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1格林巴利综合征
参与会诊的每一个医生都把相关的检查一一看了一遍。
大家都从其中发现了古怪,于是,又从头到尾看了一遍。
但越看越是糊涂,越看越是奇怪。
这个患者的情况真的太诡异了,从这些检查上,竟然无法窥探病因,就目前而言,大家能做的就是对症治疗。
房间里诡异的沉默,大家都不说话,只是低着头,皱着眉,苦苦思忖。
但都没有什么结果。
过了好一会儿,张成抬起头问:“院长,你刚才说这个患者,无特殊病史?”
大家都抬起头,竖起耳朵。
看来只能从问诊上下点功夫,看看能不能找出点什么毛病。
院长听了,点了点头,随后,他点了几下鼠标:“这是患者提供的、详细的问诊记录,虽然都是由之前的医院和医生进行问诊的,不过可靠性还是很高的,大家可以看一下。”
哗。
一大堆文件再次传到了大家的电脑上。
苏杨也连忙点开看了起来。
都是英文。
全英文。
苏杨之前受过专业的英语训练,还是能看得懂的,不过他看了一眼其他医生,没有一个不知所措或者是显得困难,大家都在埋头阅读,总院的医生果然是牛逼啊,哪怕五六十岁那些,拿起英文来也是跟读母语一样。
在这方面,苏杨没有任何优势。
苏杨收敛心神,专心阅读。
“问:你最近一段时间有没有什么特别的经历,比如去过哪些地方,吃过什么食物?
答:没有。最近一段时间我都忙于公务,一直呆在总统府。
问:你的脱发是最近才出现的吗?
答:入院前已有脱发,而且很多年。
问:你小时候有没有得过什么特别的病,比如癫痫?
答:没有,小时候只得过流感、腹泻等很常见的疾病,而且都能很快就好。”
这样的问诊很多,很详细,大家想要问的问题,里面都有记录,从这些问诊里就可看得出来,人家国外的那几个医院,水平也是不低的,也非常专业。
一叶知秋。
从这一个问诊记录里就能看出很多东西,人家真的也是有水平的,而且也不差,这就排除了对方因为水平差而造成误诊或者是其他的可能。
所以,可能性只有一个了,那就是这个患者的情况真的非常复杂。
看完了这些东西,房间里的气氛越发沉默了,空气都像是不会流动了似的。
苏杨也陷入了迷茫之中,他穷尽了一切智慧,但都猜测不出患者可能的病因。
他正思考着,张成忽然抬起头问:“院长,会不会是格林巴利综合征?”
啥?
苏杨一下瞪大了眼睛。
格林巴利综合征?
他愣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
这个时候,他才突然想起,前几天在整理全世界的疑难杂症的时候,好像看到过这个名字,不过因为实在太陌生了,所以并未留下多少印象。
此时,听到了这个名字后,他连忙在脑海里苦苦回忆,想了好一会儿,这才勉强回忆出了一些内容,但断断续续的,所以他干脆进入系统空间,用系统搜索查询了一番,这才有些了解。
1859 年 landry 报道 10 例上升性瘫痪,1927 年dragonescu 等提出格林巴利综合征( guillainbarresyndrome,gbs)这一术语,1956 年 fisher 关于 3 名急性眼外肌麻痹患者的描述,确立了 millerfisher 综合征( millerfisher syndrome,mfs),2006 年 tatsumoto 等提出孤立外展神经麻痹为 gbs 局部变异型,2011 年疫苗杂志发表 gbs 诊断要求,2012 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对 gbs 做了重要评述。
格林巴利综合征是儿童时期较常见的周围神经病之一,1848 年 graves 发现能够自行缓解的急性发病的麻木和肢体无力是神经系统的病变,1859 年 landry报道 10 例患者,主要表现为肌力减低,尿便功能正常。
1875 年 erb 在神经科查体中引入腱反射检查,1876 年wetphal 最早采用上升性瘫痪这一术语,1891 年quincke 引入腰椎穿刺,1916 年 guillain、barre 发表论文 2 名患者膝腱反射减弱,脑脊液蛋白升高,分别为2. 5 g /l 和 0. 85 g /l。
1927 年 dragonescu 等提出 gbs这一术语,1949 年国际上确定此类疾病为 gbs。
1956年 miller fisher 描述了 3 名急性眼外肌麻痹的患者,同时伴有瞳孔反射迟钝、共济失调、腱反射消失,从而有了 gbs 变异型 millerfisher 综合征,1958 年 austin 医生描述了 30 名 gbs 的慢性型,1982 年澳大利亚首先报道空肠弯曲菌感染后发生 gbs。
1990 年美国国际会议提出 gbs 的电生理诊断标准,2001 年欧洲提出不同亚型 gbs 的诊断标准。2011 年疫苗杂志发表 gbs基本诊断要求:1双侧肢体弛缓性瘫痪;2瘫痪肢体腱反射减弱或消失;3单相病程,肢体无力在 12 h ~ 28d 达到高峰;4不能用其它已知疾病解释无力症状。
听了张成的话,苏杨心中突突一跳。
从刚才的检查报告上看,患者首发症状常为周围神经病变,如四肢末端感觉异常、肢体远端肌肉无力以及腱反射减低,这倒是很像格林-巴利综合征。
张成的话就像给了大家启发一样,大家都打开了话匣子,叽叽喳喳的议论了起来。
苏杨没有参与讨论。
他进入了系统空间,他对这个病的了解并不是特别多,所以必须抓紧时间进行一下加强。
他先查阅了大量资料和文献,先仔细了解了一下这个病的发病机理,发病时的病情,然后又了解了一下治疗,最后,结合患者的情况,他给了如下治疗:
应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0 .4 g每公斤每天,静脉点滴,连续 5 天为一疗程,大剂量免疫球蛋白一般自慢速开始,初为40 ml每小时,每 30 分钟增加 10 ~ 15 ml 的速度增至 100 ml每小时,同时给予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冲击疗法,甲基强的松龙 1 g每天, 1 次每天,连用 3天,然后口服强的松片 30 ~ 40 mg每天,并每周减半量;
这种疗法,是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有效疗法,经无数医生证实,这种疗法行之有效。
病情仍进行性加重,逐渐呈浅昏迷,压眶反射迟钝,双眼闭目露白,额纹消失,双侧鼻唇沟变浅对称,左侧rossolimo 征(+),双足小关节可见大量红斑皮疹突出皮肤。
患者7天后死亡!
治疗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