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18章 坚守本心
    再往前,依旧在村庄里,居然收获了一群科莫多龙,心头一紧,初略数来大概有7只,全都趴在一户村民的房屋下,不知道住在上面的人是怎样的酸爽......
    不过想来其实一只还好,这样的一大群真的有种羊入虎口的既视感,好在天色已经暗淡,这群科莫多龙也大多显得无精打采的样子,只是其中有两只还是很警惕的打量着众人。
    此地不宜久留,于是一个转弯踏入上山小路。登山的乐趣就在于步履间不断变换的景致,从身在山中的一知半解到登顶之时的豁然开朗。当然林卡岛的山并不高,三两下已是极顶。
    俯瞰来时之路,绿意盎然的林木蜿蜒出一片宁静的港湾。只是天边云霞绯红,日出而起、日落而归的生活进入倒计时,科莫多龙的探寻之路也进入了尾声。
    它们的洞穴就隐匿在山谷深处,虽然看上去其貌不扬的样子,但是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爬出一只来。同时向导还讲到,这种凶猛的动物会吃同类的幼体,所以大多数出生的科莫多龙宝宝会养在树上......
    走回湿地的时候,猴子已经不见了,野牛们则加快了归来的步伐。暮归的晚霞燃烧出最美的红色,一切就像一场梦。
    来到附近的古老城市,马里波罗大街是日惹主要的商业聚集区,马路上四种交通工具交错和谐地存在着,长长一条街道各个民族元素争相呈现。
    当好奇地往窗外张望时,却发现有一种神奇的交通工具打破已有的认知,当地称为客先死,其实就是把京城胡同里的黄包车掉了个个儿,人力三轮车的脚夫在后,客人在前。还没想这坐上去的感觉有什么危险都让我们来抗,得多拉风。一个猛刹车,酒店到了。
    导游说如果去过吴哥窟,那么普兰巴南观看的意义并不大。论壮观和代表性,当然吴哥更胜一筹。但不能否认的是,这座被称为东方五大奇迹之一的印度教神庙,在这里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
    闲着没事转转,如今印度教寺庙群的建筑盛景已不存在,曾经百余座寺庙林立的场面也只能靠一己想象还原,在砖石瓦砾中,只有三座主殿孤零零的伫立着。
    迎来正午时分,绕到寺庙背后寻找一片荫凉。颓圮有序的乱石中,远离人烟。找一块石头坐下,就这么翘首盼着日落西沉,因为太过专注拍人,险些错过普罗巴南最华彩的一章。
    佛塔群被茂盛的丛林掩埋覆盖,郁郁葱葱的绿色和暗哑的砖墙,这里有着不被惊扰的美。时间在一切事物上投下印记,给它生命,给它伤痕,也给它刻度。整齐有序的树并不能勾起我的兴趣,反而恣意生长的树才带得起空气的流动,有山的况味。
    不远处传来阵阵孩子的欢笑声,在茂盛的草丛中这声音越来越近。也许是放学后,把这里当作他们的游乐园。
    许多琐碎而又优美的瞬间,比如薄如蝉翼的树叶分了层,比如本该积满尘土的空间里却洁净如新,这片蔓草丛生的土地,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无比明艳,令人感到宁静和安详,可是这份宁静似乎本就属于这里,不言不语,稀松寻常。
    这个季节昼夜特别分明,只是只有当太阳升起,才能看到天边那条分明的界限,犹如两个时空。海市蜃楼一般,远处的特带雨林景观带着清晨湿润的空气映入眼帘。
    茫茫的绿植,在金色的光芒中浮浮沉沉,任何语言,似乎都显得贫瘠不堪。我们簇拥着,想要看得更真切些,但越是想要靠近便越飘渺。
    远方的山叫做默拉皮火山,是这次旅行看到的第一座火山。它随日出升起,逐渐展现轮廓,就这样静静地等待,直到所有鲜花和树叶都与它形成衬托。而探出脑袋的太阳这时也开始和你打招呼。
    顺着烛光,沿着来时的路下山。这时烛光的意义俨然发挥不出照明的作用,但是如果有它为你指引,竟然在这寒冷的山中有股暖意涌上心头。
    在这里,每个神龛之内都有一尊佛像,加上圆形平台上72个覆钵形的佛塔,每座佛塔之中有1座佛像,共计504尊,象征着504道轮回。
    用火山熔岩冷却后的巨石堆砌而成的佛塔,石与石之间没有任何水泥连接,石头的表层也因为岁月的侵蚀增添了许多氧化的气孔。如果仅仅依靠石头本身的重力来承担日渐增多的游客和建筑,那么婆罗浮屠所面临的问题可能便不止应对景区的承载率,还有如何更好地保存古迹。
    这些佛像形态各异,有的闭目冥想,有的俯首低眉,寰宇之间,看尽百年兴衰。看得见的佛,看不见的佛,筑塔以置舍利,以保佛身、佛心。
    顺着马里波罗大街继续走,就可以找到皇宫,笔直一条路不费任何力气就可以沿途走过来。门口侍卫得知众人来自华夏,告密说他们其中的一位苏丹王娶了国内女子为妻,那处在马里波罗大街上那处唯一的唐人街就是历史最好的见证。
    其实华人在日惹的数量不多,能找到的痕迹更是寥寥,反而是***和爪哇文化融合在这座城市的角角落落。往往形容爪哇位置偏远,会说一错错到爪哇国,用这样本来以为遥之又遥的城市来说明不可抵达,也是有趣。
    来到爪哇蜡染的一家手工作坊。不同的是这里却是日惹王宫的下属单位,和私人作坊还是有差异,所以这里的手工艺人等都算是公务员?
    蜡染师傅告诉庄臣他们本身的工资是不高,而出售的蜡染收入全部捐赠给当地穷苦的孩子,所以……
    你懂得!
    当然对于他们而言,蜡染离不开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现如今,也希望能有多一些的人来了解这门传统古老的手艺,将batik蜡染传承下去。
    每一朵花、每一株植物都需要非凡的耐心勾勒、上蜡。技师的身边放着一个小炉子,用来装融化的蜡,这些线条就是用这些棕色的蜡液覆盖,最后形成一件艺术品。
    画艺师傅的父母在一次火山爆发中失去了生命,靠着自己的手艺一直扎根在这处。每年,他们都会开设蜡染课堂,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来学习和了解这门艺术,不收取任何费用。
    就是这样的小巷子里,扎染坊深藏其中。如果不是导游带领很难找到这里来。孩子们在这里玩耍,看到客从远方来,瞪大眼睛望着异乡人。
    坐着马车一路缓慢地朝水宫前行,过去曾是女子聚会、礼拜的地方。浑圆的石柱和看似斑驳的墙壁,呈现出橙黄色的光泽。起于何时,又因为什么缘故,想象着在不同的时空里,一群女人的狂欢。这种分明的性别歧视由建筑的分布表现出来,确是会令人感到震惊。
    拾级而上,这是水宫的另一部分,象征着冥想。是凌驾于天空之上,天神的存在。地下、水宫、冥想空间三位一体,这才是完完整整的水宫。很多人游览到那所王族贵胄戏水的地方止步,却没能发现在天与地饱受侵蚀的另一面宫闱,这不免有些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