打工”,赵高则早早地进入体制内当了“公务员”;刘邦奋斗了大半生还不过是个小小的亭长,甚至连小小的亭长都当不稳,沦落到山野里当了逃犯,而赵高已经是秦朝“总统”身边倍受器重的亲信大臣。

    可以说,赵高的成功,曾经绝对是刘邦望尘莫及的。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赵高都曾经是一个表现优异的“好同志”,他的经历就是一部社会底层青年通过努力奋斗获得成功的经典励志书,值得人们在晚上睡不着的时候拿来好好读读。

    可惜的是,赵高并不满足于做一个“孔繁森”,而且还想尝试做一做“王宝森”。

    赵高的平步青云,除了他自己的努力奋斗,照例也要说说:感谢组织的培养,感谢群众的信任,感谢我碰上了一个好时代,等等。按理来说,他应该基于这种感恩心理,特备知足,像孔繁森同志一样忠于职守,努力工作。

    然而,当了官的赵高,很快暴露出了他身上潜伏的犯罪基因,利用自己精通法律的优势,企图钻法律的孔子,犯下重罪。用今天那些贪官污吏们挂在嘴边的话来说,就是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放松了对世界观的改造,终于走上犯罪道路。

    如果说,此时的刘邦成为了逃犯,是因为被官府逼迫,无奈之举,那么,赵高之所以会成为罪犯,则纯粹是因为他谋求更大的权势,咎由自取。

    他属于高级干部,而且罪行比较重,更重要的是他本人就是当时全国最顶尖的法律权威,一般人审讯不了他。所以,秦始皇决定由将军蒙恬的哥哥蒙毅亲自负责审讯。

    蒙毅有这么几个特点:

    一是对秦国忠心耿耿,属于那种最纯粹的革命干部;

    二是他乃秦始皇最重要的谋臣之一,玩智慧并不比赵高差;

    三是他后台硬,蒙家世代为秦朝效力,势力庞大,既有军队统帅,也有中央高官,有因此,蒙毅敢于坚持原则啃硬骨头。

    碰到这么一号人,赵高自然只能是死路一条。事实正是如此,蒙毅的判决是应该将赵高处死。

    赵高应该和今天的许多贪官污吏一样,发表一番帮助大家减肥(因为会让大家听了吃不下饭)的演说:“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从小出身贫寒,是党和人民把我一步步提拔到重要岗位。现在我犯事了,对不起组织的栽培,也对不起我在乡下的老爹老妈”。然后,去死,再去“对不起”阎罗王。

    然而,赵高也确实和今天的许多贪官污吏一样,明明该死,最终却没有死;不仅没有死,反而更加受到重用。

    因为,他“上面有人”。而且,他的这个“上面有人”,是连蒙毅都扳不弯的,因为,这个“人”就是秦始皇。

    必须为秦始皇正名的是,与今天有些位高权重者徇私枉法包庇下属渎职官员是因为收了好处不同,秦始皇决定包庇赵高,当然绝不是因为收了赵高的贿赂,而完全是出于一片公心。

    他爱惜赵高的才干,又觉得天下没有自己驾驭不了的人,又认为被免死的赵高一定会更加感恩戴德忠于朝廷,还想借用赵高与蒙氏兄弟的矛盾而牵制蒙恬,因此将赵高免死,官复原职,仍然留在身边予以重用。

    在秦始皇看来,如果说赵高是一匹狡诈险恶的狼,那么,他自己就是百兽之王,没有什么样的狼是他制服不了的。再凶恶狡诈的狼,也不过是为他所利用、为他卖命的奴才而已。

    于是,在秦始皇的关照之下,本已犯了死罪的赵高化险为夷,不仅没有被处死,反而更加受到重用,一步步爬到了“中央办公厅主任”的高位,更重要的是,他还被秦始皇亲自点将,担任了秦始皇最喜爱的小儿子胡亥的老师。

    刘邦,赵高,这两个都是从社会最底层开始奋斗的人,各自选择了不同的奋斗道路,人到中年,一个成为了芒砀山中的逃犯,一个则成为秦朝中央的高官,谁失败,谁成功,已经一目了然。

    然而,上天是个最爱开玩笑的人。上天总是在卖弄它高深莫测的智慧,把每个人的人生故事翻来覆去。

    正所谓世事如棋局局新,一局输赢料不真。人与人之间的棋局,谁成功,谁失败,谁输,谁赢,随时都可能被上天改变。

    确实,比起刘邦来,赵高曾经长期都是一个“成功者”。可是,历史将表明,这个“成功者”的最大“成功”,还是把秦始皇的所有心血化为乌有,把强大的秦朝推向坟墓,而为革命者刘邦铺就一条成功之路。

    一方面,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赵高越成功,就越反衬刘邦的失败;但另一方面,正是因为有赵高的“成功”,才会有刘邦后来的“功成”。

    从某种角度来说,没有赵高,就不会有后来的成功者刘邦。(求收藏,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