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讨好
“易师傅,你等等我。”贾东旭气喘吁吁的从后面追了上来。
易中海听到他的声音,放慢了脚步,等着他赶上来:“是东旭,你叫我有什么事情。”
贾东旭缓了一会,才说:“易师傅,刚才的事情,我都看到了。我觉得傻柱做的不对。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你刚才是关心他,他怎么能不领情呢。
不过,傻柱就是个二愣子的性格,不知道好歹,伱别生气。我刚才本来想出来帮你的,只是被我妈拦着。他说大家都是邻居,我帮谁都不好。”
易中海挺欣慰的,觉得终于有人理解他的心思了。眼前的这个孩子,比傻柱强多了。唯一的缺点就是有那么一个难缠的老娘。这也不怪他,谁又能嫌弃自己的母亲。
相反,贾东旭面对一个整天胡搅蛮缠的老娘,还能这么的明事理,非常难得。
傻柱连给贾东旭提鞋都不配。
易中海的坏心情被贾东旭驱赶走了,笑呵呵的陪他说着话,又一起进了车间。
车间内的工人不少,见到易中海和贾东旭有说有笑的走了进来,顿时非常惊讶。
易中海在轧钢厂,一向以严厉著称,平时很少跟那些学徒接触。轧钢厂数百学徒,就没有一个能被他看中的。
难道贾东旭被他看中了?
那些工人悄悄在底下议论,而车间内的那些管理者,心里也在嘀咕。
特别是负责管理贾东旭这些学徒的那个组长,对贾东旭的态度直接拐了一个九十度的弯。今天并没有给他安排太多的工作。
跟贾东旭一起工作的那些人,对此不仅没有生气,还处处讨好贾东旭。
贾东旭是个聪明的孩子,很快就从那些人的话里猜到了原因。等到大家询问的时候,他就把自己跟易中海住对门的事情说了出来。
不仅如此,他还帮着易中海扬名,把照顾聋老太太的事情说了出来。
一时间,大家对易中海充满了尊敬。
这种事情传到易中海的耳边,他对贾东旭更加满意了。见到贾东旭,还关心了几句。
大家一看,这不正好说明贾东旭跟易中海的关系好,于是更加没有人为难贾东旭了。
贾东旭的工作轻松了,心里充满了对易中海的感激。等到中午吃饭的时候,专门跟在易中海的身边,帮他排队,给他占位置。
易中海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享受着贾东旭带来的待遇,同时也对贾东旭进行着考察。
在他们没注意到的地方,有一个四十多岁的老工人,把这一切都看在了眼里。
他的年纪比易中海大,技术却远远比不上易中海,最多能算了个中级工,远远比不上易中海这种大师傅。
傻柱提着酒到了峨嵋饭店,按照何大清说的,把酒送给了伍邦明。
伍邦明拿着这两瓶酒,眼神中带着怀念:“柱子,你知道这两瓶酒的来历吗?”
傻柱摇了摇头:“我爹没跟我说过。”
伍邦明叹了口气:“这是你娘跟你爹结婚的时候,你师爷送给他的。这两瓶酒,寄托着对你母亲的祝福。”
关于母亲的事情,傻柱的记忆并不多。绝大部分的记忆,都是关于养老天团和秦淮如的,比如养老天团怎么照顾他,怎么对他好,秦淮如怎么漂亮之类的……
母亲那边,已经没有亲人了,所以何大清离开之后,易中海等人才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忽悠傻柱,并且成功的把傻柱忽悠瘸了。
伍邦明也没心情说太多:“这两瓶酒,我给你存着。等你结婚的时候,送给你当贺礼。”
他把酒放好,转头对着傻柱说道:“你既然是我的徒弟,就要守我的规矩。只管做菜,不问来客。这个不问来客,不仅是要求你不要瞎打听,泄露了客人的身份;还是要求你,不管吃饭的是什么人,你都要用心。
要牢记认真做菜是厨子的本分。”
这又是傻柱没有学到的。
傻柱只理解了这句话的前一个意思,却没有理解后面的那个意思。若是他能早点理解,在轧钢厂混的也不会那么惨。身为轧钢厂唯一的大厨,在轧钢厂工作了十几年,才成为一个八级工。
“好了,你下去干活吧!”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傻柱发现,伍邦明给他安排了更多的工作。
这很明显是对他的锻炼。
尽管靠着脑海里的记忆,他早就熟悉了这些锻炼。但他并没有拒绝。
他的年纪太小,真正的水平不能拿出来。那些东西一旦拿出来,能糊弄伍邦明,也无法糊弄何大清。
只有何大清早点离开,他的生活才能滋润起来。希望养老天团给力点,早点把何大清弄走。
原身是个糊涂蛋子,根本就不知道养老天团什么时候成立的,又什么时候把目光对准何大清的。
他现在只能靠着记忆,以及何大清的行为,来判断何大清离开的时间。
此时的聋老太太并没有闲着,也找找着破局的办法。她现在的年纪大了,必须尽快忽悠到一个傻子,才能舒服的养老。
整个四合院里,最合适的是何大清,但是显然,何大清那个混蛋不会接受。
除了何大清之外,就只有易中海。许富贵,刘海中,阎埠贵几家,根本不在她的考虑范围之内。贾东旭倒是好的,只是有个不省心的妈,她没把握能控制贾东旭。
满怀心思的聋老太太正在大街上走着,突然听到前面有争吵的声音。
“同志,你真的误会了,我刚才不是故意撞到你媳妇的。我就琢磨着事情,没注意。”
“我误会个屁。你要不是故意的,能整个人都趴到我媳妇的身上。我看你就是故意的。想要占我媳妇的便宜。”
聋老太太看到,那个急忙解释的人,身上穿的衣服不错,气度也不错。这样的人,显然不是普通人,至少也是个领导干部。
这样的人,在聋老太太看来,应该不会故意占别人的便宜。
再看跟那人争吵的人,不就是胡同口的泼皮无赖吗?估计是看这个人是个陌生人,想要占便宜。
心里对事情有了判断,聋老太太也决定好了怎么做。当初解放军进北京城,很多人吓的不敢接触,只有她大着胆子跟那些人接触,并且帮了他们的帮。
也因此,他跟那些人有了联系。现在那些人都是各个接到军官处的人。靠着这点情份,她如今拿到了政府的救济。
从这些事情上,聋老太太就看出了跟政府的人交好,会得到很大的好处。
眼前的这个人,显然遇到了麻烦。她这个时候要是出面帮他解决,那就是雪中送炭。
政府的人,她非常了解,任何一点小的恩情,他们都会记在心里的。
特别是他一个老太太,那些人一点都不会防备,这个人情就会放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