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38章 那种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犹在眼前
    第138章 那种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犹在眼前
    李翊试探性地抛出了橄榄枝。
    许褚与许定对视一眼。
    许定率先开口,说道:
    “我等兄弟又何尝不想立功于世,流芳于后?”
    “只恨此身低微,不能匡扶帝室,驱逐国贼耳!”
    虽然许氏也算地方豪族了。
    但跟隔壁曹氏、夏侯氏还是比不了,尤其在名望上。
    他们许家在地方再有势力,也终究只是市井小民的身份。
    而隔壁曹操呢?
    19岁就举了孝廉,成了洛阳北部尉。
    30岁出头,就成了西园八校尉,直属于皇帝,只听命于天子一人。
    而曹操之所以能位居如此高位,仅仅是因为他写了一篇作文:
    ——《我的太尉父亲》
    人比人真的会气死人。
    许褚向来寡言,但闻得兄长如此说话,还是忍不住发出几句由衷的感慨。
    “我兄弟俩素爱兵事,只是若天下太平,百姓康居,边塞安宁……”
    “我等又何须学这劳什子武艺兵书?”
    “纵不得扬名于世,也好过每日与盗匪争斗。”
    许定点了点头,帮腔道:
    “我等百姓既在小民之位,虽难为天下谋,却可为乡土谋。”
    “是以聚集乡里宗室,修筑坞堡,抵御贼寇。”
    “每日磨炼武艺,时时砥砺自己,为的就是将来有用武之时。”
    李翊见此,当下也不再犹豫,果断伸出橄榄枝。
    “两位兄长既有如此豪情壮志,何不随我一同跟随刘将军。”
    “征战天下,救护苍生?”
    “事若济,小则可以立功封侯,荣妻荫子。”
    “大则保境安民,匡扶王室,万世留名!”
    许定、许褚闻言,俱是喜出望外。
    赶忙离席,躬身拜道:
    “李先生之言,正是我兄弟二人心中所想。”
    “非是我等不思报国,实乃是报国无门。”
    “今我等宗室商议,若蒙刘将军不弃,我等愿意投身于刘将军麾下。”
    李翊大喜,手执二人手道:
    “两位兄长若是愿意投效徐州,则是邀天之幸!”
    “我代刘将军谢过二位!”
    许氏兄弟连忙还礼,皆表示愿意为了刘将军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酒宴过后,
    许定联络许氏其余宗老,一同敲定归顺徐州的具体细节章程。
    然后许定及其余比较有名望的宗老,向李翊献上一碟书札。
    里面记录了坞堡中的人口、土地、粮食、牲畜、军械等等。
    记录之详细,全无保留。
    这是许氏在表忠心。
    李翊收下书札,重赏许定及几位宗老。
    又命军士拿出此前缴获的耕牛牲畜,绢帛金银,分赐给剩下许氏有名望的宗老。
    宗室各长老在拿了李翊的好处后,知李翊乃良善厚道之人。
    许氏跟着他,肯定吃不了亏。
    于是再无顾忌,纷纷向李翊投诚。
    李翊安顿好许氏众人,又差人修书一封,寄给南方剿贼的刘备。
    跟他言说了谯县坞堡的事。
    刘备南下后,一路急行军,甚至都没有到固始,就追上了黄邵。
    黄邵仓促应战,为刘备所破。
    关公突入阵中,阵斩了黄邵。
    剩下黄巾余众,四散逃了大半。
    未能逃走的,则纷纷向刘备投诚。
    刘备将众人安顿好,分赐粮秣。
    黄巾诸贼无不感恩戴德,纷纷表示再不敢与刘将军作对了。
    刘备又问众人是否愿意跟随他,回沛国去。
    若是愿意,他可以给他们田地耕种。
    众人感念刘备之德,纷纷表示愿意。
    刘备欣然纳之。
    他倒也没说要把这群黄巾兵迁到徐州去,也是不想让他们背井离乡。
    只说让他们去沛国,仍是留在豫州。
    在纳了黄巾贼后,又得了李翊书信,刘备便领着关羽、徐晃北上,往谯县坞堡去了。
    由于军中多了不少黄巾贼,行军速度也慢了不少。
    李翊一连在坞堡等了数日,这才等到刘备来。
    这几天他在坞堡,陪着许褚等人操练兵马,交流练兵经验。
    李翊从中也跟着学了不少。
    随后,李翊将许氏兄弟介绍给刘备。
    刘备闻说后大喜,即拜了许定为校尉,许褚为都尉。
    “今贼寇已定,又掳了不少黄巾贼,可回徐州去否?”
    刘备问李翊道。
    李翊颔首,说道:
    “此次南下不仅收获大量财帛金银,还笼络了许氏,已经超额完成翊此前定下的任务。”
    “咱们可向北,先去小沛,把俘的黄巾贼交给陈汉瑜,交由他安置其屯田。”
    “然后自小沛向东,回下邳去也。”
    刘备欣然从之。
    点齐军马,准备出发前往小沛。
    许定、许褚两弟兄则带了宗室数百人,跟着刘备一同去往小沛。
    陈珪知刘备要来,也是亲自出城相迎。
    现在这位刘使君,早已不是当初那位初入徐州的刘使君了。
    当时刘备要统治徐州,尤其讨看他们下邳陈氏的脸色。
    但现在的刘备何许人也?
    汉左将军,天子亲授徐州牧。
    大权独揽于一身,也不再是徐州众世家可以随意拿捏的了。
    除沛相陈珪之外,其余郡县的县令、县长都来了小沛,拜见刘备。
    毕竟这是他们的顶头上司,跟他比,自己就是个微末小官儿。
    肯定得多争取个露脸的机会。
    刘备一一抚慰众人,又考核了诸官的政绩。
    然后一一予以鼓励嘉奖,众人这才心满意得退去。
    刘备将俘获的黄巾贼,仅农具耕牛种子一并交予陈珪。
    跟他交代了一些屯田事宜,便匆匆回徐州去了。
    回到下邳以后,李翊也正式将自己构划灭亡袁术的大战略,向刘备说了。
    “淮泗人口百万,土地肥沃,河流众多,乃膏腴之地。”
    “我徐州则是四战之地,若不能据有淮泗,便是无根之地。”
    “此前困于诸事繁多,翊未尝向主公讲述攻灭淮南的具体战略。”
    “如今诸事既定,翊以为可以着手准备了!”
    李翊把自己的战略方案,有条不紊,深入浅出地给刘备讲了。
    淮泗为何对徐州重要?
    因为若想以徐州为根基,没能没有一个大后方。
    而淮泗就是这样一个天然的粮仓。
    后来的邓艾,就是专门在淮泗一带屯田。
    不仅利用淮水、颍水,灌溉了两万多倾肥田,还连通了三百多里的水运大道。
    而得到的收获便是,每年三百万斛的粮食产出。
    再对比一下丞相五次北伐,几乎每次都是困于粮食不足而被迫撤军。
    就可以想象当时的局面有多艰难。
    “如今徐州船匠自取岁开始便紧锣密鼓的打造船只,如不出意外。”
    “最迟四月之前,便能够全部下水。”
    李翊将地图铺开,为刘备详细的规划战略方向。
    “广陵陈元龙、还有甘宁、蒋钦等人都在紧锣密鼓的训练艄公水手。”
    “我们要把主战场转到豫州来,借着颍水、涡水南下,直攻袁术寿春。”
    “然后命元龙自广陵发兵,走长江水路,绕袭九江后背。”
    “前后夹击,使袁术首尾不能相顾。”
    刘备认真的听着,随后又问:
    “何时可以全面开战,发兵淮南?”
    “秋收过后。”
    李翊不假思索。
    目前才刚刚开春不久,最是应该养民,积攒力量的时候。
    随着屯田在徐州全境的推广,秋收一定能够收获不少的粮食。
    只有这样,才能够跟袁术全面开战。
    这也是李翊的外交风格。
    不去打没有把握的仗,如果非打不可,那就往死里打!
    “……嗯,还有大半年。”
    刘备微微颔首,一捋胡须道:
    “这期间你我可得好生做足准备。”
    “乐意效劳。”
    李翊微微一笑。
    如今徐州的船只正在似下饺子一般落水。
    陈登在广陵,有着甘宁等人的协助,艄公、水手也是不断增加。
    还训练出了不少能够水陆两栖作战的精兵。
    陆军方面,赵云、田豫、牵招负责训练骑兵。高顺负责操练特种兵——陷阵营。
    许褚许定两兄弟负责训练虎卫,用来作近卫之用,必要之时,也可投入战场。
    至于剩下的部曲,则分别由他们自己的统帅负责训练。
    比如关羽、张飞、徐盛、太史慈等,他们都是有分配到部曲的,人数不等。
    这期间,李翊与刘备时常带着酒肉过来犒赏军士,鼓励大家好好训练。
    至于农业方面,典农校尉鲁肃,与王脩、孔融等人都要帮衬。
    尤其孔融,尤其感激刘备能够将天子王驾迎到陈国来。
    这样他便能不时去朝拜天子了。
    在屯田方面,孔融也是积极帮衬。
    别看他打仗菜,
    但在北海数年,修复城邑,崇学校,设庠序,举贤才,显儒士。
    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无一错版本!
    政绩方面还是拿的出手的。
    最重要的是他的名望很高,即便很多市井小民都听说过孔北海的大名。
    很多小民都乐意为他效劳。
    至于装备,农具等,以麋竺为首的士人豪族掌控的铁官营,也是开足马力,全力打造。
    李翊主动找到这位大舅子,告诉他可以不惜任何成本,全力打造铁甲,刀兵。
    至于铁矿,除了与青州的交易之外。
    鲁国、沛国也是产铁大国。
    那里开采出来的铁矿,通过泗水,走水路运送回下邳。
    最后,剩下出来的海船,仍旧命人出海前往辽东交易。
    主要挑选的,是太史慈上次带出海的战士。
    他们已经有了丰富的出海经验,可以独当一面了。
    同时,由于已经和公孙度建立同盟。
    李翊也能够放心的和他交易,是以扩大了商船规模。
    除了带了精盐之外,还带了中原特产。
    饴、咸鱼、珍珠、绢帛等等。
    可以购置大量的马匹回来。
    先甭管养不养得起,马儿反正饿不死。
    顶多就是不给你喂粮食,让你成为战马。
    作为役马,也是能提高运输效率的。
    何况马儿在古代之所以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能够救急。
    必要之时,马儿可是重要的备用口粮。
    多屯一些不是坏事。
    总之,诸事既定。
    凡刘备、李翊到处,民众皆竭诚欢迎。
    真可谓占尽天时!
    虽多年后,那种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犹在眼前。
    两年多下来,李翊与刘备募集了大量的流民。
    在徐州安置了足有几十万人众。
    其中有大半都是徐州本土人,受战乱影响,而流离四方。
    这些流民的加入,极大推动了徐州屯田的发展。
    考虑到徐州目前的高速发展。
    经过估算统计,李翊等徐州高层,一起向刘备上书,可以再扩军一万人左右。
    以徐州目前的生产力,养得起。
    并且,这也是为了秋收后,为覆灭袁术做足准备。
    而在徐州紧锣密鼓的备战之时,中间还出了一个小插曲。
    那就是荆州刘表突然中止了与徐州的贸易。
    无他,刘表敏锐的政治嗅觉,发觉情况有些不太对。
    尤其现在天子东归,刘备被朝廷委任了左将军的高位。
    并且赵云还被朝廷授予了九江太守之位,庐江太守的官位也落在了曹营中人手里。
    这跟说好的不一样。
    按刘表原来的打算,他不断给徐州输血,为得就是插足扬州事务。
    结果庐江、九江的归属权,全落在了曹刘手里。
    他刘表连口汤都没得喝。
    这让刘表大为不满。
    徐州方面也有话说的,说不是我们不想把庐江的表奏权给你荆州。
    可问题是这是朝廷的旨意,咱们也没法反对,你说对不对?
    难不成景升兄认为朝廷说的不算?
    刘表身为汉室宗亲,当然不敢说朝廷、天子做的不对。
    只能吃了这个哑巴亏。
    而接下来,徐州的一系列操作,更是令刘表大为警觉。
    那就是把荆徐二州的交易内容,全部变为了粮草。
    徐州大肆屯田,肯定是要起征伐之事。
    刘表料定刘备不久将打扬州。
    一旦真打成了,那扬州可就真落入刘备手里了。
    此前说好的庐江表奏权并未交给刘表。
    现在若是让刘备打下扬州,那刘表就彻底失去了插手扬州事务的机会。
    是以,他果断停了与徐州之间的贸易。
    而徐州方面对此却丝毫不慌。
    老刘这边,徐州已经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一致对外了。
    而刘景升荆州方面,却是各派争斗。
    蔡、蒯、庞、黄四大世家,垄断了荆州的权力。
    尤其江夏的黄家。
    要知道徐州与荆州的贸易,主要就是通过江夏与广陵之间的长江水路,来进行交易。
    而刘表对江夏的掌控力却极为薄弱,大权都落在了黄家手里。
    你刘表能够拒绝与徐州的贸易,还能阻拦手下人吗?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在利益的驱使下,黄家大量宗老都私自与徐州进行交易。
    而刘表对此却无可奈何,无能为也。
    尤其像黄祖,人家当年射杀孙坚,可是实打实帮了刘表一把。
    江夏大权几乎尽在其手,靠着强大的荆州水军,整个长江水道,都被黄家控制着。
    此前的贸易搞得好好的,大家都有钱赚。
    你刘表倒好,一拍脑袋,把贸易说断就断了。
    这会打乱多少人的章程安排,动了多少人的蛋糕?
    此前准备好的货物,又会滞销多少?
    他们要如何处理?
    倒进长江里吗?
    反正对这些士人豪族来说,倒进长江里,也好过贱价卖给市井小民。
    所以江夏方面,对刘表的贸易禁令置于不顾,仍旧私自与徐州贸易。
    而荆州其他州郡豪族,也暗自联络黄家,借他手的当中间商,托他一并交易了。
    刘表控制不住,暗思自己禁不禁贸易,这些世家仍旧要与之贸易。
    我反倒一分钱赚不到。
    索性又恢复了与徐州的贸易。
    至少这样自己还有钱赚。
    ……
    就在徐州勃勃发展之时,位于徐州广陵南部的曲阿,孙氏也在这里快速发展。
    此时,孙策的舅父吴景,堂兄孙贲都带了自己的部曲,前来投靠他。
    孙策实力大长。
    而其发小周瑜,也利用他们家族的影响力,在庐江舒县筹措了大量粮秣。
    按照原来的计划,孙策在曲阿休养一年,就是为了在第二年攻打吴郡。
    灭了许贡,夺取江东。
    现在一切进行的还算顺利,孙策的伤势也早已康复。
    他们目前在江东已经有两万人马了,其中多亏了其舅父吴景的加入。
    光是吴景这一部就有七千人众,是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
    孙策对其也是颇为倚重,每次出行必带着他和周瑜。
    在力量攒够之后,孙策即召了麾下诸将过来议事。
    “去岁我等制下战略,将在今年开春之时,攻打吴郡许贡。”
    “现在如何?”
    孙策高居于堂上,望着麾下诸将。
    其中其父孙坚留下的老将占了大半。
    话音方落,以黄盖为首的元老纷纷出列,朗声说道:
    “我等俱已做好准备!”
    “就请主公发令,南下攻打许贡!”
    话音方落,其余诸将亦是慷慨激昂,纷纷出列。
    “时刻准备着!请主公下令!”
    声音洪亮如钟,响彻大堂。
    孙策英武的眉宇间却闪过一丝迟疑,并未着急回应。
    “那北方呢?”
    “北方怎么办?”
    孙策突如其来的一问,令在场所有人都有些懵。
    少主这什么意思?
    “公瑾,你来说。”
    孙策给了旁边周瑜一个眼神。
    周瑜会意,撩衣出身,说道:
    “近日接到消息,徐州正在大肆扩充人马,购置粮食。”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