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一念生出
翟德安那口气抵在喉咙那里,支撑着他没彻底崩溃。
等目光扫过阴森森的犹如地狱的卧房,这才注意到外间亮着的光。
他像是摸到救命稻草一样,踉跄着往外。
他的腿无比的僵硬,挪动起来也软绵绵的用不上力道。
等到好不容易掀开帘子跌出去,眼看喉间那口气就要散去,就见一个穿着锦衣卫武官服饰的人,在桌前坐着。
桌上点着一盏蜡烛,微微照亮面庞,让那人有种说不出的强大和恐怖。
翟德安喉间那口气,竟然惊的咽了下去,“你、你……”
裴元面无表情的看着他,“锦衣千户,裴元。”
翟德安此刻听到裴元是锦衣卫,彷佛贪恋阳间的恶鬼一样,竟有得脱大难的庆幸,“你就是那个裴千户!”
又说了一遍,眼泪都流了出来。
裴元之前就知道这家伙不是什么成用的人,怕把他那根弦崩断,等他稍缓了下情绪,才道,“我听说,伱想要算计我?”
“对对,是他们让我干的。”裴元的声音,像是翟德安那恐惧内心中唯一的光,他甚至巴不得裴元赶紧再说两句话。
翟德安哭嚎着主动交代道,“他们让我紧盯着提督苏杭织造衙门,只要银车进去装货,就鼓动织户堵路围攻。下官也是不得已啊,下官也是不得已啊。”
裴元瞧了一眼翟德安的手,心说,一个正四品苏州知府,被人剁掉了手指最后都能忍气吞声,可见这家伙有多懦弱无能。
指望这种人能有什么原则。
他既然这么吃威胁这一套,裴元自然不会给他留情。
裴元身子略略前倾,俯下身来看翟德安。
那桌上的烛光,被裴元挡在后面,让他的脸没入阴暗之中,看不分明。
裴元近距离的盯着翟德安,“你怕他们,难道就不怕我。”
翟德安听着裴元的声音,吓得一哆嗦。
连忙颤抖着说道,“怕、怕!下官也怕千户!”
按照裴元原本的计划,是打算简单粗暴的打通翟德安这个环节,让他出于恐惧不敢坏自己的事情。
但是见到翟德安这般好拿捏,裴元又有了另一个想法。
镇邪千户所十分特殊,职责是追铺邪教妖人以及监督寺庙宫观,并没有固定的驻扎地。
那些人手,平时要么是到处追查,出任务,要么是散在各个寺庙宫观里坐探。
相对来说,可能北方的人手比例更高一些。
可尽管如此,这个千户所的根子还是在南方的。
就连韩千户回来后,也是直接在南京锦衣卫衙门里办公。
道理很简单,北京的锦衣卫一开始只是作为南京锦衣卫的分支,双方并不是一比一等比例复制过去的。
一开始朱棣迁往北京的时候,因为怕被非议正统性,只是把北京称作“行在”。
所以北京的各种文武机构名称上都有一个“行在”的前缀,比如北京锦衣卫的实名就是“行在锦衣卫”。
后来永乐十九年,朱棣觉得自己坐稳江山了,就彻底定都北京了。
两边的锦衣卫就改叫北京锦衣卫和南京锦衣卫,彼此的权重也开始互换了。
等朱棣的儿子朱高炽上位了,又怀念起了南方的美好生活,因此念念不忘又想把首都迁回南京。
迁都不是个简单的事儿,但不耽误朱高炽先过个嘴瘾啊。
于是北京的六部、五军都督府、锦衣卫啥的,名字上又加上了“行在”。
朱高炽比较短命,这个目标尚未达成,就驾崩了。
然后上位的就是他的儿子朱瞻基。
众所周知,“父子亲”不如“爷孙亲”,小孙孙朱瞻基特别崇拜他雄才大略的爷爷。
觉得他老爹瞎搞什么玩意儿,于是就搁置了朱高炽迁都的事情。
但搁置归搁置,朱高炽在位十个月主抓的就这么一个大项目,朱瞻基也不能全盘否决。
因此北京依然是做小的,继续委委屈屈的当行在。
这个事儿持续到什么时候呢,持续到明英宗的正统六年,才算是彻底的把北京政府的“行在”去了。
也就是说,北京城当了快四十年的偏房,总算扶正了。
但是南京城是大老婆的观念,在当时人心中太根深蒂固了。
想想朝廷主政的群体都是什么年龄段的人?
都是四五十岁往上的人群,关键还大多数都是南方人。
这些人从幼年时代、童年时代、少年时代起,就记得南京才是他们的大老婆。
于是等到明英宗被抓走之后,大家连皇帝在哪都不管,就赶紧起哄架秧子的要迁都。
后代人看到这里可能心头一沉,我大明,已经到了如此危机的时刻了吗?
甚至都要迁都了!
——嗯,屁事儿没有。
有史以来,瓦剌就没有攻陷大明任何一座城池的记录。
等到朱厚照去边境干了一仗回来,瓦剌连大规模深入都不敢了,只在边地骚扰性的抢一抢。
所以,那是吓的吗?
朝臣们那爽朗的笑声,也先在草原都听到了。
南京失去了重回正室的最后一次宝贵机会,南京锦衣卫也就彻底开始没落了。
北京锦衣卫不但搞得红红火火,还细分出了北镇抚司和南镇抚司两大机构,而南京锦衣卫除了一些特殊职能部门还发挥着效力,基本上开始边缘化了。
镇邪千户所就属于这里面最原始的职能部门。
裴元现在作为“低职高配”的镇邪千户所常务副千户,有些事情就得通盘考虑了。
比如说,苏州知府的这个要害位置。
这个翟德安似乎也有可取之处啊。
在对软弱者的恐怖平衡中,下手更狠的那个,更容易得到对方的忠诚。
与那一盒子手指相比,这满屋的人头,对翟德安肯定更有说服力。
裴元看着翟德安,脸色神色不变,“看来你也是个识时务的。现在我给你个选择的机会,你是要帮那些人,还是要帮我?”
翟德安这会儿哪还有第二个答案,连连叩首道,“下官愿意帮千户。”
裴元脸上神色和缓了许多,“行,你对我还有些用处,我也不为难你。等到运银车到了的时候,你可以按照他们的吩咐仍旧鼓动织工闹事,到时候我自有应对之策。本官也不需要你冒险,关键时候,能装装糊涂就行了。”
翟德安还以为要成为两强相争的牺牲品,听到裴元此话,点头点的像小鸡啄米一样,“下官明白,下官明白,下官绝对不会坏了千户的事情。”
裴元这才把身子往椅背一靠,让烛火微弱的光芒再次落到脸上。“至于其他的,你也不用担心,千户所会出面说和,不让你为此事为难。之后,我会让人给你送一块千户所百户的牌子,若是有江湖人物敢来惹你,千户所一定会和他不死不休。”
裴元为了坚定翟德安的信心,对他说道,“你身为正四品苏州知府,也算是有些地位了,这次运银的始末,你也该听说过。”
翟德安连忙道,“略、略知一二。”
裴千户皮笑肉不笑道,“那你也该知道,这些人头都是哪里来的吧?”
“这些都是北镇抚司的人。里面有千户、有百户、有总旗,还都不在少数。我连北镇抚司的人,都敢眼都不眨的杀个精光,何况是那些上不了台面的土鸡瓦狗。”
长期被胁迫惯了的翟德安,立刻感觉到自己这次抱的大腿真是结实又有力。
他连忙道,“下官以后就全靠千户照拂了。”
裴元又稍微透了点底,“放心,就算一时有难处,或者说官面上有人为难你,也不是什么问题。本千户在朝中有人,等到霸州之乱平定后,若有机会,就帮你往前走一步。”
翟德安听了,此情此景也由不得他拒绝,于是便又道,“全凭千户吩咐。”
裴元把一些细节安排妥帖,这才示意了程雷响一下。
程雷响立刻带人进屋,将那些头颅统统收拾了。
裴元见了也不多留,笑着对程雷响道,“等会儿给翟知府多点些蜡烛。”
翟德安今晚怕是睡不着了。
裴元出了房门,直接去了守着后路的宋春娘那边。
宋春娘很警惕,认出是裴元,才从暗处闪身出来,询问道,“事情办的怎么样?”
裴元见她那随意的语气,忍不住提醒道,“要叫大人。”
宋春娘的笑容很是忍俊不禁。
过了好一会儿,才妩媚道,“是,千户大人。”
话音拖得很长,带着让人心痒痒的尾音。
裴元听到后宅那边传来的凌乱脚步声,也没什么多余的想法了,只是警告的看了宋春娘一眼。
那些锦衣卫将那些首级又装了麻袋运了过来。
裴元道,“走吧,回去都好好睡一觉。”
宋春娘想起一事,询问道,“那个刚才问话的仆役怎么处置?”
裴元看了宋春娘一眼,毫不留情的答道,“解决掉,给翟德安多留点念想。”
宋春娘也不多话,向捆绑那仆役的地方走去。
很快,宋春娘就提着那被捆绑结实、拼命挣扎的仆役,向院中的水井走去。
裴元瞥见,也不多理会,很快翻墙出去。
随后就站在阴影下,向那仍旧燃烧的茶楼看去。
没多久,人都出来了,那些麻袋也都用绳子吊了下来。
裴元对那些锦衣卫警告道,“这一趟还算顺利,没惊动什么人,回去后都注意保密。”
那些锦衣卫都低低地应了一声。
等到回了客栈,已经快要天亮了。
裴元一直没沾什么脏东西,直接就上床睡了。
中午醒来的时候,程雷响过来回报,“千户,有快马回报,说是运银车今早到了澹台百户他们那边。澹台百户之前早有准备,运银车一到,就开始往苏州这边赶了。约莫明天中午,就能赶到苏州。”
裴元大喜,“这算个好消息。”
关键时候六姑娘没有掉链子啊,时间拖延的越久,裴元在翟德安那边的威慑力也会越弱。
正该趁着翟德安吓破胆的时候,及时行动。
裴元又问道,“苏州知府那边呢?没什么问题吧?”
程雷响脸上露出一丝笑意,“听说知府后衙昨晚失火,烧了不少房子,现在苏州知府已经借住到驿馆了,还听说受了惊,高烧不退。”
裴元也笑,“他也不傻嘛。”
估计那后衙翟德安是不敢住了,里面放过那些多腐臭的首级,他以后还怎么睡得着?
这一把火直接点了,既能明目张胆的离开后衙,住到别处,顺便还能消灭掉裴元等人去过的痕迹。
与此同时,有了遇火受惊、高烧不退的借口,后续织工那边出了问题,也容易把事情搪塞过去。
裴元又问道,“那些人头处理了没有?”
程雷响道,“还没。”
裴元想了想说道,“先找地方埋了,后续给千户所打个招呼。”
裴元吃了些东西,那些昨晚忙了一宿的锦衣卫也陆续睡醒。
等到都饱餐一顿后,裴元也不做停留,回了长洲县这边,直接去了侯庆他们住的地方。
裴元再见到醍醐和尚的时候,正见到他和侯庆正在干饭。
满手油乎乎的,嘴上也油的发亮。
裴元笑了一声,“恢复的不慢嘛。”
醍醐和尚见到裴元怔了怔。
侯庆推了推他,醍醐和尚才拜倒在地,“小僧见过裴千户。”
“嗯。”裴元笑着应下,又将他扶了起来。
醍醐和尚似乎已经从之前的那事中恢复了过来。
他本是一无所有的乞儿,过往的一切,只当是一场梦罢了。
养伤的这两三日,心里没想明白的事情,反倒是吃肉的时候吃明白了。
没了上任醍醐和尚的影响,这家伙终于能如愿以偿的吃上肉了。
肉是那么的美味。
对于现在的醍醐和尚来说,好好活着,吃好吃的,是比佛还要坚定的信仰。
这一念生出,哈哈笑过,才是真正的醍醐灌顶。
当他有了自己信念和坚持,有了自己独立的本性,往常那些不能驾驭的本领,也一点点的开始明悟了起来。
醍醐和尚先悟了那些时常萦绕脑海而不明其意的佛法,又悟了常有所思而不能用的神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