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79章 嘉靖宗室大改革!削文官权!
    第379章 嘉靖宗室大改革!削文官权!
    御书房。
    朱厚熜在收到周王等的藩王奏议后,就再次下旨廷议,命重新拟定宗藩制度,正式开展轰轰烈烈的宗室大改革!
    最后,朱厚熜就将廷议所拟条例审议后,赐名为《宗藩条例》,命颁行天下。
    虽然,新的嘉靖朝《宗藩条例》是廷臣们议的,但也一直是朱厚熜的圣意在操纵。
    因为他早就把他要改革宗室的方向告知给了御书房的大臣,且与御书房的大臣确定了基本方案。
    而他后面又让藩王奏议,让朝臣廷议,不过是在查漏补缺的同时,也表示他这个天子改政之谨慎与爱纳人言,进而增强《宗藩条例》的公信力而已!
    所以,新的嘉靖朝《宗藩条例》内容上,基本都符合朱厚熜改革宗室的目的。
    首先!
    报生程序更加严格,依旧由宗人府附注宗支簿籍,以后各宗室有爵者,可直接派承奉进京向宗人府请封。
    而后由礼部组织地方布政司核查奏报,若有不实者,由抚按核查。
    承奉是各宗室有爵者的家臣,若承奉不听命办事,可被宗室处置,打死都可以。
    所以,承奉自然也无权为索贿抑勒宗室有爵者请封。
    而抚按在名义上,是皇帝派去地方的钦差大臣。
    从制度上,皇帝应该要信任抚按。
    毕竟你皇帝自己派的钦差都不信任,你还能信任谁?
    当然!
    皇帝自然也就需要在任命抚按官上更加慎重才行。
    一般而言,只要皇帝不是太差太懒,问题都不大,毕竟全国抚按官也就那么多,皇帝无论如何也选的出足够充任各地抚按官的可靠之人。
    其次!
    请婚这事,也与报生一样,由宗室有爵者直接派承奉进京向宗人府请封,再由礼部下令,着地方布政司核查奏报。
    若有不实者,再由抚按核查。
    而对于禁令,祖父为镇国将军之下的,皆可不再限制出行,且准予务农务工与举业出仕。
    而祖父为镇国将军之上的宗室,每年清明与中元准在告知官府后,出城祭祖以尽孝,也准予受宗学考核出任学官、礼官、技术官。
    对于祖父为镇国将军之下的宗室亲戚,即王妃与将军夫人和仪宾的父母兄弟以及姐妹。
    只要是与王妃、将军夫人不同祖父的,男子皆可为京官,女子子嗣皆可为京官。
    而同祖父的男子,在原免役一丁的基础上,皆按对应宗室等级赐散官,而免本房叔伯兄弟丁税。
    同祖父的女子,则免其夫子丁税。
    这样做为的是鼓励百姓与宗室通婚。
    当然,朝廷要承担一些丁税的损失。
    不过,现在朝廷收入大增,承担这些损失也不是大问题。
    至于禄米,依旧由地方官府从藩库留存中拨发。
    这是因为直接由中央拨发,运耗都够发几倍的禄米。
    而这些禄米又不能直接由宗藩们自己掌握。
    毕竟该有的限制还是要有的,各府亲王要是直接掌控大量禄米,就等于掌控了大量钱粮,那造反的能力也就更强。
    所以,还是得由地方官府拨发。
    只是,在抚按官监督地方官府有没有认真拨发外,宗人府会每三年派一次驸马、仪宾轮班组成巡视团队去复查,而对官僚体系进行制衡。而且,准许宗室派承奉进京奏告欠禄之事,且要求有司不得阻拦,否则以离间天家骨肉之罪论斩。
    除此之外!
    宗藩体例,还改革了宗室教育。
    明确要求各王国设立宗学。
    宗学分男女两班,除女子只学女四书与针织外,男子七岁入学,分经文、史学、算筹三门主科,和地理、医学、营造、织染、器械、音乐诸专科,学三年主科和通识两年诸专科后,可选一门主科和专科学习,再学三年,然后根据考试结果选入京师宫学。
    而在京师则设宫学,宫学也分男女两校,且选宗室与勋戚王亲入学。
    宗室勋戚与王亲毕业后分配任学官、礼官、技术官。
    宗学和宫学教育皆推行义务教育制。
    宗学教育经费每年由内阁度支总司会同宗人府、户部合议确定该年所拨额度。
    若需要额外经费,则由各王府向宗人府申请,再由户部与地方布政司核查覆奏。
    抚按官不定期巡查是否有贪墨情事。
    6=9+
    宫学教育由宗人府直接向皇帝申请内帑。
    而宗学官员则从宗室外戚以及王亲中选,相应官员编制则由宗学正官,奏请朝廷,然后由吏部确定增添。
    宫学官员也从宗室外戚以及王亲中选,但由皇帝直接任命。
    朱厚熜之所以允许宗室王亲任学官、礼官、技术官,其实是利用这些人的尊贵身份与优渥生活发展科教事业。
    反正这些人只是不宜掌握军政上的权力,但完全可以利用朝廷给他们的优渥待遇,去从事学术研发与教育工作。
    而对于那些不喜欢读书只喜欢动手的宗室,也可以去从事技术官的工作,当高级技术员,毕竟有时候哪怕把一辆船一辆车造的好,也是利于生产力进步的。
    这样,朝廷也没算白用民脂民膏养他们。
    如此一来。
    宗人府也算是恢复了明初管理宗室的实权。
    文官权力有所削弱。
    但宗室事务仍受礼科的文官监督。
    之所以还受文官监督,是因为文官管宗室,会索贿宗室,但不代表宗人府的皇亲管宗室,就不会索贿!
    故而,要最大可能地避免这种腐败,那就得制衡。
    朱厚熜从来也不是真的要把文官们都摒弃不用,把他们隔绝在许多重要事权之外,只是让他们被有所制衡,而不能像以前一样,独大到别说后宫、外戚、武勋被他们压制得死死的,连皇帝自己都不能对他们如指使臂。
    哪怕是这次宗室改革,所反映出的礼部和地方有司官员伙同王府官员以及部分宗亲王郡王,为索贿抑勒宗室报生请婚和允非宗室之人冒封冒领赐婚银的事,也是由朱厚熜派外戚会同文官去查。
    以驸马都尉沈学礼和左副都御史桂萼为首,从勋戚子弟、翰林院、国子监、六科、都察院选出干练正直之才,组成巡查团,去地方核查宗室情况。
    礼部和地方许多官吏也因此开始慌张起来,原因自然是这一查,就会查出他们很多人瞒报造假宗室情况的贪墨情事来。
    “陛下,山西抚按急报,奉旨去山西调查宗藩事的户科右给事中丘章在山西太原驿站突遇大火,不幸身亡!”
    “陛下,山东抚按急报,奉旨去山东调查宗藩事的御史钱威在运河落水溺亡!”
    “陛下,河南抚按急报,奉旨去河南的翰林编修徐益在去开封时,于铜瓦厢遇土匪被杀!”
    而在这样的宗室大改革背景下,朱厚熜不久后也从杨一清这里得知,许多去调查的官员在路上遇害的事。
    这让他顿时心如火炙,气得牙都要咬碎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