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五五三章 《兰亭集序》
    这个锦盒不大,同样是金丝楠木打造的,杨靖只不过是打开了盒子看了一眼里面的东西,立刻就把盒子扔进了储存空间中。
    因为盒子中除了一张疑似生宣纸一样的纸之外就什么都没有了。
    正是因为盒子里面盛放的是一张纸,杨靖这才慌不迭的直接连盒子一块扔进了储存空间。这里的东西都已经放了一千多年了,鬼知道盒子打开之后里面的这张纸会不会发生别的变化?
    最主要的是,哪怕仅仅是看了一眼,杨靖也看出来了这张纸要远远比之前发现的那些手抄佛经所用的纸张要古老的多。
    那些手抄佛经都是用硬黄纸写的,硬黄纸保存好了,千年的时间是绝对没问题的,可是刚刚看到的那张放在锦盒中的纸,显然不是写在硬黄纸上的,到更像是更早的蔡伦纸。
    连盒子带纸一块扔进储存空间之后,杨靖这才微微放了一下心,意识随即就进入到了储存空间,用意识再次打开了那个锦盒,并轻轻的打开了那张纸。
    “还好,纸张保存的还不错,最起码没有出现一碰就变成飞灰的事情......”杨靖提着的一颗心放了下来,但当他看到那张纸打开之后露出的字迹之后,刚刚落回原处的心脏竟然不受控制的再次猛烈的跳动起来。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仅仅是看了十几个字,杨靖就觉得自己的脑袋瓜子“嗡”的一下!
    “这、这莫非是《兰亭集序》?”
    怪不得杨靖这么想,实在是刚刚看到的这十几个字太熟悉了。
    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王羲之亲自挥笔写了一篇《兰亭集序》。
    而这十几个字的开头,正是那篇天下闻名的《兰亭集序》的开端部分。
    杨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努力的放空自己,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之后,这才继续用意识看下去,结果,全文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与《兰亭集序》分毫不差。
    最关键的是,杨靖在这张疑似是王羲之真迹的纸上,只看到了数量不多的鉴赏钤印,不像后世那些传世临本、摹本上到处都是鉴赏钤印。
    难道这真是王羲之的真迹?
    要知道王羲之写出了《兰亭集序》之后,真迹就一直在家族中保存,一直到了唐太宗时期才被李二弄到了自己手里,而据说李二死后,更是自私的把《兰亭集序》的真迹给自己陪葬了。
    如果要是李二真的把《兰亭集序》的真迹陪葬了,那么恰好能够说明这幅《兰亭集序》上的鉴赏钤印为何这么少。
    这篇《兰亭集序》没有经过后世那些收藏着的祸祸啊!
    杨靖强忍住内心的激动,让圣戒鉴定了一下这幅《兰亭集序》,结果圣戒给出的答案却是让杨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了,哪怕是戴着面罩,也兴奋的大吼了两嗓子。
    “《兰亭集序》,王羲之,353年。”
    这幅《兰亭集序》竟然是王羲之的真迹!
    由不得杨靖不激动,实在是这《兰亭集序》的名头太大了。
    说个不好听的话,在某些方面,这片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字帖,甚至比传国玉玺的名头还要大。
    当然,要论珍贵程度,十幅《兰亭集序》也比不过一方传国玉玺。传国玉玺那可是承载着华夏上千年国运的国之至宝,而《兰亭集序》只不过是一幅书法而已,两者之间根本就不在一个层次上。
    用圣戒的话来讲,传国玉玺是属于超品物品,而《兰亭集序》充其量只能算是二品,甚至连《永乐大典》、《四库全书》这样的重宝都不如。
    只是传国玉玺已经失踪了上千年,《永乐大典》的正本也失踪了几百年,留下来的都是一些副本,还都是残缺的,现代人对于能够找到这些重宝已经不存什么信心了。
    可这《兰亭集序》的真迹虽然早早的就失踪了,甚至比传国玉玺失踪的时间还长,但这幅字帖毕竟有临本和摹本一直在民间流传,到了现代,更是被收藏在博物馆中供民众欣赏,所以单论某些方面的名气的话,《兰亭集序》是极大的。
    现在,这《兰亭集序》的真迹就这么猛然的出现在杨靖眼前,这如何能不让杨靖高兴?更别说他的几位师父,尤其是二师父肖老更是一名著名的书法家,杨靖受到肖老的影响,对于书画也是极为喜爱的。
    现在出现了《兰亭集序》的真迹,杨靖当然要兴奋了。
    只是,这《兰亭集序》怎么会出现在这里?这幅字帖不是跟着李二皇帝一块被埋在昭陵了吗?
    提到唐太宗李世民大多数人首先会想到的是他卓越的政绩,但其实李二除了是一位伟大的帝王外,还是一名书法爱好者,尤其喜爱书圣王羲之的书法。其他书法家的作品在李二的眼里都黯然失色,其对王羲之书法的迷恋和痴迷一点也不亚于今天的追星族和发烧友。
    于是李二开始了对王羲之书法真迹如痴如醉的搜寻。上有所好,下属自然更加懂得投其所好,长安城内一时之间涌现出了各种王羲之的“书法真迹”,褚遂良、欧阳询等老臣也开始了对王羲之书法真迹夜以继日的鉴别。
    据史书记载,众臣共鉴定王羲之真迹多达两千多张,最后一起献给了李二。然而在众多的真迹中独独缺了王羲之的文墨至宝《兰亭集序》,这令李二皇帝无法释怀,于是开始了对其下落的苦苦探究。
    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李二得知《兰亭集序》的真迹保存在王羲之七世孙智永的一名徒弟辩才和尚的手中,李二多次索取均被辩才回绝。为了得到它,李二不惜派监察御史萧翼装扮成书生去接近辨才,才寻机取得《兰亭集序》。
    李二对得之不易的《兰亭集序》真迹视若至宝,因此传言其真迹在李二驾崩之时作为殉葬品永别于世。
    但有趣的是,五代时期历史上鼎鼎有名的盗墓者温韬在盗取了李二的昭陵后,在他的出土文物清单上却并没有看见《兰亭集序》的踪影,因此有传言称是李二的儿子唐高宗李治偷偷换取了《兰亭集序》的真迹,后随葬于李治与武则天合葬的乾陵之中。
    可现在《兰亭集序》的真迹却出现在武则天为自己建造的陵墓中,这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ps:鞠躬感谢“书友151224215958096”100的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