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大耳哥冷静!这会打破军师的苦心孤诣
却说朝廷一众文武大臣,打算同时发诏于兖、徐二州,命曹操、刘备过来勤王。
然王驾此时尚在河东,李傕、郭汜二贼自同意天子东归之后,却又马上反悔,派兵来追。
天子车驾不敢在河东逗留太久,未休整两日,便继续出发,前往雒阳。
而毗邻河东的地界,乃是袁绍的势力范围。
早有人将天子乘舆幸驾河东的消息,传报回了邺城。
以从事沮授,别驾田丰为首的诸大臣,心急如焚,纷纷上书找到袁绍,向他谏言。
“明公,今天子蒙难,幸驾河东,我河北不能坐视不管。”
“臣恳请明公起河北之兵,前往河东护驾,保扶王室!”
田丰慷慨陈词,力劝袁绍迎奉天子。
但袁绍一直都是少帝刘辩一派的,当初为了反对董卓,袁家誓不承认董卓扶上位的刘协。
以至于袁绍不惜污蔑刘协不是先帝之子。
可以说,袁绍与刘协的关系是非常尴尬的。
如果他此时去迎立了天子,便等于是自己打自己的脸。
“今我大军,忙于易京战事,诚难腾出手来,去河东勤王保驾。”
袁绍挥了挥手,以忙于公孙瓒战事为由,拒绝了田丰的请求。
“明公,请听我一言。”
沮授站出来,慷慨陈词:
“明公以弱冠之年登朝为官,播名海内。”
“值废立之际,忠义奋发,面刺董卓之过。”
“后单骑出奔,济河而北,为勃海稽首。”
“号令天下诸侯讨董,威震河朔,名重天下。”
“虽黄巾猖乱,黑山跋扈,亦难撄明公之锋。”
“今回众北首,公孙之流则早晚必亡。”
“震胁戎狄,则匈奴亦将服从。”
“明公横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
“收英雄之才,拥百万之众,正是迎大驾於西京,复宗庙於洛邑之时!”
“届时我等可拥戴天子,号令天下,以讨未复。”
“以此争锋,谁能敌之?”
“授惟愿明公深察!”
话落,沮授顿首一拜。
汝颖派的郭图与淳于琼却站出来提出了反对意见。
“今汉室衰败,为时已久。”
“今欲兴之,不亦难乎?”
“况今天下英雄并起,各自跨州连郡,聚众动辄万计。”
“所谓秦失其鹿,先得者王。”
“若迎天子在身边,动辄表闻,岂不掣肘?”
“若不服从,则是抗命,反失人心。”
其实袁绍阵营里面,大部分人都是保皇派。
郭图、淳于琼这种颍川出身的反而反对迎奉天子。
为何?
因为袁绍与曹操不同,袁绍的亲族之前已经被董卓给突突完了,剩下的也都在袁术那里。
等于袁绍没有宗室可以帮他掌握兵权。
而曹操则有大量的宗室,并且大部分能力都很强,所以可以放心的把兵权交给他们。
但袁绍没有宗室可以付与兵权,他只能平衡好河北派与河南派两家的势力。
一旦迎了天子,河北这群保皇派和天子联合起来,袁绍的权力就很有可能被架空。
因为袁绍手底下掌兵的大部分都是士族。
这也是为什么曹营里,荀彧、毛玠这种保皇派掀不起风浪来。
因为他们被曹氏宗族给狠狠压制着,使得曹操可以毫无顾忌的迎奉天子。
“郭公则此言差矣。”
别驾田丰站出来反对道:
“今天下崩乱,主上蒙尘。”
“袁公祖上累世辅弼,世济忠义,若能迎奉天子。”
“既合乎道义,又合宜时机。”
“且今州城粗定,正宜迎奉王驾,安宫邺都。”
“到那时,奉天子以令不臣,畜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
“还请明公速速定夺,倘若犹豫不决,必然遭人抢先。”
听到这话,袁绍稍稍还是有一点心动的。
为什么说袁绍好谋无断?
其实从迎天子这件事就能看出来了。
袁绍作为少帝刘辩一派的,要么就坚立不移反刘协,要么就摒弃前嫌,迎奉天子王驾。
可袁绍偏偏选择了全都要。
一开始袁绍坚决反刘协,想立刘虞为帝。
后来沮授等人给袁绍讲了迎天子的好处,袁绍又心动了。
而在领了冀州牧后,袁绍又担心被河北士人架空,又叒拒绝了迎奉天子。
结果等被曹操抢了天子之后,袁绍又后悔了,想让曹操把天子迁到离他更近的鄄城来。
如此反复,半天拿不出一个确切的方案出来。
也难怪评价袁绍为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真是一点也没评价错。
“罢了,诸公不必再吵!”
袁绍出声止住众人的争吵之声,犹豫一下,才道:
“既然天子乘舆在河东,今可先使人进献米肉。”
“至于保扶王室,安宫邺都一事,且先观望再说。”
“明公!”
沮授、田丰等人还想再谏。
却被袁绍挥手挡了回去,示意众人此事不必再议。
沮授等人无奈,只好作罢。
与此同时,
曹操自陈国退兵以后,将兵锋指向颍川,克日平定。
并将治所迁到了许县。
以荀彧为代表的颍川士族们,力荐枣祗为屯田校尉,希望曹操快些开展屯田,追上徐州刘备的步伐。
曹操欣然同意,将屯田制的具体实施方案,委任给了荀彧、枣祗、韩浩三人。
由于颍川也遭遇了战乱,所以有大量的无主荒田。
同时,由于曹操镇压了颍川的黄巾军。
得到了大量的劳动力、耕牛、农具。
曹操在各州郡设置田官,下令储存粮食,为将来四方征战做足准备。
随着颍川屯田制的推行,曹营这边也逐渐从兖州的内乱中恢复过来,情况得到好转。
这一日,
曹操正在府中读《孙子兵法》,并拿着笔在上面进行批注。
忽有下人来报,朝廷使者来到。
曹操慌忙停笔,放下书卷,接见了朝廷来使。
待问明来意之后,方知天子乘舆在河东,不日将至洛邑。
由于李傕、郭汜二贼正在追击天子王驾,所以朝廷方面想请曹操过去勤王。
面对这种大事,曹操不敢疏忽大意,急召来荀彧等文武大臣商议此事。
与袁营恰恰相反,曹营这边保皇派反而是占少数。
只有荀彧、程昱、毛玠是坚定不移的支持迎奉天子的。
他们的政治纲领都是在为士族考虑。
荀彧开口进言道:
“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服从。”
“高祖为义帝发丧,而天下归心。”
“今天子蒙尘,朝廷播越,宗庙毁坏。”
“正是明公首倡义兵之时,奉天子以从众望,此乃不世之略也。”
“若不早图,人将先我而为之矣。”
曹操颔首,他本人确实是更倾向于迎天子的。
奈何曹营里反对派太多,所以先让荀彧这个文官渠首开口说话。
随后又问程昱道:
“仲德,汝观此事如何?”
曹操很鸡贼的挑了两个保皇派问话,他知道只要这两人站了出来,自己再投出压倒性的一票。
众人便不敢再提反对意见了。
果然,程昱不慌不忙地回答道:
“荀司马之言正合时宜,奉迎天子一事,上合天意,下顺民心。”
“况天子乘舆尚在河东,能迎天子者,非我兖州一家。”
“河北袁绍若自河内向西,远比我河东要快得多。”
“今若使袁绍迎奉天子,则河北之势不可当,袁氏不可图也。”
曹操手一抖,不慎扯断了颔下两根胡子,但他却顾不得喊疼,反而说道:
“文若、仲德之言,甚合吾心!”
“适才有天使赍诏宣召,操不可不接诏书。”
“传我令!命夏侯惇为先锋,领兵三千,先出发前往雒阳,修葺城郭。”
“我自率大军殿后,克日便到!”
曹操力排众议,乾纲独断地选择了接下天子诏,去往雒阳保驾勤王。
曹操之所以敢忽视迎奉天子的弊端,是因为他有宗室将领掌权,可以制衡荀彧为首的保皇派。
同时,比起袁绍,曹操太需要天子了。
袁绍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根本不缺人来投。
尤其拥有了河北之后,已经是一等一的诸侯了,多个天子出来,他反倒觉得于自己会掣肘。
曹操不同,别看东汉末年宦官集团何等的权势滔天。但曹操走到哪里,都会被打上阉宦之后的标签。
所以曹操只能选择迎奉天子,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以汉室忠臣的身份自居。
然后利用汉室四百年的招牌,为自己吸纳天下英才。
用曹操的自己话说,便是:
——“方今收英雄时也。”
……
……
就在袁曹两家都在为天子即将幸驾雒阳一事,忙得不可开交之时。
徐州这边也收到了消息。
“什么!天子已经东归,乘舆到了河东!”
刘备接到这个消息时,顿时坐不住了。
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无一错版本!
朝廷使者哭诉道:
“天子在长安时,日日为傕、汜二贼所辱。”
“陛下仅想从太府中发放丝织给宫人,李傕逆贼竟然都不允许。”
“并且此二贼常常率兵进殿,抄掠宫人、御物。”
“事后,还要放火焚烧宫殿,官府、民房。”
“上至朝廷百官,下至乡野山民,无不对此二贼恨之入骨。”
待听完天子即百官百姓的遭遇后,刘备痛心疾首,不禁垂泪道:
“李傕、郭汜此二贼竟如此狂悖无礼,吾誓杀之!”
天使又哭拜道:
“如今天子蒙难于河东,不日将还都洛邑。”
“奈何李傕、郭汜二贼穷追不舍,派兵想要劫驾掳回天子。”
“陛下唯恐社稷不存,遂遣我来向刘将军求援。”
“恳请将军为了汉室江山,发兵救援,救天子于水火!”
刘备擦了擦眼泪,先命人将天使请入驿馆,好酒好肉招待。
随后召来李翊、关羽等文武大臣,商议此事。
“李傕、郭汜二贼造逆,备闻天子今在河东受难,实在痛不欲生。”
“是故欲遣兵前往,保驾勤王,救助天子。”
“诸公可有异议?”
刘备语气急迫,几乎是不容与众人商议。
诚然,刘备自小有帝王之志。
然则此时的刘备,却没有想那么长远,尤其神器更是不敢奢望。
“明公勿急。”
一人出声安抚刘备情绪。
众视之,乃从事荀攸也。
荀攸自备接到徐州后,感叹徐州人杰地灵,能人辈出,可成大事。
又深受刘备礼待,因感念其厚恩,故在徐州为从事,为刘备出谋划策。
荀攸乃是文官集团中新加入的成员,刘备不好拂他的面子,遂问道:
“公达此言何谓?”
荀攸冲着刘备拱了拱手,声音沉稳:
“攸常闻,主不可怒而兴师,将不可愠而致战。”
“明公此刻怒上心头,容易错判形势,反误大事。”
“……公达之言,正是在下所想。”
刘晔连忙站出来附和,“今河东情势如何,我等一概不知,仅凭现有信息,实在太少。”
“尤遇此般大事,切不可此时贸然决断,否则必惹祸上身。”
刘备脸色微变,情绪很快平静了不少。
他微微阖上双眸,伸手揉捏了一下太阳穴,沉吟道:
“今天子蒙难,为贼所欺。”
“备身为汉臣,又是宗室,岂能无动于衷,袖手旁观呢?”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旋即却又都把目光投向了刘备身旁的李翊。
仿佛异口同声地在说,李先生你倒是说句话呀。
现在只有你能劝住主公了。
李翊当即会意,明白诸臣心中所想,遂出列谏言道:
“请主公稍安勿躁,天子蒙难,我等皆痛心疾首。”
“傕、汜二贼造逆,胆大妄为,意欲强掳天子,我等自然不会袖手旁观。”
“只是凡遇大事,当有静气,不可鲁莽行事。”
“今河东至我徐州,隔了豫州,兖州,欲救天子,山遥路远,诚非易事。”
刘备向来信任李翊,在听了他的劝说之后,这才冷静了下来。
“子玉所言甚是,适才是备听闻天子蒙难,一时乱了分寸。”
“令诸公见笑了,勿怪。”
顿了一下,又问众人道:
“天子赍诏宣我勤王保驾,诸位以为我徐州是否该派兵过去勤王?”
荀攸说道:
“既是天子之诏,我等自然不该抗命。”
“只是徐州距离河南尹云山遥远,我徐州恐难以派出大军前去。”
刘备颔首,表示理解。
徐州想要派出大军,越过兖、豫二州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备欲派人去往河南尹,奉天子临徐,诸公以为如何?”
“此议不妥!”
未等荀攸等人开口,李翊便站出来出声阻止。
刘备微一怔,忙问为何。
李翊有条不紊,耐心解释道:
“徐州势单力孤,除东面滨海之外,可谓三面环敌,无险可守。”
“不可不谓百战之地。”
“若迎天子来徐州,试问天下诸侯将何以自处?”
李翊坚决反对迎天子来徐州,因为只要把天子搞过来。
就会打破他苦心孤诣,为徐州,为老刘打造的战略方针。
在李翊的努力下,徐州不仅与北边的袁绍达成同盟,与西边儿的曹操也缓和了关系。
老刘可以腾出手来,专心对付南边的袁术。
可把天子迎过来呢?
与曹操的关系马上就会破裂!
曹操非常需要天子,需要汉室四百年的招牌。
他绝不会容许刘备一个汉室宗亲拥立了天子。
把他准备要“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蓄军资”的战略纳为己用。
除曹操外,徐州与袁绍的同盟也会马上破裂。
历史上,袁绍被曹操抢了天子之后,马上就后悔了。
史书叫,“绍每得诏书,患有不便于己,乃欲移天子自近。”
以前曹操是袁绍的小弟,官职都是袁绍赏给他的。
而曹操自迎了天子之后,立马倒反天罡,居高临下,给袁绍封起官来。
被小弟骑脸输出,令袁绍破了大防。
而袁曹的关系,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全面破裂的。
所以李翊坚决反对把天子刘协迎到徐州来,这会打破徐州大好的外交环境。
使老刘还有徐州成为众矢之的。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
汉帝名义上仍然是天下共主,谁要是反汉,便是政治不正确。
袁术称帝的时候,就先后遭到了曹操、吕布、刘备、孙策、陈登的攻打。
你就可以想象此时汉室在当时士人的心中是个什么样的地位了。
“适才,翊只说了迎奉天子的不可行。”
“却还未说迎天子的难处。”
李翊接着补充说明,“纵然我等真要迎奉天子来徐州,如何跨越这豫、兖二州。”
“从曹操的眼皮子底下,将天子接走?”
“主公认为以曹操之雄略,可会放过利用天子而号令诸侯的机会么?”
“纵然我等在豫州一事上达成了和解,利益一致。”
“可天子王驾是不容妥协的问题,曹孟德绝对不会同意把天子迎到徐州去。”
“若我等执意要迎接,曹刘两家必然大交兵。”
“两家死伤,祸及百姓不说,更有可能误伤天子王驾。”
“此可是主公希望看到的结果?”
刘备闻言一惊,不由得坐了下来。
李翊一语点醒梦中人,若不是他这般提醒。
刘备还没意识到迎立天子有多难。
天子这么重量级的人物,尤其还带着文武百官,走到哪里都声势浩大。
的确是不可能悄无声息地迁到徐州来。
可若兴师动众,必遭来以曹操为首的诸侯反对。
到时候估计走不到半箭之地,便会爆发一场在所难免的大战。
荀攸等人纷纷向李翊投去了一个敬佩的目光,暗道还是子玉你有手段,一下就把主公给劝住了。
“……主公。”
顿了一下,荀攸也站了出来,开口谏言。
“适才李先生提出了迎天子的难处,在下以为除外敌之外,我徐州内部也难以供养天子王驾。”
“我徐州自取岁开始,便大量收拢流民。”
“今又至冬日,还要发放大量衣物与口粮。”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