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24章 免赋三年,建立政法!
    第124章 免赋三年,建立政法!
    赵全的降书。
    朱厚熜是不相信的。
    即便铁杆汉奸真的想投降,大明朝廷也绝不会放过。
    千刀万剐、凌迟处死,不把大明朝酷刑尝尽,罪孽难消。
    所以,赵全、丘富等汉奸的投降毫无意义,大明朝没有指望这些人能给朝廷带来什么,只想着让这些人不得好死。
    总之一句话,没有你,对我很重要!
    张居正同样是这般想的,将赵全降书收起,等着出宫后转给出使鞑靼的大使王家屏。
    晋商、鞑靼、和谈,几件事都有了答案,事情发展到这地步,远超张居正内阁所想。
    但张居正、高拱、李春芳、陈以勤四位内阁阁老,却不想就这样离开。
    抄没整个晋商的财富,虽然锦衣卫还没有具体统计出银两几何,可粗略计算,也在万万两纹银以上。
    纵太祖高皇帝建国至今,朝廷从没有这样富裕过。
    富裕的生活,让阁老们喘不过气来。
    人生短短几个秋,位极人臣的他们,已然不年轻了,银子要是在任期内不一,留给下一任内阁也是虚妄。
    现任,永远不会感激前任,这在任何事情上都适用。
    但把银子给穷苦大众、普罗百姓,老百姓却会记得这个好。
    不光当代老百姓会记得,就连国史上也会载入,留名青史,为后世人所传唱。
    短暂的眼神交流后,到底是陈以勤站了出来,跪倒在地道:“臣启皇上,四十年来,大明朝百姓勤勤恳恳,然汉奸贼子为祸人间,使得我大明朝百姓苦不堪言,今尽诛汉奸晋商,收万万之财,望吾主施展天恩,免除国民三年赋税,施恩于天下!”
    晋商的财富,是靠着出卖大明朝廷,出卖大明百姓得来的。
    现在,晋商除了,朝廷获得的财富,不妨分给百姓一些。
    免除大明朝百姓三年赋税,不多也不少。
    “照准!”
    朱厚熜坐在蒲团上,吐出了这两个字,闭上了眼。
    国富,朝廷富,不如民富。
    民殷国富,不外如是。
    免除赋税,本就是朱厚熜富国强民计划的其中之一,没有不同意的道理。
    为防止皇上后悔,张居正就在御前拟了道奏疏,递给了黄锦,黄锦接了过来,走到御案前,小心翼翼地拿起玉玺,落了印。
    百姓得了好处,陈以勤便站了起来,李春芳接着奏道:“臣启皇上,好些省份积欠官员俸禄,尤甚者如陕西、北直隶、河南、云南、贵州都已拖欠一年以上,吏部奏请拨给二百七十万两银子,先把这些省份的欠俸给发了。”
    之前皇上兴了几场大狱,杀了严嵩、严世蕃等好些官员,抄了好些银子,国库早就丰盈了。
    但就是因为皇上在两京、浙江杀的太狠,地方上的官员,吏部的官员,根本不敢提欠俸的事。
    生怕惹得皇上不喜,被杀红眼的皇上顺手给杀了,误了卿卿性命。
    杀了晋商这只大肥猪,李春芳觉得,是时候提一提了,二百多万两银子,对以前的大明朝是笔不菲的银两,今时不过寥寥。
    “照准。”朱厚熜的声音传来。李春芳立刻接过张居正的笔,在御前拟了道奏疏,黄锦接过,给加了玺印。
    “皇上如天之仁。”
    高拱接过了李春芳的奏对,在此基础上,奏道:“臣启皇上,如今朝廷官员升迁、平调,皆要先退还家中百姓献地,方可走马上任,然我朝官员俸禄,不说与宋廷相比,便是与元廷下汉官相比,都能称之为微薄,乃至寒酸。
    故臣谨言奏禀,请皇上增加朝廷官员俸禄!”
    六千新官退还献地的成功。
    不但没有让张居正收手,反而让张居正“变本加厉”,在朝廷里掀起退还献地的浪潮。
    一些正常经过考成法、吏部考核,要进行升迁,或平调的官员,竟被张居正要求,先退还献地,才能上任。
    不退还献地?
    行!
    那就别当官了。
    简而言之,官员升迁、平调已经进入了吏部官位变动程序中,官员之前的官名、官位不复存在了,要是不前去吏部新委任的地方、衙门上任,那以前的官位,以后的官位都没有了,等同于主动辞官。
    本来升官、迁调是件高兴的事,却被张居正硬生生弄成了悲剧。
    当前的大明朝官员,既想升官,又怕升官,更不愿没了官。
    官不聊生。
    张居正缺德缺大了。
    地方衙门没了火耗银,官员又没了献地,以官员们的俸禄,想养活自己和一家人都很难,就更别说养幕僚了。
    从秦制诞生后,地方总的来说分为省、府、郡、县这四个单位,而权力的高度集中,便意味着各级衙门的一把手,几乎拥有绝对的权力。
    可人的精力又是有限的,哪能方方面面都能照顾的过来,于是,幕僚就应运而生了。
    上至督抚,下至郡县,幕僚存在于各级衙门中,代替官员行使、监督权力。
    这就是“无幕不成衙”的由来。
    一般来说,一个官员至少有四个幕僚,刑名幕僚、钱谷幕僚、挂号幕僚、书记幕僚。
    分替官员监掌衙门刑名、钱粮、百事条目、起草公文四件事。
    幕僚越好,价格就越贵,聘请一个好幕僚的价钱,往往都超过了对应官员的俸禄,更何况要请四个。
    大明朝官员的俸禄,实在是不够啊!
    朱厚熜沉默了。
    大殿里的人也都沉默了。
    在场的人,多多少少都有揣摩圣心的本领,皇上不同意增加官员俸禄。
    大明朝皇帝历来设百官如家奴,视国库如私产,今日之皇帝,尤甚于此啊。
    就在高拱想着皇上会以祖制不可违的话而拒绝时,却听到泛冷的圣音道:“自今日起,朝廷上下,任何官员不得再聘请幕僚师爷,既然官员无法驾驭过多的权力,那便削减权力,以朕看,就将刑名从郡及以上官署中分离出来,专设一职政法。”
    废除幕僚。
    改革官员体制,延伸出政法体制,一把手,还是一把手,但权力的削减,就使得地方衙门中多了个能制衡一把手的二把手。
    皇上的制衡之道,令张、高、李、陈后脊发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