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天子王驾,东归何处?
曹操看了刘备的书札,知是解和的,本想发作。
奈何心中又有所顾虑,拿在手中停了一会儿,到底是叹了一声。
“……唉,罢了,尔等且看来。”
话落,将书札分给荀彧等人传看。
原来刘备这解和的书信中,不单单是提到了希望曹操退兵一事。
更是陈以河南之利害,若是曹刘两家不能相和,待袁绍平定公孙瓒之后,两家皆不能与之相抗。
曹操西边有关西诸将作为威胁,而刘备南面也有袁术威胁南徐。
所以两家实在没必要为了争夺豫州,而抢的头破血流。
刘备在信中承诺,他在豫州,只占据鲁国和沛国以北。
不会再侵吞豫州的其他地界。
他愿意把曹操的家族,也就是沛国西部的谯县,让给曹操。
同时,荀氏所在的家族,富庶的颍川,刘备也不会对此有多过问。
但是,北边的陈国和梁国,刘备则要求让他们独立出来。
刘备不会兼并他们,也要求曹操不能兼并这两个小国。
让两个小国仅仅是作为两个中立势力,隔在中间,以此来缓和曹刘两家的关系。
单从这项条约上讲,其实曹刘两家都不算吃亏。
刘备只要了沛国以北,和一个鲁国。
而曹操则要了家族所在的沛国谯县,以及荀氏所在的颍川。
至于沛国以南,以及汝南,则是袁术的势力范围。
曹刘两家在这里,本来就没有什么利益冲突。
不过曹操却敏锐地察觉到了,条约对刘备还是更有利的。
虽然刘备要求陈国、梁国独立,两家都不兼并,看似公平。
但这两个小国的立场明显是亲刘的。
陈王刘宠本来就与刘备是宗亲,而梁国郭贡能请来徐州出来解和,说明他们早就已经眉来眼去了。
看似陈、梁两国中立,实则却是刘备安插了两颗钉子,插在自己兖州的后背上。
“报——”
就在曹操犯难,踌躇未决之际,忽又有探马来报。
“禀主公!接到探报,徐州派遣张辽领兵三千,前来阳夏支援!”
什么!?
曹操微微一惊,暗道老刘你来真的?
程昱正色说道:
“此必是刘备对我兖州的警告,虽只派了三千人来。”
“可若我等要继续与陈国交兵,那么徐州之后的援兵只会源源不断的来。”
“且不说两家胜负如何,但绝对没有一家可以全身而退。”
“到时候血流成河,民生凋敝,白白使二袁两家得利。”
曹操背着手,两眉紧锁,在原地来回踱步。
正是犯难,沉吟道:
“难不成任由刘备这般欺辱不成?”
“公言差矣。”
荀彧出来开解曹操。
“年来荒旱,粮食艰难,若更进兵,劳军损民,未必有利。”
“不若听从刘备之言,转去颍川,此地仅少许黄巾余党盘踞,轻易可图。”
“然后用枣祗为屯田校尉,在颍川推广屯田。”
“将来春麦熟,军粮足备,然后才可考虑进兵一事。”
说着,荀彧又看了一眼手中的书札,再三确认之后,又接着补充说道:
“况刘备已经同意出面,劝陈王刘宠拿出军粮来,供给我军。”
“徐州也会赠送一些钱粮过来,我大军来此,也不算徒劳无功。”
曹操闭上眼睛,踌躇未决。
他不喜欢这种半道而废的感觉,眼看阳夏就快打下来了,就此罢兵,想想都觉不甘心。
治中毛玠也出来劝谏道:
“明公,如今徐强兖弱,我兖州方经历内乱,不宜大动兵戈。”
“反倒徐州在刘备的治理下,生产已有所恢复,我兖州不能再继续耽误了。”
“还是听从荀司马之言,快些转进颍川,开展屯田为善!”
谋士一边倒的支持就此停战,曹操终于还是下定了决心。
“也罢!”
曹操一拍大腿,恨恨道:
“待吾修书一封给玄德,让他尽快起运粮食,送到陈留来。”
“我自陈留出发,再转进颍川。”
本来是想攻灭陈国之后,顺势西进,拿下颍川。
现在被刘备横栏一角,曹操也只能选择绕路,从陈留去颍川了。
不过正如荀彧所言,颍川只有少量的黄巾军在那盘踞,曹操兵锋所指,弹指可灭。
很快就能把颍川打造成他们曹营自己的良田。
“对了,既然刘备许诺让刘宠也贡献粮食出来,今可先让刘宠付于粮食。”
“然后我军方可退兵。”
曹操性格谨慎加多疑,非得先拿到刘宠这边的粮食之后,才肯退兵。
使者迅速回到阳夏,把曹操的答复报给了刘宠等人。
刘宠喜道:
“两家若能就此罢兵,我自当奉上陈国储粮。”
随即,便命人备了三十万斛粮食,送去曹营。
曹操在接到粮食之后,果然退兵回了陈留,打算休整两日,来日进兵颍川。
曹兵既退,刘宠也终于长松了一口气。
赶忙亲自接待从徐州赶来支援的张辽,命人送其黄金两百斤,向他表达谢意。
张辽推辞不受,说道:
“辽也只是奉命而来,况在此次退却曹兵之中,并未与曹军接战。”
“未作任何贡献,实不敢受此礼。”
刘宠正色道:
“若无将军领兵过来威慑曹军,曹操岂能轻易便退?”
“我陈国虽富,但终究国小民弱,难抗强敌。”
“今将军为大义而来,陈国上下皆感念将军之德。”
张辽闻言,遂不再推辞,接受了刘宠送的礼物。
随后,刘宠又命人摆下筵席,款待张辽。
席间,张辽又向刘宠说明了此来的另一个目的。
“不瞒王上,辽此来另有一事。”
刘宠不假思索,道:
“将军有话直说无妨,我陈国承了徐州的情。”
“若玄德那边有事,我陈国断无不帮之理。”
他暗想陈国虽然富裕,但跟偌大的徐州比起来,还是显得穷。
陈国所拥有的无非就是充足的储粮。
虽然外界始终传闻说陈国有存粮百万斛,但实际上真实的数目是两百万斛。
所以刘宠拿三十万斛粮出来劝退曹兵,并没有丝毫的肉痛。
相反,如果刘备需要,为表达感激,他也愿意再拿出三十万斛粮来赠送给他。
张辽回想起来前李翊叮嘱过的自己的话,便道:
“使君遣我来陈国,一来是解陈国之围,二来是与王上交好。”
刘宠眉毛一扬,郑重其事地说道:
“玄德公为大义使汝来此,退却曹兵。”
“孤感激之至!陈国愿意与徐州永结秦晋之好!”
“善!”
张辽颔首,犹豫一下,才把最后一件事给说了出来。
“……嗯,徐州军师李先生还嘱辽一事。”
“何事?”
“李先生希望王上能够置办车驾王辇,在陈县兴修城郭宫室。”
“……这。”刘宠只觉诧怪,“孤在陈县已有宫室,为何还要兴建?”
“末将不知。”
张辽也觉莫名其妙,但只是李翊的嘱咐,他只负责转述。
“只是这是李先生的意思,辽将之回转给王上罢了。”
“……也罢。”
刘宠虽不解其意,但感念徐州的恩情,还是拍腿答应了下来。
“我陈国富庶,木石砖瓦,克日可办。”
“宫室营造,也不须月余。”
“至于钱粮民物,亦可备用。”
刘宠答应了张辽的请求,随后又问张辽还有没有什么需要他们陈国做的。
张辽回答说没有了,他在吃完酒后要赶着回徐州复命去。
刘宠再三挽留,恳请张辽多住几日,张辽只以公事在身为由推却了。
刘宠留不住,亲自送别张辽三十里,然后方才回去。
……
……
却说这一年,天子刘协为李傕、郭汜二贼所辱。
此二贼一人自领大将军,一人自领大司马。横行无忌,专横霸道,朝廷之中无人敢言。
至四月时,李郭二人反目,相互攻杀。
后镇东将军张济自陕县赶来解和,刘协抓住此次机会,请张济做中间人。
想要东归雒阳去,前后请示十次方得李傕、郭汜二贼允许。
七月,刘协天子车驾自长安东归。
中间又经历一系列波折,直至今年十一月才堪堪赶至河东。
是岁大荒,百姓皆食枣菜,饿殍遍野。
刘协贵为天子,却只能与皇后共食粟米,粗粝不能下咽。
后宫中人则只能以枣菜为食。
河内太守张扬进献肉米,河东太守王邑献绢帛,这才使得汉帝渐宁。
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无一错版本!
国舅董承等人知在河东不是长久之计,李傕、郭汜二贼迟早追上来,所以还是打算护送乘舆到雒阳去。
这日,汉帝自知河边行走。
见本地居民,只有数十家,无可为食,尽出城去剥树皮、掘草根食之。
而朝廷官员,自尚书郎以下,皆自出城樵采,多有死于颓墙坏壁之间者。
刘协望着悠悠江河,不禁悲从中来,叹息道:
“汉室气运之衰,无甚于此。”
“朕死后,有何面目去见我大汉列祖列宗?”
太尉杨彪唯恐天子寻短见,紧紧跟在其身后,并言道:
“听闻河内太守张杨已经领兵自野王赶来护驾,相信不日便到。”
刘协脸上却并未有丝丝高兴,只是叹道:
“只恐非为护驾,想是从朕这里谋取些功名富贵。”
一路走来,刘协已经见过太多这样的人,自己都有些麻木了。
杨彪闻言也是一叹,只能出言劝慰道:
“请陛下暂忍一时,待归了雒阳,都会好起来的。”
刘协却摇了摇头,“自董卓造逆以来,雒阳被付之一炬,尽为瓦砾之地。”
“更兼人民流移,百无一二。”
“纵是到了雒阳,也终得一片荒地耳。”
唉……
听到刘协发出的牢骚,杨彪也不知该怎么宽慰刘协了。
刘协也不欲让杨彪为难,遂开口道:
“不过朕难摆脱傕、汜二贼,卿等功不可没。”
“若无众卿家,朕实不知要被二贼欺辱多久。”
杨彪伏地磕头,垂泪拜道:
“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臣等定当为陛下死节!”
刘协无奈一叹:
“若是天底下能多几位忠臣,汉室断不至于衰败至此。”
这时国舅董承走了过来,满面愁容的对刘协说道:
“启禀陛下,如今乘舆虽已东归,然身后凉逆仍是穷追不舍,急需忠臣护驾。”
顿了一顿,又补充道:
“况日后东归神都,河南尹已成白地,若无钱粮救济,恐也无济于事。”
杨彪提出意见道:
“雒阳以东便是兖州,此地离得最近。”
“听闻兖州牧曹操兵强将盛,何不宣他入朝,以辅王室。”
刘协嗟叹一声:
“朕前既降诏,卿又何必再奏,今即差人去了便是。”
杨彪正要领命而去,董承忽的出声阻止。
“曹操乃是一方大诸侯,前者其败吕布于濮阳,方定兖州内乱,前路未卜。”
“且据臣闻之,此人乃宦官之后。”
“十常侍之例犹在眼前,杨太尉何以忘却?”
“况我等也不知其内心如何。”
“天下诸侯众多,皇室宗族多为地方州牧,何必单求他曹操一家。”
“不如暂且观之,再寻忠臣。”
“奈何不与诸大臣商议,便骤然独往?”
杨彪正色答道:
“如今天子王驾困顿蹉跎,岂容观望?”
“曹兖州离雒阳最近,若提前使人知会,待我等赶到雒阳时,便能第一时间得到救济。”
“况曹孟德此人也曾参加过讨董义军,想来是个忠臣。”
“听闻其年少时任雒阳北部尉,曾造五色大棒十余根,申明法纪,违者皆棒杀之。”
“十常侍蹇硕之叔父触犯法度,即丧于此棒之下。”
“后董贼火烧雒阳,劫持天子王驾去往长安时,诸侯联军皆逡巡不前。”
“唯有曹孟德起兵追击,虽败于荥阳,然终不似其余诸侯虚伪,不作为!”
董承摇了摇头,反对道:
“可我却偶然听闻他误杀好人,并放言;‘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此等人物,岂是忠良善类?”
“尤其他二伐徐州之际,所过多所残戮,听闻泗水都被杀得为之不流。”
“其人残暴至此,若使其来迎天子。”
“恐为祸不下于董卓,还请陛下三思!”
杨彪大声道: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如今世道混乱,群贼并起。”
“纵使曹孟德私德有亏,但毕竟心向汉室。”
“我等在此争论不休,终究不是善策。”
“若能使曹军击退傕、汜二贼,诚为大幸。”
两个大臣就这么当着天子的面,在河边上争吵。
争执声又引来了其余诸大臣过来围观。
不少人索性直接加入进来讨论,要不要请曹操过来迎奉王驾。
刘协在一旁听着,只觉烦闷,厉声叱道:
“众卿家安静!”
争吵声乃消。
刘协走到董承跟前,问道:
“既然董国舅信不过曹孟德,那你以为该请谁来保扶王室?”
董承未及开言,司徒赵温出来谏言道:
“如今我等既身在河东,何不寻求袁绍的帮助?”
“此人拥据河北之地,兵精粮足,户口百万,定能够暴富王室。”
杨彪一声冷笑,叱道:
“赵司徒莫不是忘了,袁本初此人可是弘农王一派的人!”
“之前还想立刘伯安为帝,此等乱臣贼子,岂可奢望他来迎奉王驾?”
赵温被怼的哑口无言。
袁绍此人一直是刘辩一派的,当初他反董卓时,打出的旗号便是不承认刘协这个皇帝。
因为刘协是董卓扶上位的。
后来,袁绍甚至想立汉室宗亲刘虞为帝,不过刘虞人还是很清醒的。
拒绝了袁绍这个荒谬的请求。
但经过这件事后,袁绍与朝廷的关系更加僵硬。
虽然袁绍实力确实很强,但他政治不正确。
刘协很难倚靠他。
“那……那杨太尉倒说说,除了袁本初、曹孟德之外,我们还能指望谁?”
董承开口道:
“听闻自陶谦死后,刘玄德接领了徐州。”
“他在徐州厉兵秣马,屯田练兵,一心想要匡扶汉室。”
“况其人确实是汉皇宗亲,何不派人找他求援?”
杨彪摇了摇头,当即提出反对意见:
“那刘玄德远在徐州,我等在河东,纵是赶到雒阳也差之千里。”
“如何请他来保扶王驾?”
“依我看,兖州离得近,此地最好。”
董承争辩道:
“兖州虽近,但曹操内心难测。”
“还不知其是不是下一个李傕、郭汜。”
刘协见众人又要吵起来了,断声喝道:
“众卿家不必再吵了!”
“朕倒是有一个法子。”
众人果然安静下来,纷纷把目光投向刘协,附耳倾听。
刘协长呼一口气,澹澹道:
“既然你们有人推曹孟德,有人推刘玄德。”
“依朕之见,不如同时派出使者知会此二方伯一声。”
“倘若此二人真是忠臣,自然会派兵过来护驾。”
“纵然不派兵来,也该送些钱粮来,以解王室之急。”
司徒赵温一拍手,赞道:
“陛下此计甚好!”
“若能同时知会曹刘两家,不管谁派兵过来护驾,也断不敢轻易劫驾。”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有人提反对意见。
刘协见此,便道:
“既然众卿家不反对,那便照此计行事。”
“传朕旨意,即召曹兖州、刘徐州来雒阳护驾。”
“朕躬不日便到雒阳!”
众文武齐身伏地,高呼万岁。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