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25章 干什么的最苦
    第225章 干什么的最苦
    李小涛感激的看着她,“三婶都说了,我真不是故意的。”
    “还不赶紧进去写作业!”李大嫂瞪了李小涛一眼,“讨债鬼,读书像是帮老娘读的,不想读就都别读了,去山里打石头去。”
    打石头他们才不愿意去,要是能跟着阿爸三叔去淘海,比上学舒服多了。
    李小涛抽噎着进屋补作业去了,李大嫂进屋把大的两个也骂了一顿,才让李小洋去南山喊李大哥回来吃饭。
    李长乐见昨晚捞回来的鱼,已经杀了一大半出来,看了看阴沉沉的天,“你们天没亮就起来啦?”
    “天蒙蒙亮起来的,下雨天凉快,干活舒服。”李母笑道,“你大哥早上起来秤过了,昨晚捞的脂眼鲱有六百七十斤,让你自己扣账。”
    三分一斤,也有二十来块的进账,算是意外之财。
    “阿威早上来过没?”
    “人家阿威一早就起来帮着卖八爪鱼去了。”李母看了他一眼,“就你懒,你大哥、二哥起来见下雨,就去南山新房子那边干活去了。”
    “……”李长乐想到自己醒来听到下雨,又躺回去睡了,跟大哥、二哥还有阿威比起来,的确是他最懒。
    天阴沉沉的,鮳头和鳗鲞也不敢搬到院子里晾晒,全都摊开晾在了阶檐下和屋里,这些脂眼鲱杀好腌制后,也只能用渔线穿起来,挂在屋檐下晾晒了。
    李长乐想着等新房建好搬过去后,得去买些篷布回来,搭上竹架,像这样的阴雨天才有地方晾晒鱼鲞,遇到阵雨盖上篷布,也不担心来不及收进屋里。
    周若楠过来说道:“阿乐,看样子还有雨,要不今天就别出海了?”
    “不去了,姐夫说今天货船要拉石头来,帮着把石头卸完,可能都中午了,下午要是放晴就去淘海。”
    周若楠点头,冲李母说道:“阿娘先吃饭,吃了再继续杀。”
    “好。”李母在盆里洗了洗手,跟着两人回屋,一人一大碗米面下肚,李父和两个儿子才到家。
    “阿爸,你坐,我给你端米面去。”周若楠忙把温在锅里的米面端出来给李父。
    李父坐下后,对李母说道:“等会儿你去码头割一刀肉回来,让阿金中午在这吃饭。”
    “阿娘,你把鸡杀一只,把那几个海参炖来吃了。”
    “家里这么多人,一只哪里够,起码得杀两只。”
    “那就杀两只。”李长乐说着摸了五块钱递过去,“这钱给你买肉,有卖豆腐和跳跳鱼的顺便买一些回来,姐夫喜欢吃。”
    “钱你自己揣着,阿楠那天拿给我的钱还没用完,等用完了你再给我。”李母把钱往他面前一推,提了菜篮就走。
    李父吃了两口面,想起一事,“阿乐,我回来的时候遇到阿春,他问你收不收晒干了的鳗鲞、马鲛、水潺鮳头?要收的话,就去他家看看。”
    “那得看他家的鮳头和鳗鲞质量怎么样?我要收的话,价钱肯定没镇上零售高。”
    “你二哥跟阿春说了的,他说他们送到镇上卖给小贩,价钱也要便宜一些的,你们要的话,他们就省得往镇上送了。”
    “行,等收工回来,我跟二哥去看看。”
    周若楠拿了课本出来,“阿乐,我要去学校了。”
    “阿爷、阿爸我们上学去了。”李小海兄弟俩背着小书包冲两人说道。
    李父慈爱的看着孙子,“乖,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
    “记住了。”
    “小洲,你看我的小书包多好看。”两个小揪揪上扎着大红色蝴蝶结的李小美,倒腾着小短腿跑了进来。
    “我也有小书包。”李小洲忙找李小海拿自己的书包,把里面的东西拿出来显摆,“你看我的是这样的,里面还有个小包包。”
    李小美拉开书包,“我有阿姐给我的本子,还有哥哥给的铅笔头。”
    “我也有,我的是新的,我外婆给我买的。”
    姐弟俩凑在那嘀嘀咕咕的。
    李二嫂拿着钱进屋递给周若楠,让她帮忙给孩子报名,客气了几句就去忙着杀鱼去了。
    李小青几个也到了门口,李小涛一番奋战后,把落下的作业也做完了,这会儿又跟哥姐说笑起来。
    李长乐揉揉两个儿子脑袋,冲几个孩子说道:“都好好听老师讲课,别调皮捣蛋。”
    “晓得了。”几个孩子跟着周若楠朝学校走。
    路上陆陆续续也有小孩子背着书包朝学校走,沙头村小就在大队部过去六七十米远。
    除了一年级报名这天有大人跟着一起去,往后连幼儿班的孩子也不用大人接送。
    李长乐等李父和两个哥哥吃好饭,陈永威也来了,把卖八爪鱼的钱给了他,五人就一起朝南山走,刚到那儿张得金就跟阿广到了工地。“阿金,你们这么早就来啦!”
    “阿广昨下午就把料准备好了。”张得金说着又看向李长乐,“你要的那种石板,阿广给你凑齐了,刚好凿下来的那块大岩石,全是带海草图案的。”
    “还有,捣麻滋的石碓,也给你拉了一个过来,阿广说你们买了这么多,石碓就送你们了。”
    “谢谢阿广哥,给你添麻烦了。”李长乐冲阿广道谢。
    阿广笑道:“又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有啥麻烦的!”
    一番寒暄后,大伙儿拉着板车去了海边。
    李长乐看到他们把货船停靠在上次捞海蜇那处,两张长木板用爪钉连在一起搭成的跳板,一头在船上一头在沙滩上。
    船舷两边放的是石板,中间堆的石头、石条,李长乐兄弟几个把用宽竹篾编制而成的竹筐,提到船上,把甲板上的石块搬到竹筐里,然后再一筐筐抬到板车上。
    车尾两口竹筐,前面五口,七口竹筐的石块就是一千多斤。
    张得金下船看后忙道:“阿乐,你们怎么把板车放在这里装石头?车轮陷沙子里面一点都不好拉。”
    “已经装好了,下一车放路口去。”
    李大哥将车椽子上面的纤绳套在肩上,握紧了板车手柄,用力往前,肩上套着的纤绳也绷得紧紧的,跟他一起用力。
    李长乐和陈永威上前,推着两边的车辕,车轮陷进沙子里面,比在土路上还难拉。
    李父几个也连忙上去帮忙,才将板车推离沙滩。
    第二次他们就学乖了,把板车放到路口,将竹筐抬过去,比在沙滩上拉省力多了。
    过一会儿,村里请来帮工的村民也来了,大伙儿“嘿左嘿左”的喊着号子,将缆绳套在石板或是石条上面,抬下船后再抬上板车,推拉着送到工地。
    船上的石材卸完后,李父把钱付给阿广,他又带着人回去运货去了,第二趟就船老大自己来的。
    这年头,只要通水路的村庄,都是用货船运载建材,运费也比拖拉机便宜。
    还有两天就初八了,建材的赶紧备齐,张得金不停带着货船拉着建材靠岸。
    从开始拉建材起,李长乐兄弟仨还有陈永威就把钱给了李父,支付材料钱、粗工工钱,运输船运费啥的。
    在家养伤一个多月来,长白了长肉了的李父,短短的几天功夫,又变得黑瘦起来。
    金老头和金辉,下雨天也没出海捕鱼,见几家开始搬运石材,也来帮忙干活。
    李长乐父子几个,带着帮忙的金家父子还有帮工的村民,将陆陆续续拉到海边的,蛎灰、钢筋、预制板等建筑材料,往工地拉。
    李长乐兄弟仨拉着板车上了大路,看到葛昌发也来了,“你怎么也没出海啊?”
    葛昌发笑着上前帮忙推车,“我哥说,天色不好担心出去遇到大风,我去找你,嫂子说你们在这,我就来了。”
    “难得休息一天,都来我这干苦力了,中午吃海参炖鸡,给你补补元气。”
    “海参要好几块一个了吧?这么贵的东西,你也舍得留着自己吃?你这张嘴,就是会吃。”
    “你个财迷!人家钱都要买了吃,我们又不是没长嘴,为啥不能吃?”
    葛昌发白了他一眼,“不愧是有名的歪理多。”
    李大哥和陈永威都笑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李大嫂推着三轮车,拉着茶水到了工地,见金家父子和葛昌发也来帮忙了,忙把茶桶放下,回家让李母加菜。
    多了三个生力军,干活的速度快了不少,一车车石材不停往工地上拉,值得庆幸的是,阴沉沉的天在中午前总算晴朗起来。
    十一点半,大伙儿就收工往回走,一上午干下来,每个干活的都是满头大汗,头发和汗衫也是湿漉漉的。
    张得金笑道:“海边比镇上凉快多了,在那边阴天干活,站在房顶上也没风,汗水跟落雨一样往下掉。”
    李父点了点头,“泥瓦匠哪有不苦的,不是在墙头就是在房顶,还是木匠好,起码不晒太阳。”
    一个干粗工的大伯抹了一把汗,“阿堂,有手艺的大师傅,比我们粗工的好多了,我们才是下力气的苦力。”
    这年头的人干活不会偷奸耍滑,累得满头大汗,一天才三块的工钱,一顿点心。
    因为做工的机会少,还不是天天有活干,一旦被人发现偷奸耍滑,名声传出去后,下次别家干活就没人请了。
    泥瓦匠、木匠的工钱要高一些,正式开工后,手艺好的大师傅一天四块的工钱,三顿饭,一包香烟,手艺差的还没这么多。
    (本章完)